实行编制备案制后,公立医院如何进行人事、薪酬管理和考核?

D伯爵D


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取消原来使用的差额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收回统筹使用。公立医院只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其人员招聘使用和管理、薪酬管理、考核考评等工作由单位自主实施,由卫生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财政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和权限,实行监督。这是公立医院制度改革的要求,也是2017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规定的内容。该《规定》明确要求,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取消编制使用,只保留事业单位属性。按照改革要求,2018年3月份开始,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在陕西省开始了试点。

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实行合同招聘制,基本已成定局。原来一些地区试行的过渡措施,即“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也被取消。所谓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原来有编制的人员继续使用编制,直至退休、调动等自然减员,空出编制后由机构编制部门回收,逐步取消;而改革后新招聘人员,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不再使用正式的编制,只是由医院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岗位,按需设编,自行核定,自行管理,只需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即可。根据改革要求,这种过渡措施,并不会采用。

公立医院改革后,医院本身对人事管理和使用,有极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岗位,并根据岗位要求,自行招聘人员,自行管理,自主考核,按劳分配。同一岗位,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实行同工同酬,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彻底打破“大锅饭”机制,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的公平竞争和激励机制。

同时,在卫生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制订完备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在岗位薪酬制度制订中,充分考虑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将医保、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三下乡”、家庭医生等公益服务职能,按比例系数合理分配到岗位工作和薪酬考核中,以及职称评审条件中,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确保医疗服务提质降费。参照专业技术人员薪酬,确定管理人员比例和薪酬标准,成立管委会和评委会,确保管理人员竞聘、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岗位竞聘等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同时加大卫生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的监督检察作用,使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以及改革后公立医院规范有序运营。


真宁腔调


文件指出,将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会同中央编办开展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创新研究,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

解读:用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的话来说,编制备案制优点颇多:“是建立从身份管理逐渐走向岗位管理、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人事制度的重要一步。该举措有利于逐渐让医务人员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为医生自由执业提供保障。”但能否尽快有效落实,以及医务人员能否理解都待观察。

据介绍,增加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至200个,试点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纳入改革范围整体推进。并增加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发挥连片带动效应。

解读:2015年卫计委将江苏、福建、安徽、青海4省划入深化医改综合试点,今年又将有省份加入,山东已经加入,北京、浙江、广东等医改热点省市有望加入。

3、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

文件指出:参与改革的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健全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补助、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的补偿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和“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步骤,加强与药品采购、医保支付、薪酬制度、分级诊疗等政策的衔接。

解读:取消15%的药品加成,再调整部分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来补偿的改革方式意义不大。首先是目前试点医院根本不能实现完全补偿,还要政府补贴一部分,医院自己消化一部分,也就是亏一部分;即使全部平移也意义不大,医院还是能从药这块赚到钱,医生和药品的利益链条依旧没有受到动摇。

4、落实政府投入责任

文件指出,将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并研究制订公立医院债务化解的政策措施。

解读: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太难,需要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愿不愿意投,以及有没有这么多钱投都还是个未知数。

5、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文件指出,将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综合医改试点省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全面推开。

解读:国务院推进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计划到2017年就要实现,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文件指出,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方面,国家卫计委将在2016年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与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此外,国家卫计委还将启动“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试点。

解读:专科医师规培争议颇多,但为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编制备案制编制备案制是建立从身份管理逐渐走向岗位管理、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人事制度的重要一步。该举措有利于逐渐让医务人员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为医生自由执业提供保障。

而且委属委管医院将参与属地公立医院改革。

之所以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跟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相关。目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已尘埃落定,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事业单位已开始缴纳社保,但是却留有一个“死角”未解决:这次养老保险改革并未统筹考虑编内、编外人员,解决编内、编外“同工不同酬”的遗留问题。


十堰中公教育


医院实行编制备案制以后,公立医院招人会有很大用人自主权,但无编制人员的薪酬和考核与正式在编人员是一样的。

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一些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会逐步转变成企业,而一些公益类事业单位也将逐步取消编制,改为编制备案制管理,尤其是学校、医院等。现在大部分医院招人已经没有编制了,新进人员全部改为编制备案管理。

医院实行编制备案管理以后,医院再新招录工作人员的时候会有很大的用人自主权。比如,之前有编制的时候,医院招人需要通过人社部门统一安排,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统一举行,只有通过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才能分配到医院工作。而医院有用人自主权以后,医院在招录工作人员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决定权限。如果医院缺人了,只需要向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报备即可,然后自己组织考试,也就是自己负责新招录人员的笔试、面试、考察等工作。医院想不想招人、想录用谁,基本上由医院自己决定。

在工资待遇方面,虽然取消了编制,但是通过正式招聘考试进入医院的人员和原来有编制的人员,工资待遇计算方法是完全一样的,都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有的地方医院正式在编人员年终有精神文明奖,那么这些新招录人员和正式在编人员一样也会有精神文明奖。管理考核方面,新招录人员也和正式在编人员没有多大差别,都需要评定职称,也都有机会担任科室或者医院领导。

总之,虽然医院在逐步取消编制,改为编制备案管理,但是,通过正式招聘考试进入医院的人员和原来有编制的人员工资待遇、绩效考核、人事管理等,基本上是没有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原来有编制的人员可以通过调动进入其他事业单位工作,而新招录人员由于没有编制,所以只能在医院系统工作。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中省直遴选


折腾过去过来的,省点吧,让医生静下心来,一门心思治病救人,给他们一点衣食无忧的待遇又如何?天天折腾,变过去变过来,把人心都变散了,你让他们作临时工,没有医德医风建设的基础,国家一旦有非常事件,你让临时工上?凭什么?编制的上吧!机关事业的上吧!


手机用户13540102311


解编最好,医师可以自由执业。再说现在公立医院吃闲饭的太多,进编制内好像百事无忧,临时工同样做事甚至做的更多,还不能同工同酬,根本无公平之言。有事临时工还是挡箭牌。医院不可能有发展,主要基层医院闲人太多,做事的太少。都是与领导沾亲带故的,正式工闲着领导不说,也不会有正式工说领导的。长此下去国家养着这些人何用?


长聊者


医生、教师这两个职业最关乎老百姓利益,不晓得去编制后对老百姓有啥好处!


游天云


总改,说是提高医务人员工资,到头来还得自己挣,还有各种继教,考核等各种折磨,不让医生好好看病,不让专研本专业的学习,各种学时考核。。医生护士都是超负荷工作的,越来越多的人不会选择学医。


阳光247297202


编制改革有利有弊!改革的目的是完善机制,整顿医疗卫生行业!杜绝有编无能反正钱多,有能力无编制挣钱少的陋习!但是本就已经风雨飘摇的医生队伍如果再没有了编制,又怎么能吸引“高智商”人才报考学医!这无疑是“裁员”啊!


青花瓷104023811


越改越乱。上月老丈人轻度中风入厂修理,医生说配件超标,没配件了。纯生理盐水冲洗了三四天,无效。修理工说你车要快出厂,你到对面店自购配件吧!10支,4000元,自费的。结果,五天出厂了。


另角异度


国家是不是得下基层调研或者多做些试点啊?不能一下子就改成这样了吧?改歪了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