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封建王朝權利的象徵,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歷史標誌之一

鼎在中國古代是一種比較重要的容器,是煮食或盛東西用的。有三條或四條腿及兩個耳朵,類似我們今天的鍋一類容器。可以這樣想象,它是長了三隻或四隻腳的鍋。因為古時候是沒有煤氣,也沒有電力可用,所以他們的鍋不太可能是平底的,必須架起來,下邊留空以便塞入燃料燃燒加熱食物。這就是鼎的底部為什麼有腳的原因。

它是封建王朝權利的象徵,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歷史標誌之一

由於鼎是古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的器具之一,所以,關於鼎的詞語或成語以及句子就非常的多,多是形容重用,重大,數量大等一些褒義讚美的詞句居多。如:一言九鼎、鼎足分立,高門鼎貴、霸王舉鼎等等。

它是封建王朝權利的象徵,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歷史標誌之一

一言九鼎

九鼎本來是大禹在統一全國九州建立了夏朝後,為了體現統一國家權力的象徵,特意命令能工巧匠們,鑄造了九口青銅大鼎,做工精美,工藝複雜,上面有刻有山川河流,奇珍異獸,花鳥蟲魚等圖案。九鼎對應九州,每一個州各有一口。因為當時全中國的面積不大,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左右,全國只分了九個州,九口大鼎就能代表全國了。因此形容說話有分量,通常都會說一言九鼎,意思是一句話能有九口鼎的分量那麼重,足以說明說話遵守諾言,有信用。與誇下海口,說大話等不同,是特指說話的分量。

它是封建王朝權利的象徵,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歷史標誌之一

九州

三國時期,由於是魏蜀吳三個國家為爭奪政權而產生戰爭糾紛,誰也不願意服誰,誰也收服不了誰。最終產生了三個國家,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更確切的說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同時促成了“三足鼎立”這個成語的產生。因那時候鼎的構成不多不少剛好有三隻足,魏蜀吳三個國家也就正好湊齊了鼎的這三個腳。所以才有這麼一說。

它是封建王朝權利的象徵,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歷史標誌之一

三足鼎立

因為鼎象徵著國家和領土,所以在古代它的地位是崇高的,而且在每個人的心目中份量也是極其重大的。因此事關王朝更迭,也被人稱為問鼎皇位,意思就不言而喻了。至於那些在皇帝身邊做事情的,且皇帝非常看重的那部分人,就被稱為鼎臣,意思是國家的棟樑之才。而地位顯赫的豪門貴族等,也可以稱之為高門鼎貴。

它是封建王朝權利的象徵,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歷史標誌之一

問鼎寶座

鼎有大有小,有的輕有的重,最重的有:司母戊大方鼎重830多公斤。而一般輕的小鼎也就重20多公斤,要舉起小鼎是輕而易舉的。而大鼎就不是一般人能舉起的了。按照現代的舉重冠軍的平均成績來250公斤來計算,一般大鼎的重量在220-250公斤左右,這已經是人類能舉起的重量極限了。所以古時候的人為了炫耀自己的力氣很大,都會找一大鼎舉起來,以顯示自己天生神力。先有秦武王舉鼎,鼎雖然被舉了起來,但是由於他力氣不支砸了自己的腳。後有楚國霸王項羽的舉鼎,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霸王舉鼎的典故,形容人的力氣大。不過項羽還是避免不了被劉邦滅國的命運,因而可以這樣說,因為鼎在古代是國家的權利的一種象徵,如果褻瀆了它,是會遭到懲罰的。秦武王和項羽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閒著沒事最好不要去亂舉鼎來玩。

它是封建王朝權利的象徵,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歷史標誌之一

鼎和關於鼎的文化在我國有著悠長的歷史,從它被創造出來到如今,怎麼都得有個七八千年的歷史了。它雖然走過了那麼多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封建朝代的更迭,以及封建王朝的興衰,但至今還能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中看到它的身影。所以從某種意義也可以這樣說,它承載了我們華夏文明的歷史遷移,同時也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上獨有的歷史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