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失控到可控,你也能成老司機

(一)老司機

熵,失控到可控,你也能成老司機

開車時最重要的是什麼?

老司機會告訴你:要學會踩剎車。

在需要停車時,老司機能夠把車穩穩的剎停,讓車上其他人幾乎感受不到頓挫或前傾,不象新手踩剎車直接來上一腳,車頭猛然下沉,車上的人也是猛地前傾。

平穩剎停方法:

踩剎車時,如果距離前車比較遠,可以持續、緩慢踩下制動踏板,用力不要太大,讓車輛均勻減速並且沒有前傾的現象,當距離前車比較近或車輛將要停止時,稍微松一點剎車,這樣車子的停止更接近於自然停止。

作為一個老司機,什麼時候該保養、換機油、換剎車片;什麼時候該加油、換擋,加多大油;什麼時候該剎車,剎多狠;什麼時候該打盤子,打多大、打多快......一切都瞭然於胸,隨時能根據路況、車況淡定操作。

這種從容淡定的氣質,在軍、政、商、學、情、技,任何一個領域的“老司機”身上都能看到。

(二)可控

熵,失控到可控,你也能成老司機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猛虎趨於後而心不驚”的只有兩種人:反應遲鈍的小白和老司機。

小白是無知而無懼。

老司機久歷風雨,見多識廣,內功深厚 —— 他強由他強,輕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我自真氣足,出現任何情況,知道該做什麼、知道能做什麼,去做能做的,並把它們做好。

這就是“可控”,小到一個個體,大到一個組織,一個國家,“可控”就不會崩潰。

可控:自身能力和資源能夠實施有效影響的範圍或範疇。

它有兩個關鍵詞:

控:指我們能夠對事物進行有效影響。

可:指我們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實施影響。

判斷人與人的差別,最本質的判斷依據就看他們各自的“可控性”。越是在更多方面,具有越強的“可控”能力,這個人就越強大。

注意,這裡兩個維度:更多方面的可控,每一方面的可控強弱。

比如普通人和富二代來進行對比一下:

1、物質條件

2、社會資源

3、個人能力

顯然在通常情況下,在第1,2條方面,普通人與富二代是很難與比拼的,唯有在個人努力方面玩命地增加自己的可控能力,並通過這方面的突破,逐步增加在物質條件和社會資源方面的可控。(當然,遇到那種在個人努力方面也很強,甚至更強的富二代,那就跪了。)

(三)熵,熵增及失控

熵,失控到可控,你也能成老司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為什麼合久必分?

答案很簡單,失控。—— 失控的吏治,失控的土地兼併,失控的權力平衡......

為什麼會失控?

要解釋這個問題,需要引入一個熱力學的概念“”。

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是守恆的,可以互相轉化,而不會消失。

熱力學第二定律進一步指出,雖然能量可以轉化,但是無法100%利用,總是有一部分能量會被浪費掉,這部分被浪費的能量稱為“熵”。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個重要推論就是:在一個封閉系統中,熵永遠在增加。

奧地利物理學家玻爾茲曼(Ludwig Boltzmann)在1877年對“熵”做出了更確切的解釋:“熵”就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在企業、組織與國家層面,“熵增”也不可避免。——

但可以通過與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而不斷地降低自身的熵含量,提高其有序度,形成“自組織”。

  • 初創期,大家齊心協力,從混亂中闖出一條生路,這是從無序到有序。
  • 成長期,公司不斷髮展、規範自身,抓住機遇做強、做大。這是從初步有序到更加有序的過程。
  • 成熟期,問題就會出現,推諉扯皮、爭權奪利、官僚主義等開始出現,組織結構越來越臃腫、企業效率低下,創新能力下降等等。
  • —— 最後倒下。

阿里巴巴上市後,馬雲說:別人今天說我們無所不能,很厲害、很有錢、非常厲害,想做什麼做什麼,去哪兒哪兒成功,最危險。

比爾蓋茲更早說過類似的話:微軟永遠離破產只有18個月。

熵增的是什麼呢?—— 是體系混亂程度不斷增加,是“失控”。

從這個角度來看,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於重新頒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又稱《雙十訓令》)的頒佈以及以後的有效執行,已經為以後的解放戰爭加上了一塊極有份量的籌碼,這是主動為已經開始逐步壯大的解放軍加上了“控制”的條件。對比李自成進北京後迅速的腐敗與墮落,開國爺爺們確實雄才偉略,蔣老大輸得一點不冤。

從個人層面來看,例子更多了:

八塊腹肌和啤酒肚的人比較,啤酒肚在自我管理方面失控;

學霸和學渣比較,學渣在主動學習及學習效果方面失控;

股神和韮菜比較,韮菜在資金安全和投資紀律方面失控;

長壽與英年早逝比較,英年早逝的人大多在生活習慣和健康保養方面失控。

(四)“可控”與“控制慾太強”的區別

熵,失控到可控,你也能成老司機

這裡談到對“可控”的追求,與“控制慾太強”是不同。

控制慾太強,是一種心理疾病。控制慾,是希望結果能達到自己的期望,但如果無法朝著預期發展,也可以接受。但有一部分人,把這種“可以接受”演變成極端——完全無法接受!

控制慾太強實際上源於不安全感,你擔心在意的人或事脫離你的掌控。越是擔心,那麼控制慾越強烈。

心理學稱這種心理行為為“被剝奪超級機制”,即,對認為“自己擁有的東西”剝奪的擔心而引起加強控制的行為機制。

這種因不安全感帶來的控制慾太強,更深層的原因在於:擁有的,或者希望的目標事物,超出了自己的“可控”。

前面已經談到,“可控”有兩個關鍵詞,“可”與“控”,區別“可控”與“控制慾”的關鍵就在於“可”。

控:指我們能夠對事物進行有效影響。

可:指我們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實施影響。

對一個你擁有的,或者希望的目標事物,如果你能“控”得住,那你就可以根據情況來選擇是否去“控”它。

例如:

正常情況下,放鬆或握緊拳頭,對我們來說是“可控”的。我們會根據情況來決定什麼時候該放鬆,什麼時候該握緊。

舉起很輕的物體時,我們放鬆或握緊都行,而舉起很重的東西時,我們會自然地握緊。

所謂的“得心應手”、“應付自如”、“遊刃有餘”、“從容淡定”、“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猛虎趨於後而心不驚”,不過是所遇到的情況是在我們的“可控”範圍之內。

(五)“可控”能力的修煉方法

熵,失控到可控,你也能成老司機

提升自己的“可控”能力,會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自由。

這裡不談“拼爹”階段的物質和資源等初始條件 —— 這要看投胎的技術。僅從個人成長方面來說,我的建議是:

1、從小處著手,不要貪大求全。慢即快,少即多。

2、不要害怕失敗,從失敗中得到滋養。

3、去做一些以前做不到的事。

4、去想一些以前想不到的事。

5、去做一些以前不願做的事。

6、練習到可以自如地控制。

願大家都能成為老司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