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水源地建設再克難題 輸水主隧洞新水源二號段二次襯砌順利完成


蘭州水源地建設再克難題  輸水主隧洞新水源二號段二次襯砌順利完成


洞內襯砌施工

2019年是蘭州市水源地建設工程項目收官之年,施工進度備受各方關注。5月5日,蘭州水源地建設再傳好消息:輸水主隧洞新水源二號段(以下簡稱TBM1)二襯最後一倉混凝土澆築順利完成,至此歷時5個多月的TBM1輸水主隧洞主體工程畫上圓滿句號。

多種措施確保建成百年工程

據瞭解,肩負著24公里輸水主隧洞掘進任務的兩臺國產首創雙護盾硬巖掘進機,在歷時23個月,攻克了極硬巖、泥質砂岩、斷層破碎帶、地下突湧水等一系列地質難題後,於2018年3月12日順利實現全線貫通。因隧洞距離長、埋深大,對掘進過程中遇到的湧水點、斷層破碎帶、軟巖段及五類圍巖段等不良地質洞段,還需將進行固結灌漿、接觸灌漿、二次混凝土加強襯砌及壓力鋼管內襯等多種措施,對輸水隧洞的質量再做提升,確保後續運行安全穩定,真正達到百年工程。TBM1標段輸水主隧洞內不良地質段主要為砂礫岩以及泥質砂岩,施工總長度約492m,總襯砌工程量約為1992.6m3。施工方案編制完成後,面對二次加強襯砌施工所需的混凝土罐車、鋼模臺車、地泵等主要設備的大小重量與小火車的承載、尺寸是否相適應,是否與洞內作業空間、澆築工程量相匹配成為施工關鍵。負責承建的水電四局項目部對洞內浮放道岔進行改造,並進行生產運輸性能測試,來保證二襯施工中倉號混凝土的連續性。

參建各方付出艱辛的努力

在進行二襯砼澆築生產試驗過程中,也出現了多項阻礙,其中最大的是“絆腳石”混凝土泵管堵塞現象。針對TBM1標段二次襯砌中存在的難題,項目部多次對混凝土配合比進行優化調試,在拌合站多次蹲點調整配料比例並進行驗證,在確保混凝土質量的前提下將初凝時間延長,滿足施工時間需求,防止泵管堵塞;同時對小火車輪子進行加固,運輸時在洞外、最低點、浮放道岔等關鍵部位對小火車性能進行檢查,保證混凝土安全運輸至施工面;為保證混凝土質量,對運輸時間進行壓縮控制,在保證運輸安全的前提下,對運輸錯車進行多次模擬試驗並優化,將運輸週期性時間控制在3個小時內,最大限度降低運輸時間成本,滿足緩凝型混凝土的初凝時間要求;此外還對鋼模臺車進料口進行改造,在臺車兩側腰線以上部位各加2個進料口,增強側模澆築密實度,減小現場澆築難度,縮小澆築時間,將每倉澆築時間縮短至10小時;優化了鋼筋安裝的施工工藝,將鋼筋綁紮時間減少至2天/倉。

為確保各項施工任務順利完成,參建各方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輸水主隧洞TBM1標段二次加強襯砌施工順利完成,標誌著水源地工程向著通水目標又邁進了一步,該標段即將全面進入驗收、試運行準備階段和後續收尾工作。通訊員盧彩金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莉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