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新村幹”托起田野上的希望

宿遷網訊 進入5月,泗陽縣裴圩鎮東高村“新村幹”汪勇更忙了。作為村黨支部書記,他要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公共空間治理工作,還要謀劃2000畝稻魚生產。畢業於廈門集美大學的汪勇,決心在東高這塊土地上,把藏在心裡的強村富民夢想變為現實。

像汪勇這樣的大學生“新村幹”,泗陽縣有452名。其中不乏985、211等名校畢業生。“高材生”回鄉當“新村幹”,一度引發人們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追求的質疑。泗陽縣委書記徐勤忠說:“從鄉村振興戰略的長遠看,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村幹’恰逢其時。在農村這個充滿希望的田野上,也有大學生追求價值、實現夢想的舞臺。”

從“龍門”跳回了“農門”

2017年,泗陽縣從優化幹部隊伍結構、加快鄉村振興進程、強化基層基礎建設的需要出發,決定面向大學生為226個涉農村(居)選聘一批有理想、有抱負、愛“三農”的“新村幹”。

從大學生中選聘“新村幹”,這“破天荒”之舉,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學生從“龍門”跳回“農門”,其中既有觀念的交鋒,也有得失的碰撞,更有理想的選擇。

汪勇當初選擇應聘“新村幹”,父親汪克明堅決反對:“父母千辛萬苦讓孩子上大學,跳‘龍門’,沒想到孩子卻要跳回‘農門’。”汪克明解釋,不是看不起村幹部,而是村幹部得罪人的無奈、拿不了幾個錢的尷尬,令他擔憂。

汪克明的擔憂,代表了絕大多數家長的心理。在父輩的眼裡,農村仍舊是落後的代名詞。然而,令家長們沒想到的是,縣裡連續2年選聘“新村幹”,引來眾多大學生報名應聘。縣裡經過嚴格的筆試面試,最終選聘125人掛任村黨組織副書記,選聘327人掛任村委會副主任。選聘者中本科以上學歷182人。

對選擇“新村幹”,汪勇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鄉村振興需要青年,青年也需要農村這個舞臺施展才華抱負。在我眼裡,農村遍地是財富,到處有機遇,同樣可以大有作為。”

從“大學生”變身“小學生”

做強村富民“帶頭人”,做服務百姓“貼心人”,僅憑“大學知識”不行。“新村幹”到任後,才發現自己的“滿腹經綸”在農村工作中派不上用場,猶如“大象追兔子——有力使不上”。

為了讓“新村幹”儘快進入角色,泗陽動了不少腦筋。縣委組織部首先在226個村(居)中,開展“老村官傳幫帶”活動,開設“老書記講堂”,請張克林等優秀村支書現身說法。“新村幹”也主動放下身段,甘當“小學生”,虛心學習農村工作經驗。

八集鄉六塘村黨支部書記盛習建說,徐仲、任傑兩個“新村幹”剛到村裡那會兒,像個“書呆子”,對農村工作“一竅不通”。村裡先讓他們做填報表、收黨費、公開村務等簡單的事,後來慢慢壓擔子,安排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土地增減掛鉤、環境治理等工作,手把手傳授工作經驗,全方位培養他們獨立工作能力。

補充“能量”,增加“營養”,是泗陽加快“新村幹”成長進步的“組合配方”。泗陽縣委組織部部長張大江介紹,縣裡分批安排“新村幹”到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學習富民創業技能,舉辦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網絡創業、“一村一品一店”等專題培訓班,組織“新村幹”到縣內外觀摩“最美鄉村”和產業特色村,幫助他們開拓視野、提升素養、增強本領。

裴圩鎮陳石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斌豔,利用自己所學技術,開辦了網店,流轉了150畝土地,養殖生態雞鴨,從事稻蝦共作,新鮮特色農產品遠銷北上廣深,年純收入20多萬元。

從“雛燕”成長為“頭雁”

穀雨,是播種的時節。三莊鄉畢灘村“新村幹”張旭,整理好村裡80畝蔬菜採摘園,搶在穀雨前把無花果、草莓、香瓜和桑棗種了下去。他盼著風調雨順,瓜果有個好收成。

張旭,由一隻“雛燕”成長為“頭雁”,是泗陽縣“新村幹”成長進步的縮影。“新村幹”的到來,給村幹部隊伍注入了青春活力,激活了村級幹部隊伍的“一池春水”。這些朝氣蓬勃的“新村幹”展現了自己有夢想、有激情、理念新、敢創業的優勢,尋找項目,發展產業,帶頭創業,帶領村民共奔小康之路。

里仁鄉張鄭村“新村幹”、黨支部副書記張凡,曾是村民瞧不起的“黃毛丫頭”。去年,張凡租種鄰村56個蔬菜大棚,每年除了給村裡增加6萬多元收入外,還吸納20多個村民在菜地務工。今年“五四”前夕,張凡被授予“泗陽縣十大傑出創業青年”稱號。

數據顯示,泗陽縣452名“新村幹”累計創建專業合作社26個、創辦富民項目287個、流轉土地1.4萬餘畝,輻射帶動13600餘名群眾創業就業。帶頭創業,帶領創業,帶動就業,已成為“新村幹”寫在黃土地上的青春音符。

泗陽選聘大學生“新村幹”,目的遠不是讓他們像“老村幹”那樣完成日常事務那麼簡單,而是站在鄉村振興的高度謀劃未來。泗陽縣委書記徐勤忠說,對於“新村幹”,縣委按照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的思路,把他們當作後備支書來培養,作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培養,“新村幹”既要有感恩故土回報家鄉的“小目標”,也要有放飛夢想實現價值的“大追求”。

經風雨,見世面,獲真知,受鍛鍊。如今,該縣452名“新村幹”中,黨員已佔60%,李口鎮八堡村陳霜霜等13人走上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新村幹”,正在泗陽農村這片廣闊天地裡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紮根沃土,奉獻鄉村,不負芳華。這已成為泗陽縣452名“新村幹”的集體承諾,成為他們揚帆起航、振興鄉村的強大動力!(張耀西 唐巖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