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助殘所」助出扶貧增收新模式

宿遷網訊“這裡有吃的,有玩的,還有賺的,‘助殘所’真的不孬!”近日,說起“助殘所”幫助殘疾人增收致富,泗陽縣張家圩鎮小史集村村民葛廣生眉飛色舞,讚不絕口。

葛廣生口中的“助殘所”,又叫“殘疾人之家”。泗陽縣委書記徐勤忠說,在脫貧進入攻堅階段,殘疾人家庭增收致富無疑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為了幫助殘疾人家庭增收致富,縣殘聯牽頭嘗試建設集就業、照料、康復於一體的“助殘所”,讓殘疾人走出“因為一個人、拖累一家人、致貧一戶人”的窘境,幫助殘疾人家庭拓寬了增收致富路,形成了具有泗陽縣特色的“扶貧模式”。繆瑞林、公丕祥等省領導和安徽、淮安等周邊省市縣的幹部職工到泗陽縣調研參觀,泗陽縣“助殘所”的經驗還在全省推廣。

“助殘所”裡殘疾人實現就業賺錢

在來安街道桂莊社區480多平方米的“助殘所”車間裡,殘疾人坐在工作臺前仔細地給帽子剪線頭。

“助殘所”負責人石麗鳳介紹,“助殘所”為殘疾人提供的輔助性就業崗位,給帽子剪線頭,是從捷鋒帽業找來的項目,這裡是捷鋒帽業的一個特殊車間,每天加工帽子5000頂左右。

桂莊社區“助殘所”裡有32名殘疾人,有23人能剪線頭。由於存在肢體、智力或精神等缺陷,他們剪線頭的數量不一,得到的薪酬也不同,少的每月400多元,多的能拿到五六百元。手腳殘疾的吳海濤,剛來時兩手無力,後來越做越有勁,還代表來安街道參加宿遷市殘疾人職業技能電子商務競賽,獲得了二等獎。

泗陽縣殘聯主席葛康介紹,類似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項目全縣24個“助殘所”都有,都是縣鄉殘聯幫助聯繫的一些簡單易學的手工活,如加工中國結、加工玩具、插花、剪線頭、串珠子等,這些項目科技含量低,安全係數高,適宜殘疾人操作。企業經過簡單培訓後,全縣566名殘疾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南劉集鄉花井村的陳秀華,一隻手臂被旋板機切斷,常年無所事事。村裡辦起了“助殘所”後,她天天過來,跟大家一起組裝剃鬚刀。陳秀華說:“家裡無聊,這兒有人說話,還有錢賺。”

“日間照料”讓家人抽身賺錢

早上,小史集村村民劉須耀把妻子顏月霞送到村“助殘所”。“你在這裡玩,中午這裡有飯吃,晚上我來接你。”說完,劉須耀放心地出去打零工賺錢了。

像小史集村“助殘所”這樣的“日間照料”,泗陽縣首批建起的24個“助殘所”讓622名殘疾人都能享受到。葛康說,這些殘疾人以往大部分是靠家庭護理。家庭的監護人想賺錢也走不開,往往容易導致“因為一個人、拖累一家人、致貧一戶人”的後果。

“助殘所”的建設,不僅幫助殘疾人享受到康復、訓練、娛樂、免費午餐等“日間照料”,還可以幫助他們找到了輔助性就業的崗位,更重要的是,還幫助他們家人解除了無法外出賺錢的苦惱。

對於不能從事輔助性就業的56名殘疾人,“助殘所”除了提供午餐外,還在功能室添置了投籃機、下肢功能機、按摩器、划船運動器、頸椎牽引椅、乒乓球桌等器材,同時設有圖書室、精神關愛室等,幫助殘疾人進行生理和心理康復訓練,增強他們的生活信心。

桂莊社區有個女孩,屬於肢殘一級。為了護理她,爸爸徐啟華沒辦法外出賺錢。社區辦起了“助殘所”後,徐啟華將女兒送到“助殘所”,自己到附近給人家打零工,每天能收入七八十塊錢。對此,徐啟華很是滿足。

“助殘所”走得更遠靠真心去做

“助殘所”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光靠縣殘聯一家唱“獨角戲”肯定不行,泗陽縣是如何使“助殘所”在服務殘疾人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穩的?

“助殘所”運行管理在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泗陽縣動員鄉鎮、街道、殘聯、扶貧、民政、開發區、衛計等單位部門全力支持配合,先在南劉集鄉花井村、李口鎮八堡村試點建設“助殘所”,通過試點,邊學、邊幹、邊推廣、邊完善、邊提高。

按照省裡的標準,辦一所容納15人以上的省定標準的“助殘所”,僅基礎設施建設就需要百萬元。經費不足,泗陽縣殘聯開動腦筋,把合併後閒置的鄉鎮法庭、敬老院以及小學房屋租借過來,改造為“助殘所”,有效地解決了“助殘所”的用房問題。

購買辦公用品、廚房用品、健身器材、監控考勤機等投入160萬元。

誰來辦,如何辦,是開辦“助殘所”遇到的一大難題。泗陽縣採取“鄉鎮主導、專委示範、村幹領辦、能人參與”等措施,先後在眾興鎮楊集社區、新袁鎮三岔村、八集鄉六塘村等24個村(社區)辦起了“助殘所”。

對於“助殘所”建設,泗陽縣還給與政策扶持。葛康介紹,進入“助殘所”的殘疾人,凡是能從事輔助性就業的,每人每天補助10元,同時享受每天20元的日間照料補助;凡是不能從事輔助性就業的,享受每月600元的日間照料補助。

有場地、有房子、有政策,面對殘疾人這一特殊群體,關鍵還要有人願意幹。泗陽縣殘聯對於申辦“助殘所”的愛心人士,給予用電、用水、用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建設經費最高補貼10萬元,運營經費按照實際運營情況補貼,運營最好的年補貼可達28萬元。

桂莊社區的“助殘所”負責人石麗鳳笑言:“助殘所”的租金不用自己掏,健身器材不用自己買,照料支出不用自己拿,就業項目不要自己跑,我只要把“助殘所”管理好、經營好就行了。(張耀西 崔露露 顧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