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水更清 村更富 城更美 泗陽:高效推進綠化造林工作

宿遷網訊 藍天、碧水、綠地,花紅柳綠、空氣清新,四月的宿遷泗陽大地,分外迷人。

迷人的環境背後,是多年來全縣上下狠抓生態環境保護不鬆勁,回應老百姓所想、所盼的結果;是多年來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不斷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結果。

過去老百姓“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群眾幸福生活的“標配”,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訴求持續增強。為此,宿遷市泗陽縣始終把植樹造林當成一項改善生態、增進民生福祉的系統工程來抓。

【乡村振兴】水更清 村更富 城更美 泗阳:高效推进绿化造林工作

城市因綠而美

宿遷市泗陽縣在城市建設中,圍繞“以綠染城,見縫插綠”的目標,相繼開展了生態公園、城市森林公園、聚寶公園、瑞和公園等一大批街頭公共綠地建設。

公園、街頭綠地裡喬木林立,綠草如茵,是市民日常生活中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春日百花爭豔,櫻花、玉蘭、桃花……競相開放,城市裡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讓人賞心悅目;夏日綠樹成蔭,酷熱的天氣裡,尋一處遮陰的休閒長椅,從漂流書屋裡取一本書,享受讀書的樂趣;秋日彩葉飛舞,銀杏、梧桐、楓樹、松樹……金子般的黃,瑪瑙般的紅,翡翠般的綠,把泗陽染成了一幅水彩畫;而在冬日,當陽光透過樹枝,當雪花飄落,當梅花暗香浮動,公園、街頭綠地裡從不缺愛熱鬧的人。

一年四季,市民在城市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在蔚藍的天空下走進各種開放式的公園、綠地中享受美好時光。這些公園、綠地猶如一顆顆綠色珍珠點綴在宿遷市泗陽縣的城市版圖上,極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城市建設也因此更為精美。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1.3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2平方米,市民步行500米就能進入一處公園綠地,一個個數據反映了宿遷泗陽城市生態建設水平有多高。

如果說綠化造林工程在宿遷市泗陽縣的城市建設中體現得更為精緻,那麼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則顯得更為大氣磅礴。

鄉村因綠而興

近年來,宿遷市泗陽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牢固樹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綠色增值強生態為目標,在農村地區大力實施生態廊道、成片林營造、綠化示範村創建、楊樹更新等造林綠化工程。

宿遷市泗陽縣是“楊樹之鄉”,森林資源豐富。連續多年的造林和合理利用,讓木材產業產生了巨大的效益。2011年,泗陽木材產業被江蘇省列為優先扶持的100個重點產業集群之一,木業園區被列為“江蘇省特色產業園區”,產值102.5億元,成為全縣第一個產值過百億元的支柱產業。

強力推進綠化造林工作,對於強化民眾的愛綠、護綠意識,推動宿遷市泗陽縣產業結構調整,培育農村發展新經濟增長點,加快農民致富步伐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綠色正成為泗陽縣鄉村發展的底色。春日走進泗陽縣鄉村,高大挺拔的楊樹讓人記憶深刻,而粉嫩嫵媚的桃花則讓人怦然心動,尤其是245省道、330省道沿線,以及盧集鎮的桃果公園,百里桃花勝境讓人流連忘返!

宿遷市泗陽縣有著近千年的桃樹種植歷史,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種植技能,將桃果作為拳頭型產業,進行大面積推廣種植。目前,全縣桃樹面積已達5萬畝,擁有油桃類、蜜桃類、黃桃類等3大類桃果40餘個名特優品種,年產量達5萬噸,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泗陽鮮桃”被農業農村部批准為地理標誌農產品。

宿遷市泗陽縣擁有成片林60萬畝、保護林38萬畝、溼地面積37萬畝,林木覆蓋率達31.47%,自然溼地保護率達42%,先後獲得了一連串的國家級榮譽:“全國十佳宜居城市” “中國最美麗縣” “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全國綠化模範縣” “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縣” ……

榮譽面前不驕傲,美麗泗陽建設任重道遠。宿遷市泗陽縣將堅持不懈以綠化造林工程為抓手,讓水更綠、天更藍、村更富、城更美,滿足城鄉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姜曉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