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谚说:立夏不下雨,犁具锄头高挂起?

云南滇巅


为什么农谚说“立夏不下雨,犁具锄头高挂起”?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日,今年的立夏是5月6号,也就是今天,立夏过后就意味着进入了夏季。在农村关于立夏的农谚还真是不少,“立夏不下(雨),高挂犁耙”;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日晴,必有旱情”这些农谚俗语都是千百年来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总结的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生产力以及生产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农村老人的眼里,立夏这个时节下雨最好,立夏时节下雨,预示着一年会风调雨顺,作物收成。倘若是这个时节不下雨,那么这一年就会少雨干旱,什么作物也种不上,家中的犁耙也就派不上用场,只能高高的挂起来。还别说,这种说法在过去生产力低下,农民靠天吃饭的年代,到了播种季节老天不下雨,那可真是干瞪眼的。就像现今的年代,虽然科技发达,但若是天旱严重,井里的水量都会减少很多,我们农民在给作物浇水时都会发现,大旱之时,井里的抽水量明显减少,平时2个小时就能浇完的地块在旱情严重的时候水量减少,就需要双倍的时间。


所以说,立夏时节下雨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节气。比如我们北方进入灌浆期的冬小麦,现在正是需要水份补充的时候,因为这时期的小麦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灌浆期对水份的需求将较大,如果这个时节天气和气候都过于干旱或干燥,对小麦灌浆不利,也将严重的影响小麦生长收成。

这不今天立夏,我们这边是艳阳高照,一点下雨的迹象都没有,村里的老人都摇着头说:看来今年又会是一个旱年,“立夏无雨,粮仓无谷”别的作物收成好不好现在还不好说,不过小麦减产是明摆着了。立夏时节不下雨的话,小满时节雨水也不会多了“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总之今年是要旱很长时间的了。立夏时节不下雨,庄稼种不上,就无从有收成,犁耙派不上用场,不高高挂起来还等什么,看来们的先辈们从千百年来的农耕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不无道理的。


农嫂话农事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之后就意味着进入了夏季。立夏节日在每年的5月5日或者6日,这天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今年的立夏是今天,也就是5月6日。

立夏节气对于农业生产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期夏熟的农作物进入后期生长的关键时期,就拿我们这里来举例。这个时节,油菜到了收割的季节,小麦也进入了最关键的灌浆期。

关于立夏的农谚有很多,比如这句“立夏不下,高挂犁耙”。

这句农谚说的就是立夏下雨的重要性,我们这里小麦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收获了,此时正是小麦的灌浆期,灌浆的好坏,是小麦产量的关键。此时小麦是正需要水分的时候,此时雨水充分,小麦籽粒饱满,能取得好的产量。如果此时不下雨的话,小麦的产量肯定会受到影响的。

而同时立夏也是农忙的关键时期,农谚“立夏三朝遍地锄”,说的就是立夏季节除草的场景,此时除草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现在有了除草剂,也不用怎么除草了。

后半句“高挂犁耙”,说的就是犁耙,农具闲置的场景,因为没有下雨,收成会受到影响,同时除草等一些农事也干不了,原本的农具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只能被高高挂起了。

进入立夏以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了,这个时节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天气炎热注意多喝水。


一柯花草




今年5月6号就是立夏,我们这边从前几天就开始下雨了。立夏代表着进入夏天了,一天天的热起来了,关于立夏的农村俗语不少。农村谚语“立夏不下雨,犁具锄头高挂起”,意思是立夏的时候不下雨,那这一年就不会风调雨顺了,不下雨也就不能水稻各种农作物了,所以犁具用不到,只能高挂起来了。



在过去,条件差,几乎都是“靠天吃饭”,只有下雨了才能种田,不然就种不了。像我们这里,早早种了水稻,有的田不好蓄水,只能等下雨了,如果没雨,那几乎种不了。现在很多地方都做了水渠,一到种田的时候,水库就会放水,也不愁着没水种田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田都有水灌溉,除了种水稻,也会种其他的农作物,比如玉米、花生等,如果一年下来不下雨,那么玉米花生还怎样活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几年,都不下雨,种的花生、玉米都枯萎了,我爸妈是挑水到山坡上浇水的,辛苦可想而知了。



我们广西这边山多,不少地是在山上居多,种农作物下去后,几乎都是靠下雨了,如果一年没雨,那几乎没什么收成了。虽说有水渠可以种田,但不能只能水稻吧,还会种其他的,像在山上种玉米花生,而山上的地很难引水上去,所以都是盼下雨了。

这些俗语也是农村人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下来的,虽说没有科学的根据性,但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