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州成为院士最多的城市,比上海、北京还多?

花瓣儿鱼


经济实力决定文化水平,放在古代现代,都是成立的。


先看一张网上有人总结的中科院院士表,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强的规律:

  1. 几乎集中于沿海发达地区,前25名当中,中西部只有长沙、武汉和成都三座城市,且排名都不算高;

  2. 几乎集中于南方,前25名当中,北方只有北京、唐山、天津,排名也不高。



我们说,“仓廪实,知礼节”。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读书明理乃至争取功名,是个很花钱的事情。在古代读书,意味着一个青年壮汉脱离劳动,白吃干饭,家里没点积累是不可能完成的;在现代社会,幼儿园一年几万的费用,到中学、大学、留学费用,加起来也是个天文数字,长期的投入至少在百万元以上。不要用某些寒门弟子成功的案例来反驳,因为那只是少数,你去看看清华北大哈佛剑桥学生们的背景,有几个是寒门的?


从唐朝后期到现在,苏州就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


明清时期,是“苏湖熟,天下足”,更多的粮食产出,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喂养更多的人口,人多了,自然人才的来源就充沛,在甘肃、青海这样人口稀少的地方,人才来源本身就是匮乏的;二是,更多的粮食,可以让一部分人脱离劳动,专心读书,进而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下图为明朝人口分布图(可以解释为何广东人才比较少,因为那时候人口本来就少):


两宋和明清,状元也好,进士也好,大部分来自经济发达的南方。由于南方实在是太过厉害,朱元璋甚至异想天开地为科举设置了两个榜单:南榜和北榜,以消弭南北方的分歧,让浩荡皇恩福泽天下。到了清朝,南方的状元进士数量又重新恢复优势。而在南方最发达的苏州府,状元数量更加让其他人羡慕:苏州府在清代共出状元26名,占清代全国状元总数的22.81%,占江苏全省状元总数的53.06%,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


到了近现代,苏州作为南方第一城的地位虽然被上海抢走,但靠近上海仍然是个优势,同时自身又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劳动力的优势,成了中国制造业的中心。改革开放之后,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苏南模式”大获成功,现在我们经常提起工业园,第一个想到的城市可能就是苏州。虽然这些年很多制造型企业从苏州迁移走,但苏州仍然保有大量工业企业,尤其是大量的外资企业。


苏州工业园的区位图: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在说苏州经济。600年居于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赋予了苏州发达的教育和文化,形成了好学的传统,这是苏州之所以成为“院士之乡”的根本原因。这种积累不是简单的模仿就能模仿得来的,这需要几代人的积淀,可能要花上百年时间。


这样的规律也表明,虽然北京、上海在院士数量方面暂时还落后于苏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超过苏州只是时间问题。甚至说将来苏州还可能被杭州、深圳、广州、成都、武汉超过。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