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只有本体才是真,其他一切皆虚妄

春天,我们看到小草破土而出,这是虚妄。本真是小草种子里面充满了元气,是元气蕴含着的智慧与能量主宰着种子发芽、破土而出。

人的生、老、病、死,人的少、青、壮、老,全部都是现象、是表象,是虚妄;而非本体、本真与本质。

元气是生命之本,元气是生命之源。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人的生老病死、少青壮老皆是现象、表象、虚妄,其本其真则是元气聚散消长的变化使然。

从浩瀚无垠、至大无外的宇宙空间,到至小无内、至精至微的微观粒子,只有本体为真、为本,其他一切都是现象,都是虚妄。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1 小草破土而出实乃元气作为

哲学的使命是解读万物统一性、普遍性、公允性的终极存在——本体。

本体论是终极智慧、终极真理、万学之学,是人类一切思想和文化的纲领所在。

哲学是万学之学,是人类的思想宝库,是人类一切思想和文化的纲领所在。

哲学史实质上就是本体史,本体史也就是思想泰斗的思想史。

当今世界,知识爆炸,信息泛滥,思想缺乏。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2 思想者雕塑

只有一个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产生伟大的思想。

只有一个拥有思想的民族,才会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本体论的是伏羲,他对本体的认知是通过修真体道、践履道体的方式,亲自体察、观看、感悟和实证而来,他用太极八卦来描摹本体之意之象。用现代哲学语言来看,伏羲提出的是太极论,或称易论。

就太极而言,元气是存在,阴阳是元气存在的形式,太极本体属于心物一元论。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3 伏羲提出的太极本体论为心物一元论

黄帝与雷公、岐伯、俞跗坐而论道,提出元气本体论,将本体论拓展到生命领域。元气论同太极论,均属于心物一元论。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4 黄帝将元气论发展到了生命领域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发展完善了伏羲之易,是易本体的集大成者,而易论同样是心物一元论。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5 文王被拘而演易——易本体

老子《道德经》是道本体论的思想巅峰,是全人类最高的思想成就。道=易=太极=元气=自然本体,道属于心物一元论。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6 老子道本体是全人类最高的思想成就

孔子发展完善了周公之德本体,然道为德本,德为道用,德属于精神范畴,德本体是唯心论。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7 孔子提出德本体,德属精神范畴,是唯心论

朱熹提出“理气说”:“理在气先,理产气并寓于气中

。”悍然否定传承数千年的元气论。理属于精神范畴,朱熹的理本体属于唯心论。

除“理气说”之外,朱熹还提出与其矛盾的“理气一体说”: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理不在气之先,理是气之理,理与气是在宇宙原点同时诞生的,如果在宇宙原点只有理而没有气,理寓于何处啊?理气一体就是宇宙自然之奥。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8 朱熹的理本体属唯心论

王阳明传承陆九渊“吾心即宇宙”的心学,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心本体说。王阳明所说的“心”,非指心脏之实体,而指的是意识之本体。道与心,虽然都是指本体,但道是心物一元论,心则是属于唯心论。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9 王阳明心本体属唯心论

古希腊哲学探本,收尾于不可知论

西方世界的哲学本体论研究始于古希腊。西方自然哲学之父泰利斯(约前624-约前547)是西方世界第一个摆脱神创论的束缚,运用人类理性解读万物本体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万物皆水”的假说,属于唯物论里面的物质一元论。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10 西方自然哲学之父泰利斯

其学生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无限定原质”猜想,属于物质一元论。

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提出“气本体论”假说,与中国哲学的“万物皆气”接近,但实质上却有差别,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体论”属于物质一元论,而中国哲学的“万物皆气”则属于“心物一元论”。

毕达哥拉斯提出“万物皆数”的猜想,数非物质,是西方唯心论的鼻祖。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11 西方唯心论鼻祖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的学生齐诺弗尼斯提出“土本体论”猜想,属物质一元论。

赫拉克利特提出“万物皆火”的假说,属物质一元论,以及“逻格斯(即宇宙秩序)”概念。

恩培多克勒提出气、水、火、土“四根说”猜想,属于物质多元论。

阿那克萨戈拉提出“种子说”猜想,属物质多元论,以及“努斯说(万物动因)”概念。

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假说,属物质多元论。

赫拉克利特的“逻格斯”与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说”,两者均非物质范畴,而属精神范畴的概念,后来成为了西方哲科领域的两个原点。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12 赫拉克利特提出“火本原”和“逻格斯”概念

在前苏格拉底时代,众多古希腊哲学家还提出了“真实”、“存在”、“东西”、“始基”、“本原”等本体名称。

西方哲学奠基人苏格拉底认为:“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与分散。”

面对前苏格拉底时代对本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苏格拉底说:

神灵为自己保留了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

这句话是西方不可知论的源头所在。

柏拉图发展了毕达哥拉斯的唯心论,提出了“理念本体论”,认为看得见的现象世界不过是本体世界微弱的影子,这是本体自然观和本体决定论,成为了西方哲学和神学的重要源头。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13 苏格拉底是西方不可知论的源头所在

描摹形而上本体,亚里士多德集成

作为宇宙万物统一性的存在,本体是万物共性,而非个性。个性是万物的可感性,可感性指的是万物被人类感官所能感知的特性,也就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特性。可感性越强,其个性越显,是以可感性强之物属于形而下者;而可感性越显,势必与他物的共性越少。

因此,作为万物统一性存在的共性,本体一定是可感性弱者,可感性越弱,说明个性越弱,是以才能成为万物的共性,成为万物的本体。而可感性弱、不能被人类感官直接感知,也就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形而上者。

巴门尼德也认知到了本原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物:

真实变动不居,世间的一切变化都是幻象,因此人不可凭感官来认识真实。”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14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研究以形而上方式存在的本体的集大成之作。亚里士多德认为:

一切存在物都由本原构成,一切存在物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为它。”

苏格拉底之后,西方哲学史上的思想泰斗不再给出具体的本体或本原答案,而只是用理性来描摹本体的特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本体自然观和本体决定论。

亚里士多德还是形式逻辑的鼻祖,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演绎逻辑:

大前提,如所有的人都会死;

小前提,如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ylsdd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15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逻辑

笛卡尔提二元论,思想界唯心唯物

西方近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依据“我思故我在”,提出心物二元论。因为“我”能够思考因此“我”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实体,肉体加精神实体是为二元。即世界存在着两个实体,一个是只有广延而不能思维的“物质实体”,另一个是只能思维而不具广延的“精神实体”,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各自独立存在和发展,谁也不影响和决定谁。

中西方哲学都是从精神和物质两个视角来解读本体、解读世间万物的。笛卡尔的“心物二元”本体论,机械地割裂了精神与物质,而宇宙万物的精神与物质是浑然一体的。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16 西方近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

西方近现代哲学史上主要是按照唯心论、唯物论来区分思想家的派别的。

然而,宇宙万物既没有纯粹的精神存在,也没有纯粹的物质存在。天下万物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天下万物全部都是精神与物质浑然一体的存在。

西方近代三大理性主义哲学家之一的斯宾诺莎提出了自然神论,提出心物一元本体论,神=实体=自然!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自然即神化身”,思维(精神)和广延(物质)全是神(即自然或实体)的属性。

本体为真,其他虚妄,3000字的中西方简明哲学史、本体史、思想史

图17 荷兰发布的斯宾诺撒货币

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看,斯宾诺莎的自然本体论是一元论,与老子的道本体论非常接近。

道者,万物之始,万物之源,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

道者,天下万物的先天之本,一切生命的原始之性。

天下万物全部都是精神与物质浑然一体的存在物,唯心论和唯物论都是在机械地认知自然本体。

而中国文化之中的“易”、“道”、“一”、“太极”、“元气”、“阴阳”等名称都是在讲本体,属于心物一元论。一气二体。气本为一,分为阴阳。元气是存在,阴阳非存在,是元气存在的形式。

文喜有话说

[email protected]

2019.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