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身是作为一个“类”而存在的

首先,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时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在社会生活中才真正获得了人之所为人的本质意义。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类”。

人本身是作为一个“类”而存在的

马克思在《188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还指出:“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种事物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因此,任何个体的人首先是作为“类”中的个体。人之所以为人是具备了人的“类特性”。从作为类的人来看,马克思从意识方面做出了人与其他物的区分。

人本身是作为一个“类”而存在的

马克思认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

人本身是作为一个“类”而存在的

从人的情感方面来讲,马克思指出:“如果一个人只同自己打交道,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会对己对人都有利。他的这种欲望要求同外部世界打交道,要求有得到满足的手段:食物、异性、书籍、娱乐、辩论、活动、消费和加工的对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