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忧天的杞人才是中国的脊梁


忧天的杞人才是中国的脊梁

今天讲《杞人忧天》,讲着讲着,突然发现这里面逻辑问题。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东西方思维的不同。

一言以蔽之,就是“答非所问”,或者说是“转换话题。”

课文开篇就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这个人没事就担心天崩地裂,整日里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甚至到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地步。

这时候,有个人看不下去了,就开导他: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意思就是说,天不过就是气体的聚集,到处都是气,你这里伸懒腰呼吸,有事没事的还到处溜达,你发什么神经,为什么要担心天崩坠了。

问题就在这里,杞人担心天地崩坠,一般的回答就是,天为什么不会崩坠?是什么支撑着它?

可是这个人完全没有从这个角度回答,而是换了个话题,他的意思是,你每天只管在这里呼吸运动就是了,为啥还关心天崩不崩坠呢,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你整天担心这没用的东西干啥。

杞人本来想问会不会?为什么?开导他的人的意思却是,“你整天都想这没用的”。

后来,杞人又问,

其人曰:“奈地坏何?”

意思就是地塌了怎么办?

这个人的回答依旧是:

“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意思依旧没有正面回答,会不会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他翻来覆去讲的意思还是,你不要瞎想,不要关心这没用的,你每天在这地上跑来跑去的,过好自己的日子得了,每天就想这不着调的问题。

杞人的这两个问题,都被这个人完美的避开了,不仅如此,两个“奈何”连用,字里行间他还间接的批评了杞人。

忧天的杞人才是中国的脊梁


教参和很多辅导书都说: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可是,果真如此吗?杞人在其他人看来当然是无所事事,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但是,换一个角度呢?杞人的这种想法却蕴含着一种寻根究底的探求精神,他表面上看是担心天地崩坠,实际上却是在思考宇宙的根源和运行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天道”。这和古希腊的哲学家在思维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能顺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中国的哲学也许就会走上理智思辨的自然哲学道路。

结果万万没想到啊,碰到了个不靠谱的人来诱骗他,一下子把他的思路从天上拽到了地上。让这个本来正在仰望天空的哲学家放弃了思辨,放弃了追问。如此一来,后世的很多中国人都不在抬头看天了,都紧紧的把眼睛盯到了地上,他们既然没有心思看天,就只能变着方法琢磨人。可结果呢,大家都“舍然大喜”,我们的科学却越来越落后。

如此说来,开导杞人的这个人实在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