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奔五”的70後,牢記這三句話,焦慮便不會常來找你

寫給“奔五”的70後,牢記這三句話,焦慮便不會常來找你


表哥比我大7歲,作為一個奔五的70後,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關鍵是上面的長輩突然從提供照顧變成需要照顧的人,下面的孩子從可愛變得不可愛起來。

表哥的父親,也是我的姑父,因為早年時候的操勞,落下一身病痛,表哥的兩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兩個侄兒,現在正處在初中時候的叛逆期,不是兄弟之間互相打架,就是跟外面的人打架,常常讓表哥氣得動彈不得。

這個五一,當別人都在享受假日的閒暇暢意時,表哥卻愁得睡不著覺,姑父又住院了,兩個侄子因為私自下河游泳,被人及時發現,好心送到表哥家裡。

去醫院看望姑父的時候,表哥苦笑著說:“這個五一過得,相當糟心!”他眉心那兩道深深的皺紋,彷彿述說著這些年以來的焦慮。

不用問,表哥這些年很少有開心的時候,聯想到最近看到的連嶽老師說的三句話,覺得有必要跟表哥聊聊,也把這三句話送給奔五的70後,牢記這三句話,焦慮便不會常來找你!

寫給“奔五”的70後,牢記這三句話,焦慮便不會常來找你

第一句:我不是一個重要的人,認識到這點可以讓我們不抓狂,不上火,不覺得委屈

從年少輕狂到中年之後的腳踏實地,是需要一個轉換時間的,對於70後來說,尤其需要認識到這一點:我不是一個重要的人。

高中時候的班主任就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只有在這個講臺上,我才覺得自己是老師,出了這個教室,我告訴自己是個普通人,沒必要端著個架子,覺得自己不可一世,我希望你們以後也能記住這句話!”

當時的我們,都覺得班主任老師小題大做了,現在想來,這句話的確有道理,它將自我放在一個不高的位置上,也就是別覺得自己了不起。

當一個人不再覺得自己了不起,不再年少輕狂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時常抓狂,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差別對待而上火跟委屈,更不會因為自己不是頂尖的人士,怕被人看不起而焦慮了。

表哥點評:這一點我真的要改改了,感覺自己是家裡的經濟來源,是家裡的頂樑柱,所以感覺自己相當重要,回到家裡總是忍不住對妻子頤指氣使,稍微不如意就罵罵咧咧,也正是這份“自傲”,讓我更加焦慮了。

寫給“奔五”的70後,牢記這三句話,焦慮便不會常來找你

第二句:我認可吃虧是福,但是這句話只對我看重的人有效,無用社交別來找我

有些話,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的認識也要改改了,例如吃虧是福。

這是姑父時常教導表哥的事情,姑父也是這麼做的,但是結果呢?結果就是姑父在許多無用社交上吃了太多的虧,自己落得一身病,心疼他替他收拾爛攤子,往往成了表哥義不容辭的事情。

吃虧是福,是先人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但是,這個精神財富也跟那些靈丹妙藥一樣,需要一個藥引子,這句話需要的藥引子就是:只對自己看重的人有效,而且要有意拒絕無用社交。

如果無差別的對所有人都講吃虧是福,必然會冷落、輕慢自己最重要的人,在我看來,表哥最輕慢的人,就是表嫂。

表哥點評:深有同感,吃完飯,哥們會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指著我說,你老闆去把單買一下,咱們好趕下一個場。每次都是我來結賬,你表嫂說過我太多次,可惜我依然不長記性。

寫給“奔五”的70後,牢記這三句話,焦慮便不會常來找你

第三句:我是一個有尊嚴的人,認識到這點可以讓我們不糾纏,不耍賴,不痛哭流涕

這句話,是用來修正第一句話矯枉過正的,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尊嚴的人,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奔五的七零後來說,更是如此。

奔五的七零後們,有些已經是部門的一把手,公司的中流砥柱人物,有些則已經淪落到了公司的邊緣,在部門裡也岌岌可危,只要裁員,所有人想到的都會是他們。

但是,只要還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就不會做過多的糾纏,也不會耍無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更不會為了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痛哭流涕。

表哥點評:這一點,我一直做得不錯,工作上表現穩定,同事都喜歡我。而且無論是去醫院排隊,還是在公園裡閒逛,都會以一個有尊嚴的人的責任來標榜自己,不會耍無賴去做流氓的事情,也不會為了爭取不到的利益痛哭流涕。

寫給“奔五”的70後,牢記這三句話,焦慮便不會常來找你

一不小心,70後們都要奔五了,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但是許多過了四十歲的70後們卻越過越焦慮,不是欠了外債,就是憂心父母的身體健康問題,或者為了兒女的事情發愁,每天都感覺喘不過氣,天天焦慮。

回過頭,好好想想這三句話,或許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心靈的慰藉,別把自己看得太重,也別經常把吃虧是福掛在嘴邊,更要做一個有尊嚴的人,焦慮便不會常來找你,日子也會過得舒坦些。

今日話題:作為70後的你,是否認可這三句話呢?說說你自己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