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醫院醫學專家面對死亡的哲學思考

戳一下藍字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關注我們喔^-^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清明節前夕的《醫談》專欄,特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劉健主任醫師,傾談對於生死這一永恆命題的哲學思考~~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向 死 而 生

——致敬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前一陣,臺灣一位名人接受“安樂死”的臨終視頻,引發大眾對於“尊嚴死”的關注。

不可否認,在我國,“死亡”仍是一個禁忌的話題,普遍會把它看作是一個“私人”的問題,應該關起門來在家裡說。

對“人終有一死”採取“避而不談”,成為大多數家庭對死亡的態度。

因此,在死亡來臨時,常常不知如何去面對死亡,如何去接納死亡。

在醫院工作,尤其是大型醫院,重病人多,生離死別經常看到。

遇見死亡,有的不知所措,有的徘徊彷徨,有的抱憾而去……僅有少部分人鎮定從容。

我非常想把我對死亡的看法,分享給大家~~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現在的每一天對於我來說都是多賺的”

曾經收治的一位患者給我印象深刻。

趙阿姨是因心肌梗死收住院的。

除了複雜的冠脈病變之外,她還有慢性腎病和糖尿病。需要進行手術,但風險卻比較高。

是否決定手術?她和老伴張伯伯一起商量,卻是截然不同的態度。

張伯伯是位退休教授,可能出於職業的嚴謹性,對手術很是猶豫。

相反,趙阿姨卻很淡然,親自拍板決定介入手術。

在進入導管室手術前,趙阿姨還囑咐剛趕到醫院的小兒子,讓他趕緊把昨天看好的學區房買下來。

我很好奇,為什麼趙阿姨在面對生死的時候,能從容做出決定。

難道她對即將進行的手術一點都不緊張?

在手術順利地結束後,我問了趙阿姨。

她笑了笑,跟我說:“我心臟不好,不是一兩天的事了,腎臟不好也很久了,

現在的每一天對於我來說都是多賺的。所以,有希望就要抓住,不想留遺憾。

事實上,像趙阿姨這樣能看淡生死的人並不多。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我們的出生是偶然的,但死亡是必然的

死亡確實是我們每個人都繞不開的話題。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的出生是偶然的,但死亡是必然的。

走向這個必然,可能是一個漫長和痛苦的疾病,也可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還可能僅僅是身體衰老的自然結果……

方式各異,但結局都是相同的。

雖然不知道死亡會在什麼時候來到,但是,我們要知道,那就是人生旅途的終點站了。

就像一部電影,有序幕,有高潮,也有尾聲,如果電影足夠完整,還可以有個謝幕。

所以,生和死,都是值得肯定和接受的。

我們中更多的人,從未想過“死亡”意味著什麼,只有在罹患惡疾之後,才會感覺自己與死神是如此接近;也只有在與死神如此接近的時候,才能放下身外的一切,去思考人生的本質。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只有瞭解死亡,才會瞭解活著意味著什麼

在外人看來個人成就已經到達“人生巔峰”的李開復,在2013年9月確診淋巴癌,17個月後,他把抗癌經歷和人生感悟寫進了著作《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

書中描述了這樣一個細節,由於工作繁忙,作者雖然一放假就去陪伴母親,但他只有4周的假期,所以陪了母親5天,他就認為是完成任務了。

而在患病後他才驚覺,自己是多麼的冷漠。曾經,母親是最疼愛他的,即使心裡不捨,也要送他到美國接受更好的教育;即使言語不通,每年也會到美國陪讀半年;而成年的他,卻用這麼敷衍的方式向失憶的母親表達“孝順”。

我想,作者對母親、對家庭的愧疚之心一直都有,只是在他的日程表中,永遠有更重要的一項待辦日程。

而當真正面臨死亡時,日程表已然作廢,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也就顯現出來。

所以說,對死的思考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對生的思考,只有瞭解死亡,才會瞭解活著意味著什麼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向死而生” 讓生命開始倒計時

面對死亡,不是讓您沉溺於不可避免的“亡”的這個結局無法自拔,而是希望您能用正面的態度對待“死”這個過程,不要留有遺憾。

在擁有健康時要倍加珍惜,在患上疾病時要積極治療、努力康復,做好面對死亡的心理建設,在真正面對死亡時能從容地接受和做好安排。

這就是馬丁·海德格爾提出的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法——“向死而生”。

讓生命開始倒計時,去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提高生命的質量和長度,煥發出生命的積極進取意識和內在活力。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向死而生,會讓我們開始不因一時的得失而憤懣,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煩惱;

向死而生,會讓我們不因面臨的問題而糾結;

向死而生,會讓我們以更大的格局、更寬廣的視野去面對生命。

真正瞭解了死亡,您會明白,

既然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會先到,那麼此刻的健康,我們更要好好把握!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劉健,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美國心血管研究基金會血管內超聲(IVUS)博士後。長期致力於冠脈腔內影像學診斷治療和血管生理學研究。

近年來創立科普微信公眾號“健哥說心臟”,以更及時、更豐富、更立體的信息傳播方式傳遞科普知識與人文思考,以柔和磁性的聲音和有溫度的醫者情懷打動讀者。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供稿 | 心臟中心 劉健

排版 | 郭楠、樊婧婧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百年人民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世紀守護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長按二維碼

您的關注,激勵我們做得更好!

医谈 | 向死而生 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专家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廣而告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