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闲话食堂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故乡的几家饭馆是名闻塞外的。城中十字街南百余米有一处颇具古色的四合院,这就是有名的景华春饭庄。饭庄的门厅为精雕古式木拱制作,院门坐南向北,门外青石台阶,院内东西两排雅间朱门碧窗,十分优雅莊典。可惜我却从未去过里面,更未领略其中的美味佳肴,只是偶尔随大人路过此地,常常看到一些衣冠楚楚的人进进出出,便有了一份好奇的惊羡。

说来可笑,我第一次进饭馆吃饭却是喝饸饹。那天我和同院的一位大哥玩耍,他也不过十四五岁,中午时他悄悄对我说,今天我领你下饭馆吧,我一脸茫然。我们去的饭馆是离我们家不远的老城也很有名气的“第一楼”。“第一楼”其实就是一座木结构的古式二层小楼,位于十字街西面百余米,楼台向阳,青瓦飞檐,颇具古色。我们沿着狭窄的木楼梯拾阶而上,在楼上一张油光明亮的方桌坐定,同院大哥花了一角六分,跑堂人便端来两大碗热气腾腾的荞面饸饹。至今犹记那是一种粗瓷大碗,清汤罩面,香菜漂浮,一股淡淡的清香十分诱人。荞面的清香使我忘记了初次下饭馆的腼腆,我吃的满头大汗,引得跑堂的胖子和同院的大哥哈哈大笑。

丰镇:闲话食堂


没过多久,随着公私合营运动开展,景华春、第一楼等饭店便次第消亡了。

六十年代初期城内只剩下三四家国营食堂,其中有一家回民食堂,就位于原来第一楼的对面。把饭馆统称为食堂,可能是大跃进的功劳,因为那时大练钢铁、大办食堂曾为一时壮举。壮举虽未经久不衰,名字却延续了下来。“食堂”二字其源也久,辞源解释为会食之所。现代汉语词典却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机关团体中供应本单位成员吃饭的地方。二是指饭馆。在我读中学之前,从未正式吃过饭局,更未见过七碟八碗的高级菜肴。但留给我最为深刻印象的便是回民食堂了。

丰镇:闲话食堂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饭成了国民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去食堂吃饭必须有粮票。那时候家家粮食紧缺,每到当月下旬,人们纷纷去粮站打听下个月的粮食何时供应,称之为“长支”。哪里有粮票下饭馆?就在那些紧衣缩食的日子里,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可能是国家照顾少数民族,每天中午离我家不远的回民食堂出售五六十份不要粮票的份饭,每份两角,售完为止。那份饭就是一小碗烩菜加两个黑面馒头,但这样的饭菜在饥肠辘辘的年代无疑是美味佳肴了。每天中午放学后,我便和母亲要二角钱,飞快地去回民食堂门前排队。中午时分,回民食堂内就走出一位长须飘然的高个子老人,手里拿着一大把筷子,向排队的人挨个发放,每人一双,凡是能领到筷子的人便有了午饭的保证。食堂内桌子不多,排到后面的领筷人还得等下一轮才能吃上。但这样的好景也不长久。一天,突然从火车站涌来了一批批拖儿带女的逃荒人,有河南的,有安徽的,他们先是沿街乞讨,后来就堆集在几家食堂门前。当他们发现回民食堂中午可以买到不要粮票的份饭时,便来争相抢购。一时回民食堂门前大乱,先是每天天不亮就有排队的人,到后来一些逃荒人中午吃过饭后便直接躺在食堂门前,拖儿带女露宿街头,专等第二天的午饭了。

丰镇:闲话食堂


有几个中午我经过回民食堂,看到门前人头攒动,吵闹不已,已经没有了排队的次序,那位长须老人颤抖着双手艰难的发放手中的竹筷,默默忍受着拥挤者的辱骂。不久,回民食堂便停止了不要粮票的份饭。

“民以食为天”,未经过那样年代的人是很难体会和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的。

文革时期故乡最大的饭馆就是城中的东风食堂了。那时人们已经不再忍饥挨饿,但食堂的饭菜大多为充食的面条、烙饼为主,最好的菜就是过油肉、滑溜里脊一类,但也非大众所享用。东风食堂有位康师傅从小学习厨艺,他的厨技在集宁、呼包皆有名气,可是身逢困难时期和文革年代,食堂饭菜平淡简易,无人能够吃高级菜肴,他虽有一身厨师绝技却无处展示,食堂里保存有一些海参、燕窝一类的食品,却好几年无人问津,康师傅也没有把他的名菜厨技传了下来,后在孤寂中去世。

改革开放后饭馆业日渐兴隆,东风食堂就增添了久违不见的涮羊肉等传统菜,我就是在此期间才品尝到火锅的滋味,初次食用大快朵颐,令人十分愉快。

餐饮业的真正繁荣与发展是在那些国营食堂消失之后。特别是近二十年,私人经营的饭店如雨后春笋四处出现,成了小城最多的商家,几年前统计丰镇的大小饭馆已有四五百家。人民生活提高了,繁冗的礼节宴请随之而多,一些较大的饭店每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音乐之声不绝于耳。结婚庆典、园锁升学无不以大摆筵席而后快!饭馆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经理老板绞尽脑汁挖掘传统名菜,创新各色菜谱,体现地方特色,不惜高薪聘请外地名厨。人们对饭店的要求也逐日提高,除了饭菜好,还要环境优雅,服务态度好等等。逢年过节、接待亲朋、老友相逢、同学聚会、洽谈生意、谈情说爱等大多选择环境优雅的饭店营造氛围。饭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大消费处了。

然而众多饭店的名称不再以食堂二字冠名。尽管有些饭店因经营不善而更换牌号,但饭店的名字也俞显新奇。我以故乡一些较大的饭店名称随口编了几句:“长城饭店”“不夜城”,“恒源酒家”紧相邻。“东河酒楼”“育花香”,“春江饭店”更迎人。“金马饭庄”,“百盛园”,“饺子大王”“丰和园”。“蒙古包”里“烧烤涮”,“小肥羊”在“大草原”。食堂这个曾经显赫的名字在街面上淡出视野,为了去除这个简陋的冠名,让我们的经济发展付出了多少艰辛与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