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磨蹭蹭,家長應先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別全怪孩子

本文為木蓮媽媽原創作品,圖片為木蓮媽媽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評論分享收藏。

很多小孩子無論是在寫作業,還是在其他的情況下,總會出現拖拉磨蹭的情況,這些時時刻刻都在惹火家長。

孩子磨磨蹭蹭,家長應先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別全怪孩子

孩子寫作業每次都要磨蹭半天

相信很多家長和我遇到過同樣的困擾,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不是渴了就是餓了,要麼就是想上廁所。

吃喝拉撒問題解決一遍以後,一會扣扣橡皮,一會咬咬筆帽,原本留的作業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寫完,他偏偏要用上兩個小時。

家長原計劃孩子寫完作業之後留一些親子時間,或者讓孩子培養閱讀習慣和運動習慣,結果全部都用來拖拖拉拉的寫作業。

此時的家長多半已經憋了一肚子的火,到了睡覺時,催了幾遍孩子也不肯乖乖洗漱,不是在玩玩具就是在看電視,對催促視而不見。

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寫作業、上床睡覺,甚至連洗個手,穿個衣服都要磨蹭半天,著實讓人惱火。

家長對待孩子拖拉磨蹭要注重“邊界感”

孩子磨磨蹭蹭的習慣,是存在於大部分家庭的,早上催著起床,晚上催著睡覺。往往這些催促並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我們更加惱火。

而對孩子來說,家長的催促也會令他們不知所措,打亂了這個年齡的孩子能夠控制的節奏,這樣一來又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

孩子磨磨蹭蹭,家長應先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別全怪孩子

1、對待孩子的拖拉,催促方式不可取

孩子是非常敏感而聰明的,如果家長凡事都要跟在後面不聽的催促安排,那麼孩子就會形成一個負面的想法:我不需要對自己的生活安排負責,只需要通過父母的情緒來判斷我接下來應該做什麼了。

想到這點,我不禁後怕起來。如果培養成這種思維方式,那麼在沒有我的情況下,孩子的生活豈不是一團糟?我想,我需要通過科學的手段把這個問題解決。

有句話說得好,不能改變別人的時候,首先改變自己。於是我不停止嘮叨,不再對孩子催促不已。一天晚上,又到了該睡覺的時候,我眼看著時鐘一分一分的往前走,內心充滿焦慮。

幾次想忍不住張口催孩子去睡覺,但是想到之前和自己的約定,我又幾次忍了下來。

我也非常好奇,脫離了我的催促,孩子究竟會怎麼做?

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只比平時規定時間晚了不到二十分鐘,孩子自覺的就去準備睡覺了。當時我非常懊悔,想起過往的一幕幕“雞飛狗跳”,真的是哭笑不得。催與不催僅僅差了十幾分鍾而已,那我們一遍又一遍的嘮叨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2、跳出惡性循環,體驗“放權政策”

這時,我開始冷靜下來,從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其實我們對孩子不斷的催促,並不是急於十幾分鐘的時間,這十幾分鍾並不重要。

真正的原因是我們對孩子不信任,家長不相信孩子會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認為必須由自己來掌控,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寫作業。

想當然的認為,如果自己不在身邊提醒,孩子一定無止境的磨蹭到半夜去。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天都嘮叨同一件事,孩子是會產生免疫的。慢慢的,普通的催促對孩子來說已經不管用了,他會等到你發脾氣才肯行動。

你反覆的嘮叨讓他覺得,還沒發火之前我是安全的,反正爸媽每天都要說上好幾遍,這樣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中。

孩子磨磨蹭蹭,家長應先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別全怪孩子

從那時開始,我改變自己的第一步就是不再催促。

接下來我和孩子進行了一次溝通。明確的告訴他,以後不會再提醒他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因為這都是他自己的事,既然他不著急,那我也不會替他著急了。

那麼如何來確認這件事是否在他自己的責任範圍內呢?我給了他一個非常清晰簡單的標準——如果這件事的結果需要你自己來承擔,那麼這件事就屬於你自己需要掌握的事。

這樣一來,起床、寫作業、穿衣服洗漱等等這些日常瑣事就都劃分為他自己的事,這樣不僅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時間觀念,更把家長從掙扎中解脫出來。

之後我發現,事情進入了一個良性的循環,我不再催促孩子,孩子對我沒有了之前的牴觸情緒,反而自己學會了規劃自己的生活,真的是一舉數得。

3、言傳身教,讓孩子由內而外的改變

在改變的過程中自然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畢竟生活不是模範的教科書,各種情況層出不窮。

比如起床這件事,真的是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和心思才扭轉局面。早上時間緊,起床、洗漱、換衣服、吃飯,孩子難免會出現自制力不強,忘記時間的情況。

我也曾經失控過、吼叫打罵都有過,但是我發現這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讓本來就忙亂的清晨更加忙亂了。

經過長時間的摸索我發現,言傳身教才是教育孩子的一劑良藥。我開始嘗試每天早上之給孩子規定出門時間,在客廳和洗手間都放了鐘錶。而我則在孩子之前早早把自己收拾妥當,每天提前五分鐘就在門口等待。

即使他遲到了,磨蹭了,我也不發一言,只是站在門口靜靜的等著。有的家長會說,那上學遲到了怎麼辦啊?有時候也會遲到,但是遲到的人是孩子不是嗎?

既然他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做完該做的事,偶爾的懲罰也是有必要的,只有家長狠下心來讓他自己經歷,孩子才會真正明白時間的重要性。

果孩子每天安全的避開遲到的懲罰,卻是由家長在背後催促的結果,那麼看似孩子規矩守時,實際上是父母打破了邊界,拿走了孩子對自己負責的責任心。

4、正確的時間觀是一劑良藥

既然我們說到了時間觀念,就不得不提一下如何才能正確的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大部分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這並不是孩子的錯。

孩子磨磨蹭蹭,家長應先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別全怪孩子

首先根據發展規律,孩子建立起時間觀念是需要時間的,其次,孩子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可能終身都沒有一個良好的時間觀念,這是很可怕的後果。

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如果孩子年紀尚小,那麼我們不必急於一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滲透給孩子,教給他什麼是時間觀。

在剛開始時,我們可以藉助鬧鐘這一類小工具,幫助孩子對時間的長短先有一個大致的概念。

比如在孩子想看書時,我們約定好只看15分鐘,時間到了之後並不是家長來催促他提醒他,而是鬧鐘的鈴聲讓他知道,時間到了。

可能孩子會很驚奇的表示,15分鐘竟然才這麼一小會?慢慢的,孩子就會建立起自己的時間觀念。通過鬧鐘的提醒,他們會清楚5分鐘、15分鐘、半個小時大概是多長一段時間。

這樣也會更合理的規劃自己的日常生活,不會拖拖拉拉、沒完沒了的重複一件事。

5、耐心的堅持才會收穫好的結果

最後需要我們做的,就是足夠的耐心了。其實成年人的世界裡也存在拖拉現象,這就是我們口中的“拖延症”。

當我們自身想拖延的時候,多數因為接下來的事情我們內心很排斥,不願意去做,才會磨磨蹭蹭的不肯開始。瞭解了這一點,就更要對孩子多一份包容和耐心,成年人都尚且如此,何況年幼的孩子呢?

如果再遇到孩子磨蹭的情況,我們不妨耐心等一等,此時的孩子或許正在為自己打氣,接下來的事,很可能還是他不喜歡的,他需要力量。

這就是針對孩子磨磨蹭蹭總結下來的經驗,看似簡單,卻需要花費 大量的時間、精力、耐心。

家長們不僅要學會方法,更要持之以恆,不要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失去耐心,培養一個好的習慣,會在今後的教育中讓我們省去很多麻煩。

我是木蓮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兼插畫師,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如果您在育兒路上,有關於孩子心理、飲食以及日常護理等方面的問題和困擾,可以來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