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改革需要有实质性推进措施 不能只停留在表现形式上

作者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近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屡屡提出“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全国至少已有不少省份正式出台了本省户籍制度改革意见。

城乡不同户籍制度,曾是横在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依附在户籍之上的不同社会福利待遇,把中国公民人为地分成了二等,造成了地位上的不平等;尤其这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加剧了城乡社会发展差距和社会贫富悬殊。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人口流动放松,户籍已成制约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绊脚石,确实到了建立新户籍制度的时候了。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有实质性推进措施 不能只停留在表现形式上

而户籍制度改革也喊了十多年,但尚没有实质进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无力承担依附在户籍改革之上的巨大社会成本,因为户籍改革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放开,而是实行统一户籍管理之后,大量涌进城市的农民变成市民之后,政府要承担相应市政建设、养老、医疗、教育等各项费用支出,这就是当前户籍改革进展缓慢最大困难,这是户籍改革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的现实矛盾。而此次多愈16省市的户籍改革意见,重在落实居住证制度,提出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提出了申请城市落户的具体年限要求,虽有利于消除户籍身份歧视,是一种社会进步。但除了新疆和贵州对居住证持有人规定了住满年限,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职业教育补贴、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及小孩参加中高、高考资格等等以外,其他省份的户籍改革方案对居住证持有人享受的权利,大都语焉不详,模凌两可,这样户籍改革实质是一种应付状态,并不利于解决目前户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人未免产生几许遗憾。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有实质性推进措施 不能只停留在表现形式上

说句实在话,户籍改革到了今天,内容重于形式,如果不赋予户籍改革后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及其他福利待遇,户籍改革本身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且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民对城市户籍也不会存在丝毫留恋。说得难听一点,如果户籍改革仅止于一张居民居住证,是一种费力不讨好行为。这样的户籍改革会只能陷入忽悠民意的尴尬局面,也会让户籍改革步入新的误区。由此,当下户籍改革除了在形式上打破城乡二元户籍结构之外,应重在户籍核心内容上比如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上及升学、就业等方面实现公平均等上多动脑筋,科学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用句通俗的话就是解决好“公共服务均等”和“同命同价”问题。在这种户籍改革方向和理念支配下,有两种方式户籍方式可供选择,要么全部取消依附在户籍之上的一切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消除城乡差别,全体中国民众享有相同社会医疗养老及其他待遇;要么进入城市居住的公民,不管身份,达到入住规定年限和条件,可无条件享受当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一切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唯有如此,户籍改革才具有现实意义,也才能真正消除户籍改革中的各种障碍,体现全体公民真正平等。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有实质性推进措施 不能只停留在表现形式上

显然,仅有各省市推行的地方版户籍改革还具有很大局限性,需中央政府顶层改革设计,才能最终指明户籍改革的方向。从目前看,应加紧制定改革总体方案,推出户籍改革时间路程表,确定近期、中期、远期明确目标,实现户籍改革有序推进。同时,把户籍改革当着本届政府重要施政目标和惠民生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涉及户籍改革的公共服务要确保优先到位,奠定户籍改革物质基础。此外,搞好居住证基础管理工作,除外居住证门槛,让进入到城市的外来人口通过一度过渡性措施,逐渐演变成城市“合法”居民,最终实现中国“社会大同”。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有实质性推进措施 不能只停留在表现形式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