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藥業300億貨幣資金“蒸發” 曾隱瞞資金被佔用

與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合作19年,此前連續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連續兩年業績虛增,經營現金流變臉三年為負;風波之下擬再融資200億,去年財務費用超18億。


康美藥業300億貨幣資金“蒸發”  曾隱瞞資金被佔用


時隔7年“業績高增長”的中藥飲片行業巨頭康美藥業再次陷入財務“造假”疑雲。

299.44億元,是4月29日晚間康美藥業突然在2017年年報中“蒸發”的貨幣資金數額。在康美藥業的解釋中,299.44億被表述為“會計差錯”。但市場並不買賬,4月30日康美藥業當天蒸發市值52.7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度康美藥業調整前的貨幣資金合計為341.51億元,其中224.45萬元為庫存現金、340.44億元為銀行存款、1.04億元為其他貨幣資金。這也意味著,上述“蒸發”的近300億貨幣資金大都是銀行存款。

有財務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公司外部審計機構審計的話,就是由審計機構給對應銀行發銀行詢證函,要求銀行給反饋這個公司的年末銀行賬戶的餘額是否相符,“應該核對一致事務所才能出具審計報告。”

與康美藥業合作大約19年的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在此前一直為其出具的是“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直至康美藥業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後2018年年報,才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市場對康美藥業財務造假的質疑聲方熾之際,4月29日晚間公告,康美藥業董事會秘書、證券事務代表也雙雙離職。

那麼,這次康美藥業的“會計差錯”究竟能否自圓其說?

新京報記者發現,康美藥業“造假”的質疑早在2012年就有。康美藥業曾被質疑涉嫌財務造假,“虛增18億資產”。據裁判文書網,此後的2014年至2018年,不斷有投資人向證監會等監管層舉報康美藥業。2018年12月,證監會時隔多年對康美藥業立案調查,才有了此次康美藥業對2017年度年報的更正。

此外,康美藥業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馬興田還多次涉及行賄。值得注意的是,康美藥業的資金,不斷被大股東的關聯企業佔用。截至2018年年底,康美藥業有超過88億元的資金被佔用,其中均是應收大股東及其關聯方的非經營性往來款。

記者發現,在近300億“會計差錯”爆出之際,4月30日,康美藥業還同時宣佈計劃再發行200億債務融資產品。其實康美藥業上市後,不斷融資擴張,債務高企,近年來年度財務費用少則數億元,多則近20億。這也與幾百億的貨幣資金形成反差。

5月5日,新京報記者多次致電康美藥業證券辦公室,電話無人接聽。記者致電康美藥業的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回覆稱相關領導正在出差,並留下記者聯繫方式。

5月5日晚間,上市公司康美藥業公告表示,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要求康美藥業進一步核實並披露前期差錯更正的12大相關問題。

上交所要求,康美藥業核實並補充披露多計貨幣資金的存放方式、主要賬戶、限制性情況、是否存在違規資金使用及資金的主要去向;貨幣資金核算出現重大差錯的具體原因、涉及的主要交易事項、交易安排、交易對手方及是否為關聯方等具體情況。

此外,上交所還要求康美藥業結合公司近年的融資情況,說明是否存在募集資金違規使用的情形,公司資金管理制度及執行存在重大缺陷的具體情況;結合公司現存債務規模、現有貨幣資金的受限情況等。

康美藥業300億貨幣資金“蒸發”  曾隱瞞資金被佔用


【蒸發】

300億貨幣資金“蒸發”,大都為銀行存款

一次會計調整,讓康美藥業的財務數據“變臉”。在2017年年度報告中,康美藥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中均有科目進行變更。隨之而來的,是公司在2016年度的財務數據也有調整。

2017年年報中,康美藥業對資產負債表的應收賬款、存貨、在建工程、貨幣資金均有調整。其中,應收賬款少計6.4億元,存貨少計195.63億元,康美藥業截至2017年末的存貨金額從調整前的157億元,調整至352.46億元。康美藥業稱,因核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貨幣資金多計金額299.44億元,康美藥業期末的貨幣資金從調整前的341.5億元,減少至42億元。

在2017年利潤表,康美藥業營業收入多計88.98億元;營業成本多計76.62億元;公司在核算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存在錯誤,造成公司銷售費用少計4.9億元;財務費用少計2.28億元。

此外,現金流量表中,康美藥業合併現金流量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項目多計102.99億元;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項目多計73億元;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少計38億元等。

此次會計差錯被市場質疑“離譜”之處,其中就包括對貨幣資金的核算錯誤近300億元。貨幣資金,簡單來說就是企業手上可以支配的現金和存款,是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三個總賬戶的期末餘額。

調整公告披露後,中國經營報報道,康美藥業董事長馬興田表示,“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康美藥業相關負責人也稱:“市場比較關注的貨幣資金減少299億元的問題,並不是一筆勾銷,而是大部分轉為存貨了。我們的存貨還是很有價值的。”

事實上,康美藥業此前就因為賬面貨幣資金較高,但並未合理理財,同時財務費用居高不下被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報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中,2017年報中康美藥業的“貨幣資金”審計細節來看,大部分都是銀行存款。數據顯示,2017年度康美藥業調整前的貨幣資金合計為341.51億元,其中224.45萬元為庫存現金、340.44億元為銀行存款、1.04億元為其他貨幣資金。

這意味著,此次的299.44億元貨幣資金“錯誤”,要從銀行存款上找問題。

一位財務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對於銀行存款項目,公司內部審計要看每月的銀行對賬單,看月末的餘額和賬面是否一致,每次流水對上才行。公司外部審計機構審計的話,就是由審計機構給對應銀行發銀行詢證函,要求銀行給反饋這個公司的年末銀行賬戶的餘額是否相符,“應該核對一致事務所才能出具審計報告。”

【標準審計報告疑雲】

與正中珠江合作19年,連續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

康美藥業300億貨幣資金“蒸發”  曾隱瞞資金被佔用


此次近300億元的貨幣資金“蒸發”,就算是康美藥業本身有財務差錯,那麼審計機構為何當年沒有發現?

根據康美藥業2017年度的審計報告,報告期對康美藥業進行審計的,是一家名為“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正中珠江)的審計機構,簽字註冊會計師為楊文蔚、張靜璃。

這家審計機構,已經和康美藥業有19年的合作歷史。在康美藥業2001年刊登招股書中,引用的財務會計資料就全部來源於正中珠江的審計報告。經過康美藥業的委託,正中珠江為康美藥業審計了從1997年至2000年10月的財務狀況。

這一合作就是19年。康美藥業對正中珠江支付的審計費用也逐年上升。數據顯示,2005年時康美藥業支付的審計單位薪酬為30萬元,到了2015年就已經上升至380萬元,2017年度、2018年度支付的審計單位薪酬分別為495萬元、500萬元。

在2012年至2017年,康美藥業的財務情況就備受質疑,多次陷入“造假”疑雲,但在正中珠江的審計報告中,均出具的是“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以2017年度審計報告為例,審計機構對康美藥業的醫藥銷售收入、存貨可變現淨值的確認兩項內容確認識別為關鍵審計事項,其中並不包含對於康美藥業貨幣資金的相關內容。

2018年12月,證監會宣佈對康美藥業立案調查,牽連出康美藥業2017年的財報問題時,正中珠江在2018年度報告中,對康美藥業出具了“保留意見”。

5月5日,新京報記者致電正中珠江,並表示希望前臺人員轉接楊文蔚、劉清、張靜璃(均曾負責過康美藥業審計項目),接線人員回應稱,負責康美藥業的所有領導都外出,自己不清楚其他情況。該接線人員留下記者聯繫方式,表示會給記者回電,但截至發稿,記者未接到電話。

【業績變臉】

連續兩年業績虛增,經營現金流變臉三年為負

康美藥業300億貨幣資金“蒸發”  曾隱瞞資金被佔用


“存貨很有價值”,就能讓市場安心嗎?事實上,以上會計科目的調整,也讓康美藥業2018年的財務數據不再似從前那般光鮮。

康美藥業原年度報告中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264.76億元,更正後金額為127.7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調整前為41億元,調整後為21.49億元。

2016年度,調整前康美藥業營業收入216.42億元,調整後為146.9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調整前為33.4億元,調整後為18.4億元。

上述幾個業績指標的調整幅度,有的超過了原數據的50%。這意味著,公司2016年度、2017年度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被虛增。

2017年度康美藥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從調整前的320億元,變為調整後的284億元;2016年末調整前的291億元淨資產,調整後為277億元。

現金流量上,2017年經營活動的現金流調整前為18億元,調整後為-48.4億元。2016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調整前為16億元,調整後為-23.04億元。

根據康美藥業2018年度報告,報告期康美藥業的營業收入為193.5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35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31.91億元。截至2018年12月底,康美藥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281.9億元。

這也暴露出康美藥業的經營現金流,即造血能力短板。業績大幅下調外,康美藥業已連續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而按照康美藥業此前的財務數據,康美藥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每年均為正數。

4月30日,康美藥業也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監管一部下發的監管工作函,要求康美藥業對財務數據下調等問題進一步解釋。截至發稿,康美藥業尚未回覆關注函。

【融資飢渴】

風波之下擬再融資200億,去年財務費用超18億

連續3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負,對於這家“中藥飲片巨頭”已經屬於異常。現金流緊張被揭曉之際,康美藥業宣佈即將再次融資200億元。

4月30日,康美藥業公告稱,為進一步拓寬康美藥業融資渠道,優化公司債務結構等原因,擬發行不超過等值於2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融資產品。

200億元相當於其淨資產的70%。截至2018年年底康美藥業淨資產是281億元。這樣高額的發債對於康美藥業來說已經不是首次。

數據顯示,康美藥業在2001年上市以來,累計募集資金835.7億元,其中有516億元是屬於發行債券融資,佔康美藥業融資總額的61.81%。此外,康美藥業通過借款收到的現金也在呈上升趨勢,在2016年至2018年分別達到了162億元、226.6億元、164.87億元。

頻繁的融資下,有的只是“債滾債”。以2016年度康美藥業增發募集的80.56億元資金為例,其中有30億元是用於計劃償還銀行貸款,有51億元是計劃補充流動資金。

大手筆融資之時,其2016年末的貨幣資金達273.3億。貨幣資金高企之際,每年其財務費用達數億或十億級。數據顯示,康美藥業在2015年度、2016年度(調整前)、2017年度(調整前)、2018年度的財務費用分別為4.49億元、7.22億元、9.69億元、18.86億元。

【資金被佔用】

至去年末被佔資88億,曾隱瞞資金被佔用情況

康美藥業300億貨幣資金“蒸發”  曾隱瞞資金被佔用


康美藥業300億貨幣資金“蒸發”  曾隱瞞資金被佔用


貨幣資金高企的康美藥業為什麼要大手筆融資或借款?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康美藥業仍被大股東及其關聯方佔用資金。

康美藥業2018年財務報告顯示,報告期末應收大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往來款88.79億元,其中期初餘額57.14億元,2018年新增35.95億元。

根據康美藥業的資金佔用專項報告,上述依然佔用康美藥業88.79億元的公司,為普寧市康淳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寧康淳)、普寧康都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寧康都),兩家公司截至報告期末分別仍佔用康美藥業32.5億元、56.29億元。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這兩家大額佔用康美藥業資金的公司,是第一次出現在康美藥業的公告中。

上述兩家公司與康美藥業的關聯關係,均顯示為“其他關聯關係”。新京報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普寧康淳的股權關係看到,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王如妹,監事為許瑾玉,主要經營批發中藥飲片、中成藥等業務。普寧康都的股東為張爾波、馬南堅,其中馬南堅曾組建了康美藥業在2016年度收購的公司康美(懷集)醫藥有限公司,還因為是核心技術(業務)人員被授予股權激勵。

按照康美藥業2018年資金佔用專項說明,普寧康都早在2017年度就非經營性佔用康美藥業資金,截至2018年期初有57.13億元未歸還。但在康美藥業2017年的資金佔用情況中,卻對此未見披露。

新京報記者連續查閱2015年、2016年、2017年度康美藥業的資金佔用情況說明,其中控股股東或大股東關聯方佔用資金均未出現上述兩家公司。在2017年度,大股東及其附屬企業的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康美藥業發生12.8萬元的經營性往來。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筆88億元的資金佔用,審計機構的表示為,“無法確定康美藥業在財務報表中對關聯方提供資金髮生額及餘額的準確性,以及對關聯方資金往來的可回收性作出合理估計。”

康美藥業的資金被佔用也被上交所問詢。上交所4月30日要求,康美藥業進一步核實上述非經營性資金往來的發生時點、涉及事項、金額、佔用期限等情況,明確上述往來款項是否構成大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全面自查以前年度是否存在大股東及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以及償還情況等問題。

【立案調查】

被舉報財務造假多年後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備受質疑的康美藥業,早在2012年就被舉報涉嫌財務造假。2012年12月,北京中能興業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刊登於《證券市場週刊》的標題為“康美謊言”對康美藥業報道,其中質疑,康美藥業在土地購買和項目建設上,涉嫌累計至少虛增了18.47億元的資產。

康美藥業當時在疑雲中一遍遍澄清,這件事情最終不了了之。中國裁判文書網資料顯示,2014年起,有一名投資人劉志清開始不斷向證監會舉報康美藥業“虛假陳述、涉嫌土地購買時的財務造假十多億元”等情況。

在舉報中證監會多次答覆劉志清,其中2016年廣東證監局做出答覆稱,“未發現康美藥業偽造土地使用權證,虛增土地資產的情況”。但劉志清依然上訴,還將證監會告上法院,被法院駁回訴訟請求後不斷上訴要求再審,一直持續到2018年9月。

2018年12月,康美藥業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9年2月13日,中誠信證券對康美藥業旗下的“15康美債”等評級,對康美藥業旗下的債券信用等級由AAA下調至AA+。

隨著造假疑雲的發展,康美藥業的股價也不斷下跌。數據顯示,2018年5月28日,康美藥業的總市值達到了1230.69億元。2018年12月28日,康美藥業股價總市值下跌至458.09億元。截至2019年4月30日,康美藥業總市值為474.51億元。

【往事】

“中藥大王”馬興田捲入多起行賄案,產品多次被認定為不合格

細雨點點,河水綿延,綠水青山中一名採藥男子不顧艱險順著繩索攀登山頭採藥。這是康美藥業製作的MV《康美之戀》中的鏡頭,採藥男子的扮演者為任泉,另一名女主角的扮演者為李冰冰。《康美之戀》中,不時閃現過“康美藥坊”、“康美藥業”的標識。

這部以康美藥業實際控制人馬興田與許冬瑾夫婦為故事原型的短片在中央電視臺播放多年。根據公司定期報告報告,僅《康美之戀》音樂電視展播2018年1年的廣告合同,花費總額就有2926萬元、2009年度展播花費2730萬元。

當時的康美藥業可以說發展迅速。1997年成立的康美藥業在2001年就成功上市,當時公司的總資產規模還只有5.18億元,淨資產只有1.53億元。截至2010年底,康美藥業的資產總計82.08億元,淨資產49.26億元。

雖然發展迅速,但康美藥業的發家史一直被質疑。根據新京報、中國經濟網、南方週末、北京商報等多家媒體報告,馬興田涉及多起行賄案。

2016年11月,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原局長李量受賄案一審開庭。其中揚州市檢察院指控,2000年至2012年,李量利用擔任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發行審核一處處長、創業板發行監管部副主任等職務上的便利,為廣東康美藥業、樂視網等9家公司申請公開發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幫助。

在揭陽原市委書記陳弘平受賄案中,佛山市檢察院起訴,2005年至2011年,陳弘平擔任揭陽市市長、市委書記期間,陳弘平還涉嫌為馬興田等人各自所在的公司相關事宜提供幫助,並協助上述馬興田等成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揭陽市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和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勞動模範等提供幫助,並收取相應賄款。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顯示,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原任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生產監管處處長蔡明利用職務便利,為康美藥業謀取利益,先後3次收受康美藥業總經理馬某、副總經理李某賄送的現金共計30萬港元。

2018年10月,因涉嫌操縱股價、內幕交易,深圳博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廉君被公安經偵部門採取強制措施。與此同時,市場也有消息稱王廉君操縱標的或涉及康美藥業。

康美藥業隨後發佈澄清說明公司與王廉君的關係稱,公司控股股東之一致行動人許冬瑾持有博益投資(王廉君為法定代表人的公司)10%股權,並否認控股股東康美實業、實際控制人馬興田、許冬瑾與王廉君買賣康美藥業股票有關。

而記者注意到,在康美藥業2015年年度報告中對博益投資的描述為“馬興田控制的公司”。資料顯示,王廉君在2001年就進入康美藥業,任公司證券部經理;2006年4月起任康美藥業監事長,2010年離任。

值得注意的是,康美藥業還曾多次陷入產品質量問題。新京報記者發現,康美藥業旗下子公司北京康美製藥有限公司,在2016年7月因涉嫌生產劣藥紫草被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罰。公司遭沒收違法生產的紫草(批號:150361841)76.33kg、沒收違法所得24268.90元、處違法生產紫草(批號:150361841)貨值金額三倍的罰款,人民幣103070.19元。

根據康美藥業公告,在2017年12月,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告稱,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34家企業生產的39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其中康美藥業被抽檢的生產批號為161208481、 170203181的人參(園參)農藥殘留量五氯硝基苯不符合標準規定;2017年4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告,康美藥業生產的批號為160250191、160350281、160451101、160550271的菊花性狀不合格。

此外,2012年7月,康美藥業因生產的批次為110214-2的諾氟沙星膠囊被檢測出溶出度不合格,被廣東省藥監局定性為劣藥。

新京報記者 李雲琦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張彥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