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殺手鐗:莊家持倉量的判斷技法

在長期的操盤實踐中,我們發現有個規律:無論是短線、中線還是長線莊家,其控盤程度最少都應在20%以上,只有控盤達到20%的股票才做得起來。如果控盤不到20%,原則上是不可能做莊的。如果控盤在20%~40%,股性最活,但浮籌較多,上漲空間較小,拉昇難度較高;如果控盤量在40%~60%,這隻股票的活躍程度更好,空間更大,這個程度就達到了相對控盤,大多數都是中線莊家;若超過60%的控盤量,則活躍程度較差,但空間巨大,這就是絕對控盤,大黑馬大多產生在這種控盤區。一般來,說控盤度是越高越好,因為個股的升幅與持倉量大體成正比的關係。也就是說,一隻股票的升幅,一定程度上由介入資金量的大小決定,莊家動用的資金量越大,日後的升幅越可觀。

我們在分析中發現,一隻股票流通盤總數的20%左右一般是鎖定不動的,無論行情怎樣變化,這部分籌碼也不會跑出來,也就是說這部分是死的。這是因為這幾種情況:一個股票總有人要做長線,無論股價如何暴漲暴跌,他們就是不走;或者說有一部分人在高位深套,“死豬不怕開水燙”,把股票壓箱底了,不想跑了;或者投資者出差或出國了;投資者忙於其他事情忘了買股票這回事;等等。這部分籌碼大約佔整個股票流盤通20%左右。這批人等於為莊家鎖倉。這些人的籌碼就像是壓在箱子底,莊家想把他們手裡的籌碼騙出來非常難。前幾年曾經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在億安科技漲到100元的時候,某大證券報曾報道過有個70多歲的股民老太太手裡還握有兩萬股億安科技,已經買了好幾年。營業部查出股票來,但卻找不到老太太(地址已變更),就想通過媒體提醒她。但這個老人說不定連報紙都不看。這個例子中的股票就屬於這20%裡面的數。

流盤盤中除了20%不流動的股票,剩下的80%是流動籌碼。在這部分籌碼中,屬於最活躍的浮籌只佔流通盤30%,當莊家把這部分最活躍的浮籌控制完畢,如果不考慮股價因素,市場中每日賣出的浮籌就非常少了,所以莊家持有30%的籌碼就能大體控盤。其餘50%是相對穩定的持有者,只有在股價大幅度上漲或行情持續走低時,它們才會陸續地跑出來。如果莊家在剩下的50%浮籌中再控制20%,手裡的籌碼就有50%,莊家基本上就可以隨意做圖形了。

所以,一隻股票的籌碼從流動到穩定分佈是這樣的:30%是浮動籌碼,最容易流動;接下來20%是相對穩定,只有大漲或大跌時才會賣出;再下來15%的穩定部分,只有漲的時間長了才賣出;後面的15%更加穩定,只有技術形態變壞了才會賣出;最後20%是長期穩定,漲也不賣,跌也不賣,基本上處於死亡狀態,總之死了都不賣。

但是,是不是莊家手裡的籌碼越多越好呢?這也不是,如果控盤60%以上,那麼外面流動的籌碼只有20%,市場中沒有財富效應,賺錢的人很少,這隻股票的走勢就會慢慢變得呆滯,從易漲難跌到難漲難跌,成交量也很少。而且莊家控制的籌碼越多,佔用資金越多,撤退越難,所以,除了“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好股以外,莊家一般都希望儘可能少佔用資金。

如果跟莊做短線,最好是跟持倉量50%~60%的莊家,如果做中線,就跟持倉量60%左右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能對莊家持倉總量進行準確判斷。

判斷莊家持倉時,周線圖的參考意義最大。參看個股的周K線圖,周均線參數可設定為5、10、20,當週K線圖的均線系統呈多頭排列時,就可以證明該股有莊家介入。只有在莊家大量資金介入時,個股的成交量才會在低位持續放大,這是莊家建倉的特徵。正因為籌碼的供不應求,使股價逐步上升,才使周K線的均線系統呈多頭排列,我們也就可初步認定找到了莊家。

我們在判斷莊家持倉總量的時候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即一波行情從底部到頂部上漲的過程中,如果成交量是1億股,那麼莊家一般會佔有其中的30%。在操作的時候還可以再簡單一點,從莊家介入的那天開始到大規模拉昇之前,算一下這段過程中總共成交量是多少股。如果算到最後,成交量是5億股,那麼莊家的持倉量大約是1億5千萬股。有一種例外,就是有的莊家是在一段過程中收集的,在另外一段過程中不管了,到下一段又重新開始介入,那麼就可以一段一段地算。

實踐中具體如何估算莊家倉位輕重呢?在判斷莊家持倉量時我們一般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換手率計算

用換手率來計算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低位成交活躍、換手率高,而股價漲幅不大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量”與“價”似乎為一對互相不甘示弱的小兄弟,只要“量”先走一步,“價”必會緊緊跟上“量”的步伐,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股。

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換手率=成交量÷流通盤100%。計算莊家開始建倉到開始拉昇時的這段時間的換手率,怎樣確認莊家開始建倉呢?參考周K線圖的K線的均線系統由空頭轉為多頭排列,證明有莊家介入,周MACD指標金叉可認為是莊家開始建倉的標誌,這是計算換手率的起點。

一般股價在上漲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是30%,而在股價下跌時莊家所佔的比率大約是20%。但股價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假設放量÷/縮量=2÷1,可得出一個推論:前提假設為若上漲時換手200%,則下跌時的換手應是100%,這段時間總換手率為300%,則可得出莊家在這段時間內的持倉量=200%×30%-100%×20%=40%,即莊家在換手率達到300%時,其持倉量才達到40%,即每換手100%時其持倉量為40%÷300%×100%=13.39%,從MACD指標金叉的那一週開始,到你所計算的那一週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來再除以流通盤,可得出這段時間的換手率,然後再把這個換手率乘以13.3%得出的數字即為莊家的控盤度。一箇中線莊家的換手率應在300%~450%,只有足夠的換手,莊家才能吸足籌碼。

一般而言,當換手總率達到200%時,莊家會加快吸籌,拉高建倉,因為低價籌碼已沒有了,這是短線介入的良機。而當換手總率達到300%時,莊家基本都已吸足籌碼,接下來莊家是急速拉昇或強行洗盤,應從盤口去把握主力的意圖和動向,切忌盲目冒進而被動地從短線變為中線。

在平時的看盤中,我們可跟蹤分析那些在低位換手率超過300%的個股,然後綜合其日K線、成交量並結合一些技術指標來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必有厚報。

至於成本,可採用在所計算的那段時間內的最低價加上最高價,然後除以2,即為莊家的成本區,莊家的第一目標為成本乘號×(50%+1)。

二、根據吸貨期的長短判斷

對吸貨期很明顯的個股,簡單算法是將吸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吸貨期,即可大致估算出莊家的持倉量,莊家持倉量=吸貨期×每天成交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吸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因此,若投資者看到上市後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黑馬在默默吃草。有些新股不經過充分的吸貨期,其行情難以持續。

三、根據大盤整理期該股的表現來分析

有些個股吸貨期不明顯,或是老莊捲土重來,或是莊家邊拉邊吸,或在下跌過程中不斷吸貨,難以明確劃分吸貨期。這些個股莊家持倉量可通過其在整理期的表現來判斷。

後期筆者將為你詳解——莊家利潤率的判斷技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股市殺手鐧:莊家持倉量的判斷技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