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發展怎麼樣?

I將上下而求索


湖北最受爭議的不外乎就是武漢一家獨大。而最鮮明的對比就是河南的中原城市群,鄭州帶著一群哥們吃肉,而武漢在吸血。

本來,限制大城市,發展中小城市是持續到本世紀初的事情,比如開發新區,建設衛星城,之後,到了2008年,衛星城,中央也不提了,發展中小城市,中小城鎮也是被詬病的對象,因為,發展中小城鎮,城市,除了一方面增加了很多行政機構,比如增編了很多辦事處,鎮這些行政單位,一方面讓中央大量撥款被內地腐敗透頂的大環境吞掉不少之外,無論對於國家還是百姓,幾乎沒啥好處,如果有,那就是有 毛好處。

那麼,一個城市做大,一則是有產業,產業集聚,帶了人口集聚,與此同時,基礎設施,資源在這片“有價值的空間”有機組合,城市規模越做越大。簡單地講,城市就是現代生產活動在空間上集聚的產物。人,財,物在一個合適的空間集聚,於是,行程了城市。不過,現代國家,政府會扛起公共責任,也就是會通過公共建設,發福利的手段吸引資源,不會說等到設施全完備了再吸引人,也不會等到人全來了再弄基礎設施,因此,在我剛來武漢的時候,2008年,非常厭煩武漢,覺得這就是個大縣城,髒亂差。不過,隨著武漢地鐵覆蓋率越來越高,通勤速度大大加快,就像研究城市的學者們說的:城市出問題,不是大或者小的問題,而是實際容量無法承載這麼多的人口的時候,各種毛病就開始影響正常人類活動。很簡單地講,以前武漢沒地鐵,同樣的距離可能需要2小時,有地鐵了,縮短一半時間,等於說就交通容量上,武漢的承載能力就增加了很多。隨著地鐵的延伸,以前由於運力不足,市區以及一些市內樞紐地帶擁擠不堪,武漢市自然容不了那麼多人口,但是,如果市內交通四通八達,人流速度就是大大加快,就可以容納更多的人。也就是說,人多不是問題,基礎設施不給力才要命。

而且,人口大量集中到武漢,好處,一則是產業,很多產業是需要一定人口規模才能存活的,比如餐飲,旅遊,甚至包括四通八達的地鐵,沒有足夠的人,很多門店沒生意,根本沒法維持。地鐵也難以收回成本,如果不停地虧,虧的也是納稅人的錢,何不讓地鐵賺錢,至少不虧,把納稅人的錢用來做更多事情呢?

二則,現在做事情,知識,技術交流尤其重要,信息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掌握的信息也是有限的,人口多,大量的人員集中在一起,分享經濟的威力,瞭解下。這個也許對於個人而言,沒啥感覺,但是,一部分人收入提升,就會增強消費能力,從而對一些產品,行業傳達市場需求,那麼,就會拉動更多就業,也就增加了其他人的收入,所謂的,先富幫後富,不是別人直接給你錢,而是,別人有錢了,需要你幫忙做事,然後給你錢,這樣人盡其才,各取所需。 1 武漢發展很失敗,長期得到最好的資源,卻發展不出比較優秀大型企業,為了保住gdp的排位,經常截留其它地方的項目,而這些項目大多是工廠,其它地方在省內有優勢的項目,武漢必定會上馬這種項目,把其它地方的優勢項目給打壓下去,所以武漢項目全面開花,但就是做不大做不強,更談不上輻射其它地方了。

2 兩副的認定,宜昌本來就沒什麼完善的產業鏈,產業低端落後,定為兩副之一後,無非是讓化工企業更大更多,水電大壩越大越多。

襄陽也主要是東風搬了過去,其它方面的產業也是低端不強。

3 其它地方沒的什麼資源扶持,自生自滅。





斷線的風箏194706995


湖北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當中發展較好的省份之一,2018年湖北經濟總量達到了39366.55億元,位居全國第8,經濟實力較強;而人均GDP達到了6.67萬元,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個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

湖北經濟主要以農業、工業以及新興互聯網產業為主,主要支柱產業有汽車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工、礦業、紡織、裝備製造、金屬冶煉等,截止2016年,湖北已經有17個工業產業主營收入超過千億。此外,在電子商務等產業的引領下,湖北的服務業發展也非常迅速,金融、房地產、現代物流、軟件和信息、旅遊、商貿流通等產業蓬勃發展,產值也超過千億。



當然了,湖北經濟發展不平衡也是比較突出,湖北省共下轄13個地級行政區,4個省直管市,從2018年各市GDP情況來看,省會武漢的GDP高達14847.29億元,相當於全省的37.7%,在省內可謂是“一城獨大”。其實這種情況也不只出現在湖北,中西部地區大部分省份都存在“一城獨大”的情況,這自然有它形成的原因,就不多做討論了。這些年來,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湖北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如今國家在政策扶持和財政轉移上也逐漸偏向中西部地區,未來湖北經濟有望繼續保持較快發展。


錦繡中源


不行,靠別墅群擴張城市面積,只會掏空武漢經濟實力,雖然高校多,但實業就業太差,最好加強長珠三角產業對接互補,交通基礎設施是關鍵,武深廈高鐵早日動工,與珠閩三角地區經貿產業對接,壯大武漢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