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嗎?

新大風歌


首先很高興的回答你的提問,在古代,人們都是靠勞動力生活,所以經驗對於他們來說就格外重要,於是人們善於發現勤於總結,最後改編出了各種各樣的俗語和諺語。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生產力也越來越高,進行促使了俗語的包含範圍,可謂是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這句俗語,就是關於天氣的,那就是“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

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帶毛的又是什麼意思?其實帶毛的就是指所有帶毛的動物,而這句話的整個意思就是,如果一年有兩個春的話,那些帶毛的動物就會十分貴,價格堪比黃金。這裡的“春”指的是“立春”,也就是說一年有兩個立春的節氣,那麼今年冬天一定就會很冷,冬天冷了動物的需求量就會變大,從而價格也會上漲。

為什麼一年會有兩個“立春”呢,這其實與農曆和陽曆有關係,原本在一年中只會有一個立春,但是當陽歷和農曆撞到一起後,一年中就會出現兩個立春。經過老一輩人的總結髮現,凡是一年有兩個立春的節氣,這一年就會變得格外的冷,因為原來在立春的時候,天氣都要開始變暖了,可是突然多了一個立春後,氣溫往往就會比往年低的多。

古代的人們在寒冷的冬天,取暖設備也只有火爐子,就算是富麗堂皇的皇宮也是如此,穿著方面也只有動物皮毛可以抵禦一時之寒,根本不像現在的人們,有空調有暖氣,衣服還有羽絨服。在古代,只有有錢人才穿的起貂皮大衣,而尋常百姓家裡的人們也就只能穿羊皮襖,家裡沒有羊的最後也只能用牛毛頂替,所以冬天的動物皮毛需求量就會變大。

其實嚴格說起來,這句話帶有誇張的含義,而且也算不上完全正確,根本沒有科學依據,所以並沒有說服依據。關於天氣俗語,小編還聽過“兩春夾一冬,薄被也過冬”的說法,它的意思正好和上文相反,它想要表達的正是這種情況下,冬天反而不冷,睡覺的時候有一床薄被子就足夠了。其實這句話同樣也不具備說服力,只能說各個地方的情況不同。

地域差距有時候也是冬天的差距之一,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北方冬天寒冷,南方卻十分溫和。所以說,古人的俗語要結合實際情況來看,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只能說那都是古人們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許放在現代以後就可能沒有那麼合適了,你們說是不是呢?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啥意思?背後有何深意?歡迎留言,喜歡的點贊關注,謝謝大家









農民冬梅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話放在過去,或許有些理,放在今天,時代大大發展變化了,就未必有理了,這也應與時俱進。

一年兩個春,春指立春,即一年有兩個立春。一年有兩立春,是特指陰曆,因為只有陰曆曆法才會有這種情況出現,陽曆,干支歷是沒有這種情況的。我國使用曆法,特別是民間,有點複雜,政府使用公曆,也即是從陽曆變化而成的國際通用的公曆,而民間用農曆,農曆是陰陽合曆,一些人又誤認為農曆就是陰曆,民問除了使用陰陽合曆的農曆外,還愛用干支歷,這就使得一些有混亂,弄不情了。陽曆就是以太陽運行變化而制定的歷法,太陽運行變化產生了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及冷熱寒暑的變化,我國古人依據這一點而創造了二十四節氣。也而二十四節氣上依據太陽曆的,是反映太陽運行規律及冷熱寒暑的。一個太陽迴歸年用時約365天不四分一。陽曆重年,反映四季度化與冷熱寒暑,故製作節氣,以利安排農事。陰曆是以月亮變化規律而制定的歷法,重在月及月相變化。陰曆的月初一必是月朔,十五就是望,陰曆的月變化,就是月相朔望盈虧的變化。月相週期,即月圓缺一次用時為29天半多,所以陰曆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一年十二月就是354或355天,陰曆陽曆以年十二個月論,約差11天,陰曆要往陽曆靠,不至差遠,就必須置閏,按陰陽法推算,而形成了19年七閏的置閏法。陰曆置閏後便有13個月,年變成了有384天。而這立春到下一個立春,時間都是365天5小時58分46秒,因此就會在陰曆閏月的年份,在年頭正月遇一次立春,在年尾臘月又會遇一次立春,形成“一年兩個春”的現象。產生這現象完全是因陰陽曆計算不同,陰曆要設置閏月所造成,是人為的,不是自然的。說一年兩個春,僅依此而預知帶至的貴如金是缺乏應有的理據的。

帶毛的,農作物裡有帶毛的,這是應是指人飼養禽畜,雞鴨豬牛羊等都帶毛。一年兩春的現象,19年就會有七次,這也是人作的規律,帶毛的如金貴,是指賣買的價格特高,真的就會在閏月的年見兩春帶毛的禽畜就特貴嗎?我看未必。現在養禽畜都發展到專業化大型化了,這僅會是受一年兩個春影響?不是受其他因素所至?所以,這句老話,今天必會失靈了。





樹德漢碩


“一年而個春,帶毛貴如金”。這裡的“春”意思指立春,農民也稱為打春,這裡的“帶毛”意指豬牛羊等牲畜。“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意思是說一年之內出了兩個“立春”,今年莊稼收成會不好的,那麼豬牛羊等牲畜價格就會高了。

類似的農村俗語還很多,如“一年兩頭春,餓壞老農民”,“一年打兩春,豆子貴如金”等,這些農村俗語,都是在說,如果一年之內出現了兩個“立春”,那麼這年的年景會不好,難以獲得糧食豐收,打不下糧食,糧食歉收,糧食價格自然會上漲,糧食價格上漲了,飼養牲畜的成本就高了,許多農民為餬口也會放棄養殖,這樣牲畜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價格就上去了。

出現兩春節這種現象,是中國紀念曆法中出現的獨特現象。它是陽曆和陰曆之間的“陰差陽錯”所造成的。

那麼似“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這樣的說法是否有道理呢,其實這些俗語也稱為農諺,是農民從千百年來的農事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在過去的“靠天吃飯”的歲月裡,對指導人們生產生活還是很有意義的。

社會在變,科技在進步,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在不斷加強,農業生長技術也在日新月異的進步,因而,在舊時生產環境下總結出來的經驗性農諺俗語,放在當今社會就不一定完全準確了。



春日之虎


說二句,一年兩頭春,是二十節氣與天干地枝日時互動,互攆而行成。根據日時互動的年年積累,廣大善於總結經驗的農民們,自然就獲得一年一度豐收,欠收,自然的一些成功經驗,為俗語。如,"一年兩頭春,帶毛的貴如金"。一年有兩頭春,就有一年無春,農村無春的年景"滑年"。俗語有"滑年不結婚,結婚無後根"。就是"滑年"結婚不生孩子。因此,在過去的"滑年"中,結婚的很少,選擇日子的先生也不會把結婚的日子看到"滑年"。就是現在的農村選擇結婚的日子,也不在"滑年"。對於農村的俗語有時是很準的,也有不準的。這就是用科學種田,科學養殖來改革俗語,更新改變自然的一種進步。關於"一年兩頭春",帶毛的貴如金"。"滑年不結婚,結婚無後根"。在之前可能很準的俗語,而現在已被科學而代替。淺談"一年兩頭春與滑年"。個人觀點,不足指正。




手機用戶烏龍


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這句話是咱們老一輩人的智慧用俗語的方式流傳下來的生活經驗啊,可以為後人起到正確的經驗引導,我今天就結合生活實際來談一談這句經驗俗語。

一年兩個春

想必大家從字面意思都能能夠理解,一年兩個春也就是說在這一年當中會有兩個立春,不過像一年兩次立春的年月特別少,一般要是兩個的話基本都會在農曆12月和1月這兩個月份。



一般有兩個春的年都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季節,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倒春寒,兩個立春最後一個月份的就是倒春寒,也就是說大寧正感受春暖花開的時候突然第二個立春就把你帶到了寒冷的冬天,這就是倒春寒。

同時老人們也常常說到“一年兩個春,今年好收成”。

帶毛貴如金

剛才我們說到一年兩個春是一個寒冷的年,那麼帶毛的一些動物就會變的比較金貴,比如像牛,羊,等一些家畜。



為什麼會這樣的,大家都知道如果天氣不高冷的話,這些家畜的毛是賣不到好的價錢,但是如果因為兩個春而出現倒春寒,這些動物的毛就可以為人們抵擋風寒,也就會造成很多人搶著買,因此就叫:“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的說法。

綜上所述:

我們的老一輩人用他們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了現在的農村諺語,以此來告訴後人,這些同樣也都是智慧的結晶,那麼每一句諺語都有他一定的道理,因此“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的說法是有理可循的。



紀錄鄉土


這是一句農村俗語,其實每一句俗語都有一些特定的含義,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裡的春,指的是二十四節氣的立春,兩個春也就是一年當中有兩個立春,一般都是在年頭和年尾,像這樣的年份,春脖子短,冬天來的早,且這一年的冬天一般都特別寒冷。那麼這帶毛的是指雞鴨牛羊牲畜一類的,在這樣的年份由於天氣原因出生率低,而且不太好養活,那些活下來的又因為冬天來的早,飼料儲備的少(也是因為這樣年份裡莊稼,飼草收成不好)加上身上皮毛沒有長好,又有一部分給凍死餓死了,所以存欄量特別少。這貴如金指的是春節期間的價格,由於祭祀、宴請什麼的,需求量特別大,且牲畜又出欄量少,所以價格就出奇的貴,於是也就有了: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句俗語了。






海納百川2295228


中國曆法為陰陽合曆。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根據太陽年劃分。一個太陽年約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365.2422天)。兩個節氣之間十五天多一些。

陰曆,根據月亮朔望週期計算,一個朔望週期約二十九天半(29053059天)。

太陽年週期,月亮朔望週期,都是非整數。而曆法,不論陽曆與陰曆,都必須取整數。

農曆,平年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不足一個太陽年。閏年十三個月三百八十三天,超過一個太陽年。十九年七閏,平均一個太陽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故農曆又稱四分曆,是以太陽年為標準制定的歷法。

由於有平年與閏年之分,農曆年初一又在立春的前後,必然造成有的年無立春,有的年有兩個立春。

曆法是人為制定的,立春的日子與與天文上的日子,不是一一對應關係。依算命先生之說,天數對應天命,純屬無稽之談。


有話少說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

在過去有“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這個說法。說白了就是養殖的風險非常大,可能今年的行情很好,明年的市場價將會跌倒谷底。因此在古人們來看,家裡養殖的動物再多,如果沒有將其進行變現,那是不能算到家產中的。

一年出現兩個立春,那就意味著該年的天氣將會十分的暖和,春天代表著萬物更有生機活力,氣溫將會逐步的升高。但在來年的時候,將會出現“倒春寒”的現象,在短時間內因為寒潮的影響,很多的莊稼將會受凍,牛棚、豬舍等因為沒有做好禦寒的措施,可能在一夜間就會凍死。倖存的家畜不多了,價格上自然會大幅度的提升。比如說18年的清明前後,就出現大面積的寒潮

很多人應該知道,2017年中有兩個立春!大家就會奇怪了,從陽曆的歷法上看,17、18兩年都是在2月初立春的,怎麼會出現“兩個春”呢?

就是從陰曆的歷法中計算而來的,從陰曆上看,立春則分別在正月、臘月兩個月份,這樣就產生了特殊的“兩個春”現象。在農村的俗語非常多,比如:鴨子潛水快 ,天氣將變壞。好馬不停碲,好牛不停犁。冬至不結冰,冬後冰死人。不怕學不成,就怕心不成。等等許多的俗語





三農小玲


這句農村俗語的表面意思就是說:“一年如果有兩個立春的話,那麼天氣就會很冷,所以很多帶毛的保暖的東西就會賣的很貴,成為緊俏的商品。”

而帶毛的,在以前的農村大多數都是羊毛、兔毛等,所以到了這種年景的冬天,那麼就更加的貴了。


“一年兩個春”,要的是一年有兩個立春,那麼咱們來看一下今年2019年的立春,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是農曆的三月三十了,後天就是立夏時節,也就是在陽曆的5月6日的一天。

而2019年的“立春”季節發生在公曆2019年的2月4日,在陰曆的臘月三十除夕這一天,所以這算是一個“立春”。

而第二個“立春”發生在2020年陽曆的2月4日,陰曆的正月十一,很顯然2019年不是“一年兩個春”的年景,所以也就不存在後面“帶毛的貴如金”這句話了。


那麼從農曆立春來看,2019年裡面沒有一個立春發生,也就是農村人常說了“寡年”、“寡婦年”,是不適宜婚嫁的,但是依舊擋不住結婚的人,所以這種說法有待考證。

2019年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年景,現在2019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了,而在天氣上表現出來的是春天比較乾旱,但是到了暮春初夏時有雨且降溫明顯,把我甘肅老家很多正處於盛花期,轉果期的蘋果花給凍死了,今年的蘋果減產是肯定的了。

所以說,農村俗語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最起碼是先民們根據祖祖輩輩的生產勞動經驗總結出來的智慧,是對於天氣氣候的一種可持續性的觀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熱愛,是對大自然的一種敬畏之情。


寧寧說的話


是真的!尤其過去養豬,涉及生長週期,欲知甚解,請問農村的老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