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凳

中国人对凳子情有独钟,有休息的板凳,有养生的滚凳,有睡觉的枕凳,有号脉的脉凳,还有《红楼梦》里出现过的春凳。这些凳子造型简单,十分小巧。

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特别是在中国人眼里,“凳”可远不止坐坐这么简单。


中—国—凳

方凳

凳,最早并不是我们今天坐的凳子,它是专指蹬具,相当于脚踏。它作为坐具,是以后的事。

凳子对汉族人来说是"舶来品"。东汉末年,西北民族进入中原,一种名叫"方凳"的高型坐具随之流入。

中—国—凳

红木嵌紫檀芯方凳

这种凳子尺寸不等,最大的约两尺见方,最小的也有一尺。虽然外貌总体看来不过就是"长方形"凳子,但样式变化却让人感到"静中有动",比如明代方凳,有的是一色木制,有的则在凳面镶嵌大理石,还有的采用丝绳、藤条编织软芯,这是考虑到炎炎夏日坐起来清爽宜人。


中—国—凳

明代黄花梨有束腰老方凳

方凳可以与方几、方桌搭配使用,在古代众多家具中十分重要。

板凳

这小家伙是家家必备吧。一把小板凳在手,吃喝玩乐不愁。小时候淘气,总被大人教育说“屁股不挨板凳”,慢慢地板凳也就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中—国—凳

原来家里生火做饭离不开板凳,读书看报离不开板凳,就算无事可干,也总是拿把小板凳,街坊邻居挨坐在一起,边话着家常边晒着太阳。


中—国—凳

现在也是如此,板凳像是我们的好朋友,散布在家里的角落,静静地等候,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

中—国—凳

中国传统的小板凳,美观大方,经久耐用。制作板凳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板凳的角度是一寸放二分,这是中国传统工匠总结出来的经验。

滚凳

最矮的一种凳子叫脚凳,也叫脚踏,踩在脚底下,最符合它的原始功能。古人很聪明,在脚踏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凳子,叫滚凳。


中—国—凳


凳子中间有四个轴可以转动,可以按摩脚底。当时的读书人,一边写文章,一边把脚在上面来回搓动。

《长物志》中说:“脚凳,以木质滚凳,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式,中分一档,内口空,中车圆木二根,两头留轴转动,以脚踹轴,滚动往来。盖涌泉穴精气所生,以运动为妙”

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中记载的更为详细,脚踏原为床的附件,故形制多与床身相同。较常见的是有束腰,方材,内翻马蹄;有的采用鼓腿彭牙的造法;无束腰直足的、有束腰带托泥的、四面平式的都少见。


中—国—凳

脚踏面上安滚轴,明代即有专称叫“滚凳”是一种医疗用具,今已作为一种专门家具,归入其他类中。

中—国—凳

现代人终日忙于工作,或伏案疾书,或整天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这样随时可以作为保健工具的滚凳就十分必需了。

你可以将滚凳置于书案之下,在工作闲暇之余来回摩擦双脚,足底的传来的酸痛感会随着摩擦的时间加长,渐渐被从脚下而生的暖意所取代,心中会生出无比的舒畅。

枕凳

传统家具中有一种极小的板凳,长不及尺,高不过三寸,可托举在手上,名为“枕凳”。它不是坐具,而是枕具。凳上常备特制棉垫,用带子将其与四足相系。为适宜枕睡,凳面多微凹。


中—国—凳


中—国—凳

枕凳,亦称醒枕、凉枕,为枕头之别品,为古人小憩之用,是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榻上用具,同时也可以是中医请患者将手腕搭在凳上,按听脉象之用的枕凳。


中—国—凳

每每看宫廷剧,都会好奇古人们头躺在这么硬的东西上面能舒服嘛,想来是我孤陋顾问了。

春凳

春凳,这个称谓的确会让人浮想联翩,能叫"春"(凳)的,自然与情爱有关。


中—国—凳

它兼具床和凳子的功能,可以使之发挥灵活多变的功能,因此早在明朝,就成了很多地主老财家必备的一种家居,尤其是《红楼梦》就有一段说贾宝玉被贾政被打之后,丫鬟们搬出了春凳,让贾宝玉趴在上面,由此可见,春凳在富人家庭中,已经是一种常用的家具。


中—国—凳


中—国—凳

其实春凳名字的由来很简单,是因为制作凳子的材料是香椿树,之后因为文字简化所以也被称为春凳。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夏天的时候大家都搬出春凳在树荫下享受,所以慢慢的就叫春凳。


中—国—凳

红木藤面苏式春凳

古时候,江南地区的人喜欢把这种两人凳叫做春凳,通常,有人家嫁女儿时,这种凳子会被贴上喜花,上面放置锦缎被褥,作为嫁妆抬到夫家。


中—国—凳

没想到,这小小的凳子在中国人的发明下衍生出许多用处广泛的小物件。一凳一乾坤,真是由衷的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遇见东方

学做美学生活家

让中华之美

开启一周好心情

周一赏析文化精髓

周二饱览国家宝藏

周三科普奇技淫巧

周四揭秘家居文化

周五换换口味

让东方与西方撞出火花

周末偷得闲散

读书 赏花 听戏 品茶

与东方相遇

让中华美学发扬光大

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