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羅氏家族遷徙與水西曆史淵源

黔西羅氏家族遷徙與水西曆史淵源

作者|羅雄


小時候常聽族中老人講,水西羅氏原籍江西吉安府廬陵大橋頭,究其緣由卻總覺得不可思議。直至近年來有幸參加羅氏修譜,方曉其中原委。在黔西與人談論家族發展史,絕大多數表示為遷徙家族。

據黔西縣觀音洞鎮“觀音洞”出土文物考證,黔西縣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屬長江以南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代表,早在五六十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明洪武十五年,築水西城(今黔西縣城),次年置“龍九驛”中的谷裡、水西、奢香三驛站,水西基本輪廓形成。崇禎三年屬水西宣慰司,水西城為設治地,分置則窩、以著則溪。清康熙四年置黔西府,轄則窩、以著、雄所三則溪,二十二年廢府置州,因在黔之西部,故名黔西。

黔西羅氏家族遷徙與水西曆史淵源

對黔西人來說,吳王剿水西的故事家喻戶曉。話說清康熙初年,前明降將吳三桂因垂涎水西土司安坤妻貌美,汙衊水西人民造反,派兵征剿水西,激起水西人民反抗,但因寡不敵眾,敗退水西仙人洞(今定新、甘棠、永燊三鄉鎮交匯地)。據說安氏殘部從洞底陰河處乘船逃亡,臨行前發下毒誓:“蜘蛛纖絲滿天下,鐵路修通就回來”。後吳三桂反叛失敗,安氏冤案得以昭雪,然數百年過去,卻未曾見安氏後人歸來,安氏及水西史上的土司制也由此走上衰亡。

黔西羅氏家族遷徙與水西曆史淵源

吳王剿水西幾乎使水西人絕跡,僅有極少部分人活了下來。為填補水西人口不足,重現昔日水西繁華盛況,清廷多次從江西、湖南等地大量移民水西,水西羅氏即由此而入水西。遷徙過程中,羅氏與一些家族結為同盟,共同面對困難與挑戰,現如今在定新、重新一帶還流傳著沈、羅、陳、李、駱、化等六姓人不聯姻的說法,就是在遷徙過程中六個家族結為兄弟,因此後代不得通婚。

黔西羅氏家族遷徙與水西曆史淵源

由於各家族發展史多以口頭相傳,加上後經戰亂和變遷,保存下來的文獻多不詳細。隨著時代發展,這段歷史也越來越模糊,他鄉與故鄉不必再去深究,當年的遷徙家族後裔已融入到水西民族當中,正不斷推動水西曆史向前發展!

注:圖文無關。

作者簡介:羅雄,貴州黔西人,曾經從事教育工作,故自號“清水先生”。愛好文學、寫作、歷史等,尤以歷史評論為佳,其《諸葛瞻徒有虛名而已》獲《貴州作家網》刊登,此外還在《畢節日報》等報刊上登文。

黔西羅氏家族遷徙與水西曆史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