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第二个皇后乌拉那拉氏,为何遭到乾隆皇帝讨厌厌恶?

滚粗脚盆鸡


乾隆皇帝的第二个皇后乌拉那拉氏,为何遭到乾隆皇帝讨厌厌恶?

乌拉那拉氏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以她为原型的影视形象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有《还珠格格》里容嬷嬷的主子,有《如懿传》里的女主等,《延禧攻略》里的那拉氏皇后,她的人生是一个悲剧,不光是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也是因为那么特殊的时代。

一、乌拉那拉氏何许人也?

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等承恩公、佐领那尔布之女,他是大清最后一个乌拉那拉氏皇后。

侧福晋——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这是乌拉那拉氏的升迁之路,前两个阶段是正常的升迁程序,但是后面两步更多的是奉皇太后懿旨的应付。她的命运转折点是在乾隆第四次南巡的时候,南巡还没有结束,乌拉那拉氏就被乾隆送回了京城,而后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分佣人。到最后,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常在才有两名宫女。可见乾隆对乌拉那拉皇后的讨厌。

二、乌拉那拉氏的丧葬之谜。

据考证,乌拉马拉皇后的墓是空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古代帝王的婚姻大部分是为了政治的联姻,乾隆皇帝也不例外,所以在老婆多的情况下,有从来就不喜欢的也很正常,乌拉那拉氏就是这么一个从开始就不被皇帝喜欢的女人!

在皇后死了,乾隆心里没有一丝波动,只是淡淡的说是她福薄所致,并且不肯为她举行皇后等级的葬礼,最后乾隆下旨按照皇贵妃的形制安葬,但实际上只是嫔妃级别的,而且是将她与已经去世四年的纯惠皇贵妃葬在了一起。

按照清制,凡妃、贵妃、皇贵妃死后都设有神牌,供享在园寝之内,祭奠时在殿内举行;而嫔、贵人、常在、答应则是不设神牌,祭奠时也只是把供品摆放在月台上而已。而乌拉那拉皇后虽然有皇后的头衔,最后只是草草埋葬,无神牌,无祭奠,比起民间的葬礼都不如。

三、为什么乾隆爷讨厌乌拉那拉氏?

皇帝的婚姻本来就是没有感情基础的,感情都是在成婚后的相处中培养起来的。为什么乌拉那拉氏会得不到乾隆的喜欢呢!我想应该是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不符合封建王朝的政治婚姻吧!

乾隆帝讨厌乌拉那拉氏的原因,最流行的就是第四次南巡中的吃醋撒泼说。乾隆的南巡说直白点就是江南猎艳之旅,作为一个女人,在感情上永远是自私的,怎么能看着自己的男人跟别的女人卿卿我我,这就是乌拉那拉氏的理想主义。

封建社会的男人却觉得男人三妻四妾是最正常不过的,尤其是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天下都是他的,玩几个女人有何不可。

乌拉那拉氏的性格估计也是那种刚烈型的吧!你既然不听我的让我难受,那我也要让你难受难受,但她忘记了自己硬刚的男人是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乾隆,所以才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所以,不管是什么时候,作为社会上的一个人都要清楚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适时发挥自己的能力,活出光芒!

【我是中简堂历史文化交流群第六指,历史中简堂写手团队中的“六指天魔琴”西域鹰眼,专注于西域边疆历史的研究和整理,望大家多多支持关注!谢谢!】


历史中简堂西域鹰眼


乌拉那拉氏是乾隆第二任皇后,16岁嫁给还是宝亲王的弘历,乾隆即位后封为娴妃、娴贵妃,后来以皇贵妃身份代掌后宫之事,等于说行使皇后权利,5年后正式册封为皇后,并为乾隆生下2子1女,乾隆不管去哪儿都把皇后带着,等于说那拉皇后是十分得宠的,但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到杭州时,忽然让御前侍卫福隆安把随巡的那拉皇后遣回了北京,并剥夺了对她的册封和一切待遇,第二年乌拉那拉皇后去世,乾隆用贵妃礼下葬,并抹去了众多乌拉那拉皇后的遗存。

图为福隆安画像,当年他护送那拉皇后先行回京。

乾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那拉皇后打入冷宫,让满朝措手不及,乾隆给的说法是,那拉皇后性情忽变,像疯了一样,在自己老妈面前胡言乱语,不守孝道,这是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法,后来御史大夫李玉鸣为那拉皇后葬礼鸣不平时,乾隆直接罢官发配伊犁,不留丝毫情面,世人不知道到底是皇后性格变了,还是乾隆性格变了,让乾隆能如此之恨,后世对于那拉皇后被废流传许多版本,有据可查的是十年后严譄案。

乾隆时期,郎世宁为皇帝妃嫔都作了画像,流传下来的唯独没有那拉皇后,现在清宫传有一张未著名身份、与郎世宁同时期的画像,被怀疑为那拉皇后。

军机处《清代文字狱档》记载,那拉皇后死了十年后,一个都察院的书记官叫严譄,他感觉朝廷腐败,于是给乾隆上书抨击时政,折子里除了希望皇帝兴政外,还捎带了当年那拉皇后在时以国母身份体恤国事,但皇帝不听,皇后就轻生了这样一段事情,当时大学士舒赫德接到折子后,大吃一惊,一面逮捕了严譄,一面把折子偷偷递给了乾隆,乾隆看后也愤怒无比,事隔十年了还有人戳其痛处,于是下大狱受审。

那拉皇后被乾隆废黜,但因大臣极力反对勉强保留了封号,死后葬在纯惠皇贵妃墓里。

后来严譄在狱中供词,当年乾隆巡游到杭州后,一时兴起,想封令贵妃为皇贵妃,那拉皇后死活不同意,情急之下把自己头发剪了,在当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下,把头发剪了和把头砍了意义一样的,所以乾隆和皇太后都非常生气,乾隆直接把她一撸到底。其实那拉皇后心思可以理解,清宫里皇贵妃是个特殊的等级,皇后在位时,是不立皇贵妃的,只有皇后没了,才会提一个皇贵妃,再过渡为皇后,而那拉皇后在位,乾隆立个皇贵妃,无疑是打那拉的脸,但她心胸狭隘,行为过激,断送了自己的后程。


图文绘历史


乌拉那拉氏虽然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但是从一开始跟乾隆就相当于青梅竹马的那种,所以说从感情方面来讲,乌拉那拉氏相当于乾隆的自己人,毕竟皇宫那种地方步步都充满了危险,要知道在乾隆没有成为皇帝之前不知道受到过多少暗算,能完完全全的长大成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乾隆的内心一直希望有一个可以把后背放心的交给她的这样一个人存在,而这个人就是当时的乌拉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娴妃,从第一任皇后富察挂掉之后,直接被乾隆提到了正位。

但是当时乾隆名义上的母亲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甄嬛还在世,在雍正时期甄嬛与乌拉那拉氏不知道争了多少年,明面上看起来大家都和睦相处,但是真要算起来比上战场杀敌都来的要夸张。

反正最后甄嬛胜了,而上一任乌拉那拉氏被关到死,本来这事也就算是完了,但是乌拉那拉氏在自己快要挂掉的时候不甘心,表示自己的乌拉那拉氏一定会永远光芒万丈,再一次回到皇宫的舞台上。

当时的甄嬛并没有太在意,并且乾隆的皇后人选也不是乌拉那拉氏,所以就没有太过担心,直接富察出现意外挂掉后,乌拉那拉氏的新人选娴妃直接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了新一任的皇后。

这个时候甄嬛才有了危机感,旁人谁都可以当皇后,但是唯独乌拉那拉氏的后人娴妃不能当,因为甄嬛又一次想起了雍正时期的事情,那可是一辈子的阴影。

于是甄嬛又一次开始重操旧业,也就是以前相当熟悉的宫斗,但是在最一开始娴妃可是乾隆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甄嬛也不知道偷偷在乾隆身边安排了多少的内线,可是谁都无法动摇娴妃的地位。

因为别人不管再怎么陷害娴妃,但是只要乾隆相信她,那么就一定没有事,就算是被人给陷害到冷宫之中,但是说出来还是出来。

并且甄嬛越是陷害娴妃,而娴妃在乾隆的心中就越重要,毕竟这可是唯一可以和自己交心之人,别人都是外人。

在经过多年以后甄嬛终于明白了,单纯的陷害娴妃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所以开始改变策略,那就是用力的捧娴妃,当一个人被捧的太高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得意忘形,从而掉落下来。

于是甄嬛开始不在针对娴妃,而是当起了娴妃的保护伞,反正她也知道这些小打小闹根本就不会对娴妃造成一点伤害。

可是这样一来出现问题了,乾隆是一个疑心病相当严重的人,而娴妃相对来说又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也就是说乾隆一直相信娴妃的主要原因就是娴妃心思简单,也从来不拉帮结派。

但是现在甄嬛这个皇太后居然直接成为了娴妃的后台,这其中会不会是娴妃与甄嬛已经偷偷在私下里结成同盟,会不会有什么害自己的想法出现,再加上乾隆正好又生了病,这下子疑心更重了,不会是娴妃与甄嬛一起合谋要害自己吧。

要知道信任这种东西是一种根本说不清也道不明的事情,当有了怀疑的想法后就会如同春天的小草一般根本就除不清。

等到时机成熟之后,甄嬛终于下手了,但是从不是自己亲自动手,而是引用别人的一些小矛盾直接引发到娴妃的身上。

而这个时候乾隆已经不在相信娴妃,那么问题也就出现了,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但凡到了皇帝的眼前,那就是大问题,可娴妃又是一个直脾气,以前可能会因为这个原因而让乾隆一直相信她,可是在有了怀疑的念头后,这个直脾气就成了致命的弱点。

于是乾隆直接降罪于娴妃,而娴妃这个人可以说一辈子就生活在乾隆的影子下面,现在乾隆不太相信她,那么她存在的目地也就消失了,当一个人的信念消失的时候,要嘛直接疯狂,要嘛直接消失在这个世上,而娴妃选择的就是自己离开这个世界。

当乾隆听到娴妃去世的消息后才发现自己可能错怪了她,但是自己可是一个皇帝怎么可能会给一个女人道歉,为了不让众人知道自己的这个小毛病,直接就下令销毁乌拉那拉氏的所有消息。

只能说乾隆皇帝会这样做主要还是因为对自己做过的错事的一种掩盖,并不是真正的讨厌她。

小伙伴们记的点关注啊。


虎头山小妖


乾隆这个人本身就刻薄寡恩,并非一个多么好的丈夫或者情人。许多人说富察皇后是他的所谓白月光,而他则厌恶乌拉那拉氏,估计是受了电视剧的影响或者说,是一厢情愿认为乾隆也有所谓的、符合我们现代爱情观的所谓“爱情”。

【多次饰演乾隆的聂远】

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是怎么去世的呢?富察皇后是一个贤后无疑,她的个性是崇尚节俭,做皇后的时候从来不佩戴金银珠宝,只佩戴通草绒花,正月时只给皇帝送了鹿羔绒毛做的荷包,因此得到乾隆的敬重——但请注意,乾隆的所谓敬重只不过是做出来的,是一个皇帝对“贤惠”的皇后应有的态度,而不是出自真心。因为乾隆本人并非一个节俭的人,他好大喜功、贪图享乐,哪有喜欢极致享受的能和极度节俭的能成为什么灵魂伴侣的?

富察皇后还喜欢劝谏乾隆节俭——这也是一位贤后必备的素质,但是乾隆是富察能劝谏得了的吗?他表面上连连称是,但他的奢侈行为什么时候停止过呢?假如他真的敬爱富察皇后,好歹也要做做样子吧?但他不但不做样子,还在富察皇后刚死了二儿子的时候(他和富察皇后的大儿子早已夭亡),乾隆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要带着富察和他的亲妈钮祜禄氏出去游山玩水——可笑的是,富察皇后并不喜欢乾隆出巡,多次劝谏乾隆不要劳民伤财,但乾隆不但不听,还要带她出巡,说是给她散心,最后富察因劳累过度致病,不治身亡。尽管死后极尽哀荣,乾隆写了一堆诗纪念她——不好意思,他同样写了很多诗给别的死掉的嫔妃。

这样的乾隆,对贤德的富察皇后尚且如此,那对刚烈的乌拉那拉氏又怎么会有什么好脸色呢?乌拉那拉氏本身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但个性强不代表她不贤惠,她的节俭和富察皇后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富察皇后温和,她则相对刚强,她同样劝谏乾隆不要出巡,不要奢侈,不要挥霍——乾隆不只是一家之主,更是一国之主,清朝从乾隆由盛及衰,不得不说是乾隆本人穷奢极欲的结果,乌拉那拉氏的劝谏是非常正确、也是一个皇后应该做的,但是乾隆这样的人,富察温和的劝说都不能说服他,何况是乌拉那拉氏呢?

一次乌拉那拉氏再一次劝谏乾隆不要迷恋江南,却遭到乾隆皇帝的无情辱骂,乌拉那拉氏一气之下,将头发剪掉,乾隆便让乌拉那拉氏先回京城,回京之后第二年,乌拉那拉氏便病死了,大臣们上疏请求按皇后礼仪安葬,乾隆却不同意,理由当然是因为乌拉那拉氏违背了祖制,最终她以皇贵妃的礼仪下葬,不过乾隆并没有削去她的位号,并再也没有立过皇后了。

笔者并不认为,反对乾隆奢靡就是不贤德,相反笔者认为两位皇后都是非常贤德的皇后,只是乾隆本人不是好丈夫罢了。


浔阳咸鱼


乾隆其实并不讨厌第二任皇后,也不讨厌她生的儿子。乾隆后来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跟令妃没什么关系。继皇后被冷落,也跟令妃没有关系。至于继皇后跟乾隆有什么矛盾,这个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说法,至今是一个谜。


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出身,这个家族是海西女真四部之一,也属于满洲老牌家族。雍正十二年,由雍正做主,当时只有十六岁的继皇后下嫁给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为侧福晋。注意了,侧福晋不是小妾,虽然侧福晋的地位不如嫡福晋高贵,但也是要由礼部册封,有朝廷定制冠服的夫人。庶福晋才是小妾,不入册,也没有冠服,不经过朝廷册封。

乾隆继位后,嫡福晋富察氏被册封为后,继皇后则被册封为娴妃。富察氏病死后,侧福晋出身的继皇后名正言顺的晋封为摄六宫事的皇贵妃。两年之后,继皇后终于修成正果,被册立为皇后。



从继皇后的晋封顺序看,属于正常册封,乾隆对她并没有刻意的打压,甚至还有点宠爱。尤其是坐上皇后宝座后,乾隆不管是下江南、还是盛京祭祖,亦或是木兰秋猎,都会带着她一起。乾隆要是不喜欢,怎么会带在身边呢?并且,继皇后还给乾隆生了两儿一女,要是不喜欢,怎么会临幸她呢?所以继皇后跟乾隆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并不像某些电视剧中说的那样不堪。

至于后来继皇后跟乾隆搞掰,我个人认为应该是继皇后自己的问题。


因为根据史料记载,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和继后下江南。在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两人依旧和睦。并且在下江南的途中,乾隆还为她庆祝了四十八岁的生日。只不过是到了杭州之后,两人发生了争执,继皇后就再也没有露面,被乾隆派人送回了京城。

重点来了!在杭州的时候,乾隆并没有想过要废掉继后。这一点是有记载的,当时继皇后虽然被乾隆派人送回了京城,但是排场并没有降低,继皇后乘坐的船,仍然是乾隆给她庆祝生日时用的大船。并且有司也提前通知了继皇后回京路上的官员,让官员一路请安问好,不能怠慢。

继皇后回到京城后,就把自己头发剪了。但是貌似乾隆也没有计较。在剪头发之后,还给她的侄子讷苏升了官,以示褒奖。


这就很纳闷了,继后跟乾隆吵了一架,乾隆把她送回了京城;继皇后回京后把头发剪了,犯了满洲人大忌,乾隆也没有追究她,并且还给她侄子升了官。这就可以看出,乾隆至少给了继后两次道歉的机会。

但是貌似继后后并不领情,铁了心的要跟乾隆闹别扭,甚至用出家的方式申请离婚。只不过天底下哪有皇后嫌弃皇帝的道理?皇后必须是母仪天下,贤惠恭顺,乖巧懂事型的人设。皇后主动把皇帝给甩了,这让十全老人的面子往哪摆?

于是,当年五月乾隆回宫后,就下令收回了继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等于实质上把她皇后的身份给废黜了。不过乾隆这个时候还是给继皇后留了点面子,再写给讷苏的朱批里,乾隆只是说继后忽然想出家,他没有别的意思,你们家族不要多心。



到了七月份,继皇后病死。乾隆在上谕中也说她自册立以来未有失德之举,只不过在巡幸江浙之时性忽改常,福分不够。这也就是说,乾隆也认为继皇后没有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乾隆最早也想挽回她的心,但是继皇后就是铁了心的要跟乾隆闹离婚。乾隆实在没办法了,才拿出了一个皇后剪头发,大不敬,大不孝的罪名把她给废黜了,如了她的心愿。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一桩很正常的夫妻吵架闹离婚的事件。乾隆晚期好大喜功,而继后又刚好更年期发作,所以两人就吵炸了。但是在当时,皇后不能离婚,只能申请被废,于是继后想到了一作到底。这大概是她唯一能想到的,能以和平方式离开的办法。

而站在乾隆的立场,皇后和皇帝之间不是单纯的夫妻关系,更身兼利用关系。皇帝可以不喜欢皇后,但绝对不能轻易得罪皇后。因为皇后背后的利益集团,是足以能给给帝带来的威慑和帮助的庞大势力。所以,乾隆对她的行为一忍再忍,即使是闹到最后也没有正式的把她废掉,只是不再受到恩宠,并且把责任推到了继后身上,仿佛这一闹剧与他无关似的。



说到废皇后,清朝唯一被废掉的皇后是顺治的博尔济吉特氏(废为静妃)。史料上记载,为了废掉静妃,顺治没少跟前朝后宫(主要是孝庄)起冲突。后来还是孝庄太后点头了,顺治才废了皇后。试想,废皇后如此之困难,乾隆也不愿意给找麻烦吧。

关于令妃,乾隆皇帝对她其实也并没有格外的恩宠。她是死后二十年才追封皇后,这一点就远不如继皇后了。或许在乾隆心里,还是原配富察氏跟他最合得来。至于其它的女人嘛,在乾隆眼里或许只是替大清朝延续龙脉的生育工具而已。(说乾隆是因为宠妾灭妻的人,可以退下了)





总的来说,我感觉继皇后跟乾隆闹掰,就是典型的两口子没感情了,而继皇后的胆儿又特别肥,是个有个性的人,她不像富察氏跟乾隆那么合的来,也比不上富察皇后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既然合不来,那就里了离了拉倒呗。


Mer86


在上一道题中,我曾经分析了乾隆对他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的真挚感情,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应该说,富察氏之死对于乾隆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对当时乾隆朝的政治和父子、君臣关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天下不可一日无皇后,乾隆碍于礼制,很快再次册立了第二个皇后——乌拉那拉氏。但是,乾隆其实并不是对乌拉那拉氏有多么讨厌和厌恶,而是因为他对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爱恋太深。

乾隆曾吐露心迹:不是不喜欢乌拉那拉氏,而是对富察氏思念太深

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氏皇后病故。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就册立了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也是乾隆当皇太子时所娶的。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富察皇后死后,“循序进皇贵妃”,过了三年,立为皇后。由此可见,乾隆对乌拉那拉氏还是有感情的,否则,也不至于先把她封为皇贵妃,然后再等三年才封皇后。

乌拉那拉氏是佐领那尔布女,也算是名门之后。不过,由于乾隆对富察氏感情太深,因此,乾隆始终对乌拉那拉氏始终提不起兴趣。

有时候,晚上一起就寝的时候,乾隆都不跟乌拉那拉氏说上一句话。

后来,在1751年富察皇后去世三周年的时候,乾隆写了一首诗表露了自己的心迹:

独旦歌来三忌周,心怀岁月信如流。
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

这句诗的意思是,想想今天,富察皇后已经离开我三年了,岁月流逝,对你的思念却一直还在。有人说,有了新欢就可以忘却旧情,但是我对你的思念却始终不能忘却。

从这首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乾隆并不是对乌拉那拉氏讨厌,而是始终忘不了富察皇后。

乌拉那拉氏药剪发当尼姑,惹怒乾隆,被发配冷宫

当然,乌拉那拉氏皇后一直备受冷落,她自己的内心肯定也一直处在压抑的状态之中。

因此,这个矛盾终于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爆发。这次是在乾隆南巡的路上,乾隆等人来到杭州,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乾隆和皇后产生了矛盾。

乌拉那拉氏当众剪掉了自己的头发,说要去做尼姑。乾隆皇帝大怒,满洲习俗,剪发是非常忌讳的事情。乌拉那拉氏这么做,的确非常过分。于是把乌拉那拉氏打进了冷宫。一年之后,乌拉那拉氏就死在了冷宫。

自此以后,终其乾隆的一生,都没有再立过皇后。

那么,乾隆和乌拉那拉氏究竟是因为什么矛盾呢?史书中对此讳莫如深,例如《清史稿》里面只写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

那么,乌拉那拉氏究竟是忤了什么旨意呢?

有学者推测,可能是乾隆在此地私生活放纵。富察氏死后,乾隆性格大变,从一个专一的帝王变成了滥情的帝王,不仅娶了四十多后妃,还要在南巡的路上沾花惹草。地方官为了讨好乾隆,进献的美女,乾隆皇帝也照单全收。

因此,乌拉那拉氏很有可能是看不惯乾隆沾花惹草,尤其是和很多汉族女子卿卿我我。这对于满洲人来说,是违反祖制的。

也许乌拉那拉氏是因为这个事与乾隆争吵。这件事呢,本身就是乾隆的过错,所以不好明说,于是史书中就只好含糊其辞了。

《清史稿》里面记载了乾隆的一句话:“其后自获过愆,朕优容如故。”这句话背后,似乎有乾隆做错的意味。


兮兮说事儿


乌拉那拉氏出身于满族八大姓之一的那拉氏,在清朝前期的几位皇帝中,出过好几位皇后,现在的满族中的“那”姓,也是源于那拉氏。

努尔哈赤的大妃(相当于皇后)阿巴亥,雍正皇帝的孝敬宪皇后,都是乌拉那拉氏,雍正帝在位时,也给儿子弘历封了一位乌拉那拉氏的侧福晋,弘历的嫡福晋是富察氏。

嫡福晋富察氏与弘历感情最深,弘历即位后,她也顺理成章的上位成为皇后,与乾隆二人感情深厚。

侧福晋乌拉那拉氏在弘历即位后被封为娴妃,直到十年后才被封为贵妃,可见这段时间的乌拉那拉氏并不受宠,侧福晋作为皇帝的原配之一,在皇帝继位时,大部分一上来至少从贵妃做起。

乌拉那拉氏一直没有生育,不曾受宠,她只好多走太后路线,把皇太后钮钴禄氏孝敬的挺舒服,没办法,这段时间乾隆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富察皇后身上,然后就是贵妃高佳氏,乌拉那拉氏几乎没有存在感,苦熬宫中岁月。

乾隆十年,高佳氏去世;乾隆十三年,皇后富察氏去世。乌拉那拉氏在皇太后那里的投资开始起作用,她终于熬出了头。

凭借皇太后钮钴禄氏的大力推荐,再加上自己的出身和资历也都在那里明摆着,乌拉那拉氏坐上了皇贵妃的宝座上,摄六宫之事。

但这时候,另外一个强力对手也开始涌现,她就是刚从嫔晋级的令妃。

乌拉那拉氏把握住了机会窗口,在两年后的乾隆十五年,终于登上继皇后的位子。

乾隆皇帝对她在之后的岁月里,也还不错,短短几年中,她迅速生下了二子一女,站稳了脚跟。她多次陪着乾隆皇帝和皇太后东南西北四处巡视游玩,在后宫的管理方面也都没出什么差错。

但乌拉那拉氏的性格比起乾隆钟爱的富察皇后,肯定还是有差距的,有了心目中的“白月光”做比较,乌拉那拉氏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并不突出,虽然她被“废黜”的具体原因无从得知,但至少可以判断出,她的性格脾气并不是那种比较内敛的类型,以至于触了乾隆的霉头。

乾隆三十年的一次南巡中,乌拉那拉氏和魏佳氏共同作陪,史料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

“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

记载中只显示“忤上旨”三个字,并没有详细介绍乌拉那拉氏究竟与乾隆皇帝产生了怎样的矛盾冲突,但很显然,尤其是在她自行剪掉自己的头发之后,乾隆动了雷霆之怒,把她一个人先行打发回了北京城。

据说当年乾隆南巡时看中了几位汉族美人儿,想纳入后宫,遭到了乌拉那拉氏的激烈反对,不惜与乾隆产生了语言上的正面冲突,让乾隆的面子很下不来台。这倒罢了,乌拉那拉氏在一气之下,热血上涌,居然还交掉了自己的一绺头发,以示抗议,这是个完全可以上纲上线的举动。因为按照满族的俗例,妇女剪头发是一种非常“丧”的诅咒行为,这象征着家里死了男人,你守着乾隆这样发泄自己的情绪咒乾隆死,也无怪乎乾隆会异常暴怒。

发怒归发怒,乌拉那拉氏怎么说也是皇后,“废后”这两个字,说说简单,真要是行动起来,对皇帝也是非常考验的,你得去堵住天下众生的悠悠之口,这种皇家丑闻万一流传出去,一定会成为街头巷尾长盛不衰的话题,乾隆也不敢轻易做出这个决定,于是他采取了冷藏的态度。

回到京城后,乾隆收回了乌拉那拉氏的四份册宝,逐步裁剪她手下的佣人,到最后只剩下两名宫女,与最低等的“答应”待遇相同。

可怜的乌拉那拉氏在这种冷宫待遇下,精神崩溃加重,继而引发了身体健康问题,转过年来就离开了人世。

乌拉那拉氏死后,乾隆对她的疯病仍然耿耿于怀,虽然宣称并不会剥夺她的皇后名号,但下葬之礼却实际降低到了“嫔”的等级,更过分的是,身为皇后,既没有享受附葬裕陵的待遇,也没有为她单建陵寝,仅仅是葬在了旁边的妃园寝内,最最过分的是,她直接被葬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侧位。

也有人考证,乾隆的继皇后乌拉那拉氏其实是辉发那拉氏,并不如乌拉那拉正统。乌拉那拉氏也是《如懿传》中如懿的原型。


历来现实


众所周知,皇帝乾隆爱惨了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弘历与富察皇后结褵 22年,伉俪情深、恩爱甚笃。皇后贤淑节俭,以通草织绒 作首饰,不佩戴金玉珠翠,并用鹿皮和绒毡给皇帝做荷包、佩囊,以示不忘关外先世之遗风,弘历对她十分爱重。在那么多的嫔妃中,只有富察氏是乾隆心中的白月光,乾隆十三年,随帝东巡,崩于返京途中,年三十七。乾隆心中痛不欲生,兼程还京师,服缟素十二日。并制《述悲赋》。此后,弘历多次南巡,路过济南,怕触景生情, 引起悲怀,永不进入济南城。所以在皇帝心中永远存在着一个白月光,而且这个白月光已死的时候,就证明任何女人都无法再成为乾隆的心头挚爱,并且再没有机会翻盘。而对皇帝乾隆来说,挚爱已死,那么谁来做皇后,只要能管理好后官可以不出乱子,那么就都可以。而这时,娴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初八日,16岁的辉发那拉氏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乾隆即位后一个月,最初给其封号“娴”,而这个字在内务府《鸿称通用》中记载意为“安和的、恬静的”。这说明当时娴妃在皇帝乾隆的心中是个温婉美好的印象。而相对于其他嫔妃来说,娴妃也是在皇后去世的时候陪伴乾隆皇帝时间最长的女人。所以富察皇后去世后,晋封娴贵妃辉发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为新后人选。同月,乾隆将辉发那拉氏一族由满洲镶蓝旗抬入满洲正黄旗。这说明当时的情况来看,娴妃都是得宠的,并没有受到乾隆的厌弃。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初十日,谕旨诏封辉发那拉氏为皇后。八月初二日,举行了册立皇后之礼,十六日,追封其父佐领那尔布为一等承恩公,册封其侄讷苏肯为一等侯。十七日,为庆贺立后之喜,乾隆皇帝偕新后奉皇太后自京师启程,巡幸嵩洛、展谒祖陵。自此,辉发那拉氏登上了皇后宝座。辉发那拉氏自正位坤宁以后,皇帝无论江南巡幸、盛京祭祖,还是木兰秋狝、皇陵展谒,都令皇后伴驾同行。并且生下两子一女。元宵节乾隆一般都是去圆明园看烟火的,乾隆十一年孝贤孕中,弘历因为担心去圆明园车马颠簸,又不放心爱妻留守,干脆留在宫里过节,算是非常体贴了。

乾隆三十年正月,辉发那拉皇后陪乾隆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了辉发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千秋。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皇后就没有再露面,陪着皇帝进晚膳的只有令贵妃魏氏、庆妃陆氏、容嫔和卓氏。此后,皇后再也没有露过面,后来才知道,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和硕和嘉公主额驸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南巡结束,回到京师不久,乾隆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娘家并拨回原旗即满洲镶蓝旗,到了七月份,辉发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位分最低微的答应才配备两名宫女。那么,究竟是什么事情导致帝后反目的呢?皇帝自己的说法是,皇后剪了头发,大不敬,大不孝。但这只是强势一方的一面之词,而且是时隔十几年之后为了反击来自民间的指责才作出的解释,是真是假无从得知。

皇帝其实在杭州的时候应该还没想着废后,閏二月继后断发三月还给她侄子升官表扬来着。继后回京的路上还有官员一路请安问好,用的还是那年给继后庆祝生日用的大船。五月回宫了才想起要收回宝册实质废后。在写给继后侄子的信里他说继后是忽然想出家。在民间传说是因为乾隆喜好美色,而皇后进行了劝诫并且指责乾隆,可是乾隆不听劝诫反而当场另皇后难堪。于是皇后一怒之下剪了头发,在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规则上来看,皇后断发不可谓不严重,并且自求出家,于是激怒了乾隆。当然,这都是民间传说,实际上无从考证。但是一位皇后,什么都不管不顾的来做这些,也恰恰说明皇后此时对乾隆皇帝已经失望透顶。

在南京博物院“走进养心殿”特辑中 [2] 展出的一份“十五阿哥请安折”或许有助于解开皇后剪发之谜。其中乾隆朱批提到,“跟了去的女子三名,当下你同福隆安审问他们十八日如何剪发之事,他们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可见皇后是屏退宫女独自在屋内断发,剪发时乾隆并不在场。“再令阿哥公主福晋们进去,福隆安有持去的旨意,你看著,阿哥们念,他怎么礼、做何光景,一一记下,不必写折子,涿州接驾你再奏。”“谕王成皇后此事甚属乖张。如此看来,她平日恨我必深。宫外圆明园他住处、净房,你同毛团细细密看,不可令别人知道,若有邪道踪迹,等朕回宫再奏,密之又密。”乾隆认为“她平日恨我必深”,又让众人观察皇后接旨时的反应,可见乾隆本人对那拉氏为何剪发也是懵然无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乾隆皇帝和乌哪啦那氏皇后初期相得甚好的感情破裂后,回宫一年就因折磨和凌辱而去世,去世后辉发那拉皇后的丧礼比皇贵妃的级别还要低,按皇贵妃的丧仪规定,每日应有大臣、公主、命妇齐集举哀、行礼一项,在辉发那拉皇后的丧事中,这项被取消了。辉发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单建陵寝,却葬在了妃园寝内,更有甚者,按惯例,凡葬在妃园寝内的,无论地位有多低,都各自为券,而辉发那拉皇后却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位于一侧。根据大清会典,皇贵妃棺木应用梓木,漆饰35道,抬棺夫96人。从内务府记载的档案中看,辉发那拉皇后所用的棺为杉木制,抬棺夫64人,仅为嫔等级而已,这也符合发掘清理的纯惠皇贵妃地宫里辉发那拉皇后的棺木状况。

而至于为什么不废后,大约也是因为皇后并没有做出什么重大过错的理由给乾隆,碍于囚禁皇后已经造成了朝中的不满,所以乾隆帝为了安抚朝野并没有废后,但是背后一年皇后去世也恰恰说明了在宫中的日子是何等的凄凉,实际上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突然而来的绝望,如果不是因爱生恨,或者中间有什么难以原谅的曲折,大概皇后也不会这么决绝,而乾隆也不会这么狠心吧。。。


青殇小阿阮


乾隆皇帝的第二个皇后乌拉那拉氏,来自满洲老牌家族海西女真四部之一。雍正二十年嫁给乾隆皇帝(当时的宝亲王)为侧福晋,然后一步步经由娴妃、皇贵妃直至皇后。可以说,她陪伴在乾隆皇帝身边日子最久,那为什么又慢慢遭到乾隆皇帝讨厌呢?

首先,乾隆皇帝对乌拉那拉氏本身也没有特别的喜爱。在富察皇后在世时,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帝后情深,远非当时的娴妃所能比。乌拉那拉氏只是入宫较早的乾隆的妃子之一。当然不可否认,她也是受宠的,不然也不会被立为继后,并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如果说特别受宠,也并不是,前有富察,后有令妃,都不容小觑。

其次,乌拉那拉氏本身性格过于倔强。乾隆在当了几十年帝王后,早就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俯首帖耳。而乌拉那拉氏的倔强,显然是不受乾隆待见的。在富察皇后去世后,乌拉那拉氏被立为继后,她与富察皇后一样,力劝乾隆皇帝节俭,但对于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富察皇后温柔的劝谏还听不进去,何况乌拉那拉氏的直言不讳。但是,乾隆也是明白这是身为皇后的职责,明白这是为了他、为了整个王朝好,但日子久了,他依然不能接受。而乌拉那拉氏的倔强也是出名的,在与乾隆闹翻后,直接将头发剪了。要知道,在清朝,断头不断发,这可是大事。乾隆对乌拉那拉氏也是一次次容忍,直至厌恶。


都付笑谈中01


乾隆皇帝的第二个皇后乌拉那拉氏,为何遭到乾隆皇帝讨厌,原因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672000b67ea5780b5e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