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面试时你一定要了解的10个问题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Kishgal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企鹅

原作| Bobby Hoffman 哲学博士,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email protected]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中,最焦虑的大概莫过于谈论自己了,尤其是牵扯到重大的抉择——比如求职面试或者内部晋升时。

“基于你的经验来谈谈这个问题吧。”

“如果把工作交给你,你打算怎么完成它?”

当被问到这类问题时,面试者很可能会哑口无言。

这时候,有些人就开始夸大其词,希冀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那份诱人的新工作。

“为什么要雇用你?”|求职面试时你一定要了解的10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雇用你?”

这是面试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许多人第一反应是说一些反应公司价值观的答案。照着公司官网上“关于我们”或者“我们的宗旨”页面所列出的那些话复述一遍,在某些时候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这种策略不太可能让你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而且这种策略有一个致命的隐患:错误地将你的发展计划和公司的利益联系起来——因为如果之后你得到了这份工作机会,你可能会无意识的歪曲对自我的认知,甚至犯下重大的问题

据themuse网站的求职板块的编辑所说,想要正确回答“为什么要雇用你”这个问题,你应该尝试说服你的面试官“你是真的适合他们的团队和企业文化”

不幸的是,只有当你非常适合这一岗位时你才能十分诚实的表达自己,不然你就需要去修饰甚至夸张地构思你的答案——但这是最糟糕的选择。

过去的22年间我一直在做人力资源主管的工作,在这期间我拒绝了超过1000个人的应聘,但拒绝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应聘者专业技能不达标。

就觉得原因是他们“并不合适”,即:虽然他们声称十分适应企业文化,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并不符合所说的话。

所以,与其说一些你认为面试官想听的言辞,还不如尝试说服对方你有很好的信用,并且已经做好准备从事这份工作

“为什么要雇用你?”|求职面试时你一定要了解的10个问题

  • 首先,你需要做些必要的调研。
  • 你需要了解公司的价值是什么。
  • 然后花些时间向正在或曾经就职于这家公司的员工了解些第一手的资料。
  • 对于这一步工作,我常用的方法是,去那家公司所在地附近的酒吧或者饭店获取信息。周五晚上在这些地方呆一段时间,一定要用心去听别人的谈话。然后,你不仅有可能偷听到大量关于工作的吐槽,甚至可能有额外收获:与这家公司的员工建立联系。

不仅如此,你要知道,很多公司其实有一个面试问题清单的。从公司的角度来看,选择标准化的问题可以保证招聘评估过程的一致,也很容易横向比较多个应聘者。

下面列出了一些最棘手的问题和可能的答案。一定要保证在面试开始之前思考过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1 为什么你要从上一份工作中离职?

虽然目前这份工作可以有效地匹配我的技能和能力,但我还是期待更多的进步。我希望可以在这份工作的范围之外,在公司运营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2 从你目前的工作离职,你最舍不得的是什么?

这份工作的工作环境非常职业化。这里的企业文化可以给员工带来更好的成长,而我也十分享受这样的工作环境。

3 请描述一下你认为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

我认为最理想的工作环境能够鼓励人们达成目标和获得成就,而企业也会尽可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

4 如何评价你目前就职的这家公司?

我所在的这家公司会表彰员工所做出的贡献,也会在进步的同时给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5 什么情况会让你感到有压力?

对于我来说,当某人面临可能的伤害时,我会感到压力。

6 如果你离开了你现在的公司,你觉得人们会怎样评价你?

人们会记住我对企业/部门的影响。

(然后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创建、提高或是改变了企业/部门的。)

7 什么样的管理者最能发挥你的特长?

我更喜欢那些让你有机会为自己的工作负责的管理者。

8 请告诉我,在工作中,什么时候你会感觉很沮丧?

当我的工作并不足以让我感觉到忙碌时,我会感觉很沮丧。

9 你觉得团队工作的弊端是什么?

相较于个人的单打独斗,团队工作为了形成共识显然要花费更长时间,但这额外的时间是很有价值的。

10 如果你可以给你目前的公司带来一项改变,你希望改变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一定要诚恳地回答这个问题,记得从多个角度展示你的能力和对复杂商业问题的理解。答案一定要专注于解决客户的需求。

“为什么要雇用你?”|求职面试时你一定要了解的10个问题

最后,即使对于最老道的求职者来说,面试和评估过程大概也是麻烦且令人焦虑的。然后一定要记得,你的技能和经验都不一定能保证你是最适合这份职业的人。夸大自己能解决一时之需,但从长远考虑,有效的策略应该是在面试过程中保持诚实和坦率。不要曲意逢迎(即说面试官想听的话),也不要去猜测面试官会根据这些问题评估什么资质。面试过程的目标并不是挑出最有经验的应聘者,而是找到那个可以为公司带来发展的人。

长寿企业的秘诀在于兼容并包,就和其他任何一种多产、充实而又互相满足的关系一样。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