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像中鐵、中建、五大行這些國企不招三本生,基本要求都要公辦二本以上?

丿Top灬哈森


1)勞動力市場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連年大學擴招政策下,大學本科畢業生數量連年遞增,2019年更是達到834萬人,進入典型的買方市場,國家每年都把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而作為像中鐵、中建、五大行這類國企中的央企,自然是求職學生心目中的熱點和焦點,趨之若鶩。

2)三本院校中大多數是民辦院校,辦學時間短,科研力量弱,社會認可度差,學生入學分數低,與其他公辦院校有明顯差距,更不用說雙一流、985、211一類的知名大學。

3)如果把央企比擬成一個經濟人的話,衡量投入產出比,總體上選擇三本學生會少之又少……


遼寧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我對中鐵、中建的不瞭解,但我身邊有不少人在五大行工作。我認為五大行不招三本,是因為現在一本二本畢業生很多,而且他們當中想進國企的人也很多。

1,以前中專生都能進建行。我親戚當年是銀行中專畢業的,建行到銀行中專招聘,他當時通過了面試,一畢業就在建行做到現在。跟他一起畢業的同學,很多到了建行和人行。他說早年大學生不多,想到銀行工作的人沒現在多。拿著某名牌大學結業證書的學生,都可以進建行和農行,他們也是從畢業一直做到現在。

2,工資福利好、穩定的工作,就有很多人想去。人都想往高處走,往好的地方去。有一段時間,做外企的工資福利好,很多畢業生都想到外企工作。有朋友講起他所在的外企,是世界500強。他們校招只到985學校,還能招到各省市的高考成績名列前茅的985畢業生入職他們公司。可選的優等生多,他們根本不考慮非985和211的學生。現在做外企沒那麼受歡迎了,輪到國企業有很多可選的優等生,因為很多一本二本的學生希望到國企工作。國企只在一本生中挑選,就可以招滿了他們有空缺的崗位,所以能進國企的二本生非常有限,那更不說三本生了。而且,能讀一本的學生,在準備高考時學習力會更強、他們在高考中臨場發揮更好,憑這一點國企當然會優先選擇一本二本生。

3,其實,進了國企、銀行工作,也不一定是想象中那麼好。有一位學霸,中學時就是她所在地區的第一名,高考後高分進了上海一家很著名的985學校,學習非常熱門的專業。本科畢業後順利進了中國銀行,工作幾年常常加班,工作壓力非常大。她說覺得自己有命去掙銀行的錢,都沒命去花在銀行掙到的錢。實在沒法堅持 ,她辭職考研,讀她喜歡的專業,畢業後做些沒那麼辛苦的工作。


金魚每天進步一點點


這你可錯了,我就是中鐵的,三本出來籤的正式工合同。反而我們這屆學員只有一個體育碩士畢業的,其他都是本科畢業,二本居多,但是重點相當少,因為一般重點畢業的大學生很少選擇這類施工企業,工作地點不穩定(大多先分配到施工一線項目部,三五年就完工接別的工程),其次工資待遇不多不少,但相對於重點大學的畢業生來說一定覺得少。所以這類施工企業會招聘很多的普通大學本科生,而且每年大量招聘(工作1年後會有接近一大半離職)


烏雲下的光明


中建、中鐵作為國內施工企業的國家隊,一直以來都是土建類專業學生嚮往的就業去向,其中整個中建、中鐵系統中效益較好的中建三局(武漢)、中建八局(上海)、中鐵四局(合肥)也吸納了眾多重點高校的學子前去就業。

首先,以中建某局為例,其員工編制一般分為正式工、勞務派遣以及外聘三種,雖然三者在表面上同為中建某局的員工,但其招聘途徑和入職後的待遇都是完全不同的。

1.正式工,也叫自有員工,一般是通過校園招聘而來的一本(包括985、211高校)、傳統建築院校學生(部分是二本,如山東建築大學),目前後者佔的比例相當少;

2.勞務派遣,包括部分二三本院校的校園招聘學生,和專科院校的畢業生,以及公司社會招聘的部分員工;勞務派遣通俗意義上就是指你的合同是與特定人才公司籤的,屬於人才公司派遣到中建公司來工作的。

3.外聘員工,施工單位具體項目從當地或者臨時招聘的員工,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臨時工,大多數外聘員工項目施工結束也意味著合同結束。

三者中,正式工無疑是待遇最好的,也就是自己家的親兒子,五險一金是標配,工作起薪和將來的發展晉升路徑都是三者中最好的,因而以中建三局為例,實際上每年都會吸引眾多的985,211高校前去就業,其總部以及部分效益優秀的子公司招聘門檻是極高的,想成為這些單位的正式員工,公辦二本的學歷是完全不夠的,一般而言,985高校和部分土建類211高校(如長安大學、西南交大)的畢業生才是標配。

而除正式工以外的勞務派遣合同才是大部分公辦二本院校畢業生所簽訂的合同,與正式工相比較而言,一般來說沒有住房公積金,其他工資待遇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也有部分子公司在績效、節假日補貼的發放上存在著差異),當然職業晉升路徑上沒有正式工寬闊,但勞務派遣合同只要你足夠優秀,在公司工齡足夠長是有機會轉為正式員工編制的,不過這就看個人努力了。

外聘員工毫無疑問是三者中最慘的,項目結束後基本就要找下家,並且五險一金都不一定是標配。

所以題項描述上是錯誤的,實際上除了公辦二本之外,專科生也是有機會進入中鐵、中建等施工企業工作的,只不過絕大部分都為勞務派遣合同或外聘合同,在待遇和職業發展預期上都差正式員工一大截,如果是外聘合同,表現不好很有可能項目結束後就失業了。

所以綜上,想要成為中鐵、中建系統的正式員工,其學歷恐怕並不是公辦二本那樣簡單,其系統內效益好的子公司,如中建三局總承包,投資公司,甚至其部分職能崗位招聘門檻是985,211高校。而公辦二本高校的畢業生大部分是以勞務派遣的方式進入中鐵、中建系統進行工作,其待遇和職業發展路徑上相比較正式工會差一些。除此之外,專科生也是有機會進入中鐵、中建系統工作的,但大部分是以勞務派遣或者外聘合同的身份進入工作,其職業發展穩定性與待遇與前兩者相比較而言較差,不過現在這樣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當然,這裡所指的都是中鐵、中建系統中需要在施工項目上工作的工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施工員。如果是職能類崗位,學歷要求可能就得再上升一個檔次了。

附中建三局某公司的招聘要求:

說到底,學歷自始至終都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啊~

每天一分鐘,高校一點通~

更多有關高考、就業的相關問題也可在下方留言,或者點擊頭像查看我們過去的回覆。


高校一點通


樓主說錯了,是招聘的,但是崗位方面就不會給你畫大餅了。四大行不論地區發達與否,定向櫃員基本都只能招到3本的,四大行定向櫃員一般都是5-8年起,而且基本沒有轉崗機會,上面有人另說,有一些一開始還是勞務派遣身份入行,七八年才給轉正,當然一直不給轉甚至裁掉的也有,都是校招哦,不是說社招。這兩年銀行業下滑嚴重,櫃員職業愈發夕陽化,新員工辭職率太高,招聘困難,外加國家管控國企勞務工,各家銀行都開始有所改善。比如工,中,建已經是分崗招聘,櫃員崗就等於是以前的定向櫃員,無任何轉崗承諾,招聘條件會較低,雖然剛開始都是櫃員但管培生和營銷崗,科技崗有承諾轉崗期限,招聘少條件高。農行基本取消了定向櫃員,不過屬於畫大餅類型,扔給你個所謂通用崗,進去都是櫃員,無任何轉崗承諾,是全國唯一不分崗招聘的銀行,進去以後像脫櫃就基本上是各顯神通了,通用崗比以前的定向櫃員就是好在合同不會限制你不能轉崗,但並不代表你就能轉得了。當然其他三大行的非櫃員崗也不是真的代表你到期了真能轉的,都有運氣成分在。

農行鄉鎮網點多,市區網點招聘的很少,所以市區尤其是一二線城市要求會很高,一般都至少得是研究生。縣域和郊區校招是和市區分開排榜的,因為報名少,條件差一般都得下鄉不可能在縣城,所以基本上很輕鬆就能考上。給你舉個例子吧,2019建行川分校招,最後報名結果,省行本部個位數都崗位三千多人報名,成都分行市縣加一起只有區區三百多人報名,其他地市市區剛報名有過五十的都算多了,百分之九十的縣域崗0人報名。這個唯一的辦法就是調劑了,HR沒別的招,給你畫大餅,讓研究生去鄉鎮坐櫃,但這樣就是惡性循環,加高辭職率。

再就是銀行比較偏好本地人,所以不論學歷多高,不是本地人沒本地資源,基本上沒戲,這一點不論幾線城市都如此。

其實櫃員這活就是需要推銷產品的收銀員,現在很多大超市收銀員也得推銷購物卡,沒差別的,初中生就能幹。四大行一大半以上四五十歲的老員工其實真的就是初高中學歷,銀行中專畢業的都非常少。國外比如美國的所有銀行的櫃員都只要高中學歷包括四大行在美國的分行都是如此,人家知道本科生留不住也不會來,本科生起點至少是客戶經理,跟分別說研究生去坐櫃了。

即使在這兩年就業情況這麼嚴峻,四大行依舊新人辭職率高漲,只能靠卡人卡檔案不許辭職外加高額違約金限制恐嚇新人,好捱到下一波應屆生入職。

所以現在四大行也開始反省,迴歸本源了。2019年秋,春招,中行,農行首次取消英語成績要求,部分縣域放寬到大專生,中行2019春招更是繼續放寬至中專,嗯,沒錯,也就是所謂職高。並且重新開放定向櫃員社會招聘。已經是四大行校招幾十年來破天荒頭一回了。

至於銀行為何新人辭職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基本上沒有任何上升通道,基層網點年齡斷層嚴重,老油條坐等退休也不幹活,而且他們的資源基本上已經榨乾,機關部室又經歷之前四萬個億時的大幅擴招新人人滿為患,基層一堆研究生在坐櫃,一個月兩三千,尤其是男生基本上熬不住一兩年資源耗盡升職無望自己就走了。

再就是任務壓力過重,幾十種產品指標,賣不出去自己買,我隨便舉個四大行一季度的例子,保險十萬,金飾品三千,紙貴金屬三十萬,存款淨增日均一百萬(淨增哦有客戶取錢算你倒黴),信用卡六十張,這些都是每個人要自己掏錢買或利用人脈自己解決的(比如信用卡),還不算在網點大堂需要找客戶完成的任務哦!家裡沒有礦真不適合。

而且罰款項目奇多,各種監控,神秘人暗訪,襯衣露出袖口,罰款二百,抽屜忘鎖了一千,系統提示客戶營銷失敗五十,遠程授權業務被退回三千,反正是各種罰款項目,非常奇葩。壓力不是一般大。

再就是國有行,尤其是工行(客戶太多)農行(你懂的),客戶素質普遍不如外資行和股份制和,無理取鬧的,鬧事的非常多,櫃員非常受氣,基本上很難忍,因為過去銀行業黃金年代個人企業都是求銀行辦事,現在都倒過來了。過去也沒有監控,監管松,工資也是社會上等,沒任務壓力,社會地位非常高。現在新入行的應屆生就可憐了,一個月兩千三,任務多到喘不過氣,各種低三下四求人,雙錄高清攝像頭360度無死角盯梢,中午吃個飯都要被罵祖宗三代,忍氣吞聲,各種加班,外拓,培訓,考試,演練,升級,無雙休無節假日,請假難比登天,真的尤其是男生如果不是實在找不到工作那能熬過五年還不走那要不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都想不到別的理由


張斌940


這是一個偽問題。

不招三本是正常的,公辦二本都是層次比較低的。一般都是985/211高校,還需要英語、計算機等系列證書,以及社團、社會實踐等經驗,屬於優中選優。

像中鐵、中建、五大行這些國企都是對人才素質要求很高的單位。

與普通院校學生相比,名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會高一些,雖然普通院校中優秀個體的能力“比肩”甚至超出名校學生,是可能的,人數很少,所佔比例很小,不具有普遍意義。這裡所說的普通院校主要指公辦二本。

那為什麼基本沒有三本呢,那是因為

根據辦學性質的不同,將全日制大學分為公辦和民辦,其中公辦含一本和二本,民辦含二本和三本。由此可見,學校的管理從出發點來說就有了政府政策傾斜與私人資金傾注的不同,其辦學與師資力量理所應當地就有了本質性的差別,從起跑線就落後了別人一截,差距初顯。

某教育專家指出:“三本院校學費高昂,除了能考研之外似乎也沒什麼出路,找工作時,三本的畢業生和專科生一樣待遇。

所以回到話題。如果這些國字頭單位大量招入三本院校畢業生,才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公平的。


體制內斯基


沒有為什麼,當初選擇了讀三本,就該想到畢業後就業的窘境。大型國企、知名私企、事業單位人才引進等,一般都要求211、985高校畢業。各地區教師引進同樣如此,教育部直屬的六所師範畢業生選擇空間特別大,根本不愁就業。

可能三本的學生不服氣吧,憑什麼,花了那麼多錢,好不容易讀完了本科,最後就業卻成了大難題。是的,沒辦法,這就是現實,在抱怨的同時,好好想想社會對三本的歧視是否有道理。大學四年一晃而過,但這四年卻拉開了巨大的差距,好學校就是好,這是不爭的事實。學生呢?三本的學生以為自己很努力,卻不知自己心裡所謂的努力,比起名校的學生還差得很遠,目標不同、學習氛圍不同,努力程度自然不一樣。三本學生最好的選擇無非兩條,考研和考公職。準確地說,考研要考上好學校,就業的面才會真正的拓寬。再有就是考公職了,以考公務員的學生居多,但是考上的又寥寥無幾。

顯然,三本的畢業生常常陷入尷尬境地,不知怎麼辦才好。

準確定位,早做打算

大學軍訓開始,或者說高考成績出來之後,就要想好自己今後怎麼努力。如果選擇了讀三本,就要準確定位,早做打算。考研?如果選擇考研就早早準備,不是大三才開始慢悠悠地準備,請注意,不是大三才開始準備。我一同學從普通三本考到中傳,就是從大一起就開始準備。考公務員?同樣如此,要早早準備,是否報班、報哪個機構的班、考地市還是國家部委、考異地還是回家鄉,這些問題都要想清楚。接著就是紮實地努力,筆記、刷題、錯題總結。


為什麼要如此呢,因為三本學生本來基礎就不太好,要正視自己和別人的差距。不論考研還是考公,要面對的都是實打實的對手,要想脫穎而出,加倍付出是毋庸置疑的。

少玩遊戲,少看劇,多學技能

男生少玩遊戲,女生少追劇,多一些時間學點技能,尤其是實用的技能。最常見的就是辦公軟件的應用,熟練掌握操作技巧,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絕對有好處。我一同學去了保險公司內勤,做培訓課的PPT總是做不好,總是被批,如果早些時候就試著去做好PPT,工作後也不會很苦惱。此外,就是多考證,雖然含金量高的資格證書不多,也都有難度,但努力去考和想都不去想是兩碼事。

總之呢,不管多麼尷尬的現在,都是由任性而為的過去形成的,少一些抱怨,做好今後的打算。事實上,這個問題終究還是源於高考,那一次人生大考,真的很重要。所以,即將高考的孩子們,加油!


學與思共舞


其實不是這樣子的。

很多國企,尤其是好的央企,人家要求的不是公辦二本,而是211重點院校。

像題目裡這種只要求二本的,主要是因為涉及到工程、項目等需要出差、條件也比較艱苦,所以才降低要求,二本就可以。

其他很多單位,都要求211院校的。

比如,以中海地產為例。

中海號稱房地產裡的黃埔軍校,從裡頭走出的人是非常搶手的,以至於業界有一種說法叫“海盜計劃”,專門去“盜搶”那些中海出來的人。

2018年的時候,中海在北京上海重慶武漢南京等13個城市開始【海之子招募計劃】。

然後收取了簡歷差不多有44000份。

而招募的人數是多少人呢?

答案是350人。

淘汰率為99.2%,說是百裡挑一絕不為過。

而且,最關鍵的是,投遞簡歷的很多就是211院校的。

比如,我以前畢業的時候就曾經參與過這個【海之子招募計劃】,很幸運走到了終面,但是因為其他原因最終沒有選擇去中海。

我去面試的時候我就發現,來面試的幾乎清一色是211院校的,而且很多還是研究生。

2018年的招募中,進入展示評估環節的人數有6000多人。

我們可以看到,211、985院校的學生佔比超過80%,剩下的很多還是國外高校,甚至有哈佛這類。

可以想象,進入中海這樣的牛逼國企,你不是211的話,機會真的是非常的小。

所以,別說你是三本,專科,哪怕你是二本,甚至是一本(非211),很多好的國企、好的崗位,你連入門機會都沒有。


道理很簡單:做啥都講究個門當戶對,找工作、找對象都如此。應屆生太多,而人家單位牛逼,自然是精挑細選的,而學歷學校就是第一道非常直接且高效的門檻。


那普通二本三本學生就沒有出路了嗎?

當然,不是!

只不過,你要明白,剛畢業的時候,你確實是處於劣勢地位,尤其是你家庭普通的話。

這時候怎麼辦呢?

需要做好三點:

  • 第一,提前為畢業做準備。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尋找實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


  • 第二,踏踏實實,不要好高騖遠。剛畢業的時候,薪資真的不是特別關鍵,只要你是在一個還不錯的平臺,還可以的行業,做自己相對喜歡也擅長的事情,那就潛下心來,踏踏實實用幾年時間來提升;

  • 第三,瞅準時機,實現晉級跨越。在你有了一定的積累和準備之後,開始去外面尋求更多的機會,實現跨越和提升。

畢業這麼多年,見了那麼多人的之後(沒有上萬也有過千),真的發現,最終那些做得好的人,都是在一個方向持續積累,深入耕耘的人,而那些淺嘗輒止,在各個方向上都沒有自己的積累,或者原地踏步,總是做著重複性瑣碎工作的,五年八年之後就基本上都廢了。


以上,是個人真實感悟和觀點。

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馮起升


當你有錢了,你是去吃館子還是吃地攤?道理就這麼簡單,滿街都是大學生應屆生,同樣價錢,人家為什麼不買一本的?挑蘋果你還挑個大的呢。這是人才市場的自然規律,目前畢業生(今年本科畢業將近千萬)是供大於求的市場,用人方當然要招條件好的了。假設有一天,人才供不應求了,這些央企照樣也得彎下腰求你們二本進門吶。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央企只招公辦二本以上,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你的題目中招公辦二本這個信息不準。央企正式工普遍以本科以上為主,除非技術含量要求低的崗位,一般不招二本生。中鐵、中建因為涉及一些偏遠的工程項目,本科生不一定能招滿人,才有可能面向建築工程、土木工程等專業學校招聘二本生。五大行,很少有招二本生的,可能一些偏遠支行的櫃員需要招一點二本生吧。如果是一二線的央企招人,基本起步就是名校一本生了,稍微好的一點崗位,非985的研究生都不好意思投簡歷。主要是因為競爭太激烈了,導致學習水漲船高。還有一個原因,一線城市的戶口指標也要求是本科生學歷以上。

第二,央企招聘主要分為兩種員工,一種是正式合同工,一種是勞務派遣制合同工。正式工一般從事關鍵崗位,主要是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對人員素質要求比較高(自認為要求高吧),所以,把門檻設為一本是基本條件。勞務工,雖然給央企幹活,但不是央企的人,而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籤勞動合同,然後派遣到央企工作。按照勞動法規定,勞務工一般安排在三性崗位,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主要是保潔保安司機服務員和一線操作人員(工人)。央企那些基層操作工人,一般都是招職業學院的學生和一些二本三本的學生。勞務工的工資待遇與正式工相比要差很多,所以,要求學歷也不高。

第三,央企要優化人才結構,形成國際競爭優勢。市場競爭,終究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是人才隊伍的綜合實力競爭。比如,央企都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某某公司,如果與外企相比,我們的人才結構不如國際知名公司厲害,尤其是本科生比例不高。央企承擔著重大的經濟責任,覆蓋各種較為專業的領域,需要人才素質整體提高。所以,從一進門就要提高學歷層次,逐步拉高學歷比例,達到國際一流的學歷結構水平。

舉個例子吧。比如,我們公司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某某公司,到2020年,本科學歷比例要提高到60%、碩士要提高到20%、博士要提高到5%。原來的老人學歷都比較低,所以,從五年前就一律招985/211高學歷的了,目的就是儘快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職場火鍋


舉個例子,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

《學霸是怎樣煉成的》這檔節目中,一企業前人事經理直言:“離開招聘會後,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非985大學生的簡歷就丟到桌子上,被清理了。”然後就是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和她的辯論,這個學生不是畢業於985名校,投了150多份簡歷都石沉大海,這個學生問到:“都是大學畢業生,都沒經驗,985也沒經驗,您為什麼只用他們不用我們呢。”人事經理的回答才是重點:“你又不是我的親戚、我的朋友,我不瞭解你啊;你也不是我的老闆的孩子,我不認識你啊!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不用手邊的資源而去了解你並且把機會給你呢?”

是不是覺得很殘酷,沒錯,就是這樣。先不說五大行的招聘標準,至少大型施工央企招人肯定是二本起步,最本質的原因就是二本的學生都招不完,他們又不缺人,為什麼要去招三本。

學歷不代表一切,學歷也不等於能力。但是高學歷肯定是高起點,是一塊敲門磚,在大家都沒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更高的學歷肯定更容易得到企業的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