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作了著名的《七步诗》 鲁迅郭沫若作《反七步诗》各有何意?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一首诗。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自己,表达了对曹丕手足相残的不满,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在随后的民国时期,鲁迅和郭沫若两位大文豪相继作了《反七步诗》。

曹植作了著名的《七步诗》  鲁迅郭沫若作《反七步诗》各有何意?

一、鲁迅的《反七步诗》

首先,来说说鲁迅的《反七步诗》。《反七步诗》是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又叫《替豆萁伸冤》。原诗如下: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用白话文翻译就是,烧豆秸去煮豆子,豆秸在锅下哭泣:我被烧成灰却煮熟了你,正好去办酒席!收录在鲁迅的杂文《华盖集》里面。

曹植作了著名的《七步诗》  鲁迅郭沫若作《反七步诗》各有何意?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驱逐段祺瑞军阀政府派遣的校长杨荫榆的斗争,达到了新的高潮。1925年,北京学生集会,遭到北洋政府军警的镇压,死伤多人。同日,杨荫榆蛮横开除学生自治会职员许广平、刘和珍等六人,随后杨荫榆公开发表了所谓《对于暴烈学生之感言》,重施其诬蔑学生并为自己开脱罪责的惯伎。又以召开所谓"紧急会议"之名,大摆筵席,请客吃酒,进一步勾结拉拢。于是《晨报》上就出现了汪懋祖的所谓《致全国教育界》的意见书,不仅鹦鹉学舌,对学生大肆诬蔑,而且颠倒黑白,对杨进行无耻吹捧,鲁迅从一开始就站在革命学生一边,他亲自起草了《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又写了《"碰壁"之后》等檄文。

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泣的是萁,不是豆,因为在"煮豆燃豆萁"的过程中,化为灰烬的是萁,因此鲁迅要"替豆萁申冤";豆则由生变熟成为佳肴,正好用去办"教席",供汪懋祖等人享用,借以讽刺杨荫榆办酒席请汪懋祖等人阴谋加害学生。鲁迅的《反七步诗》针锋相对,,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写于1943年。郭沫若一气呵成地写作成了《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原文如下:

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锅里煮着豆子,豆茎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

曹植作了著名的《七步诗》  鲁迅郭沫若作《反七步诗》各有何意?

郭沫若在《论曹植》中,一方面,肯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指出他的多项不足,诸如骄纵任性,恃才傲物。历代被人传颂的曹植的神来之笔《七步诗》,郭沫若则认为"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他愤愤不平地写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诗意,兄弟不合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郭沫若本身就是一个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创作的这首《反七步诗》,也有人指责是颠倒黑白,自作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