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爷手里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聊聊老北京的养鸟风气

我们国家饲养观赏鸟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

北京一地饲养观赏鸟发端大概在明末,清朝时达到鼎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清朝时期有一首童谣:“贝勒爷手里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

以八旗子弟为首的富贵闲人们有大把无处消磨的岁月,有些人几乎把所有热情都倾注在了鸟这种小精灵上。观赏鸟的种类繁多,讲究复杂,就连饲养鸟的器具如鸟笼、鸟架、鸟食罐儿,都从器物变成了文玩。

“贝勒爷手里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聊聊老北京的养鸟风气

18世纪英国鸟音钟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老北京的观赏鸟大概分为北鸟、南鸟两种。北鸟主要听的是动听的鸣叫声,南鸟主要看的是优雅的姿态。北鸟主要有靛颏、画眉、百灵等,南鸟则主要是鹦鹉。

南鸟挂在闺阁里为少妇长女们解闷使用,八旗子弟饲养以北鸟为多,而个人对于饲养什么鸟又术业有专攻,所谓“张飞玩儿虎伯拉——什么人玩儿什么鸟”。

这群人平时主要的集会地点是各种大小的茶馆,因此产生了无数的故事。

“贝勒爷手里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聊聊老北京的养鸟风气

清乾隆 描金竹制楼阁式大鸟笼(图片 | 搜狐网)

老北京的旗人们有多爱鸟呢?

老舍在《正红旗下》里提起主人公大姐的公公养鸟的“光荣”历史:

“无论冬夏,他总提着四个鸟笼子,里面是两只红靛颏,两只蓝靛颏儿。他不养别的鸟,红、蓝颏儿雅俗共赏,恰合佐领的身份。只有一次,他用半年的俸禄换了一只雪白的麻雀。不幸,在白麻雀的声誉刚刚传遍九城的大茶馆之际,也不知怎么就病故了,所以 他后来即使看见一只雪白的老鸦也不再动心。”

由此看来,养着什么样的鸟儿、鸟儿是不是出类拔萃,不仅是种爱好,还关乎“旗人大爷”们比生命还重要的脸面。

“贝勒爷手里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聊聊老北京的养鸟风气

红靛颏(图片 | 搜狗图片)

如果说这位佐领老爷爱鸟更多出于面子,下面这个故事里的老者真可称“视鸟如生命”。

清朝末年,前门外椿树二条有一位正蓝旗蒙古的老先生辞职养鸟——他辞职以前是位印务章京,三品官。有一次这位老先生养了一只叫声独树一帜的蓝靛颏,不断有人来求购。先有人许给他一个挂名的二品官,后有人许给他一百两金子,老者坚辞不受。结果这只他视若拱璧、“倾国倾城”的鸟儿不到半个月竟然步了上面那只白麻雀的后尘,径自病故了。老者痛不欲生,把死鸟揣在怀里两个多月,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用木匣子装起来送到安定门外柏林寺塔院安葬。

爱一种动物爱到这个程度,确实也算登峰造极了。

“贝勒爷手里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聊聊老北京的养鸟风气

清宫旧藏 木制金漆鸟音笼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事必躬亲自然能从养鸟中获得乐趣,但当时的有钱人多是雇人专职养鸟,这种人被称作“鸟把式”。

养花者自然被称为“花把式”,所以我的理解“某把式”是在某行业很懂行的人。这种“把式”利用自己懂行蒙骗主人钱的非常多,以养蛐蛐儿者为最,这个我会另文说明。

鸟把式中也有很多“偷手”。京剧花脸大家金少山爱养靛颏,一掷千金。养这种鸟最怕的是“脏了口”——发出奇怪的叫声。鸟把式故意使鸟叫出这样的声音,骗金少山说:“三爷,这鸟叫绺绺啦!”金少山心里一腻歪,说:“撒了吧!”告诉把式把这只放走,再买一只。鸟把式就把这只鸟的毛病板过来,假装重新买了只鸟儿。金少山在这种问题上极其稀里糊涂,从来没有发现过。大概他发现了也并不在乎。

“贝勒爷手里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聊聊老北京的养鸟风气

左起京剧名家梅兰芳、汉剧名家余洪元、京剧名家金少山(图源戏剧网)

自己养鸟也好,委托别人养鸟也罢,总是为了一个高兴。

北京曲剧《茶馆》里的松二爷落魄之后有这么一段唱,夸奖他的黄鸟儿:

“这可是北京城的独一份儿,它能够叫出全套的七字炸音儿。妻死后儿女们不孝顺,只有这黄鸟一个儿跟我亲……它为我叫出了风柳五湖春。”

是啊,那啾啾的叫声虽然不是人言,却能穿越时间,带给喜爱它们的人以快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