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的最大貢獻,是小品、二人轉還是影視劇?

讀劇慧眼


別人的回答不乏精彩的。我只是說一點趙本山,整合二人轉隊伍之前,東北二人轉是個什麼狀況。其實那個時候也不僅僅是二人轉,全國的戲曲都遇到了時代的衝擊,人們都喜歡聽音樂,不再喜歡看戲,特別是不喜歡到劇院劇場裡邊去看戲。甚至於所有的曲藝類別都遇到了這個問題,比如說什麼評書了相聲了,各個戲曲都一樣,劇場遇到了很大的生存問題。而生活艱難的二人轉演員們為了能夠吸引觀眾,只好把本應通俗的二人轉表演低俗化,黃化。畢竟這樣更容易吸引觀眾嘛,時間長了,這種影響就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越來越大。最後發展到什麼程度呢?大家可能會發現二人轉演員的表演有一個特點:著裝有些暴露,不只是女演員,男演員也是。這個就是低俗化的其中一個表現。很多庸俗的東西,由於標準也不那麼清晰,這裡也不多舉例子,但是黃化的這種例子是很多的。比如曾經在某劇場就上演過這樣的橋段:男演員本來飾演的角色是要有鬍子的,可是上場的時候卻沒戴,女演員這時就問你怎麼不帶呢?然後男演員說沒帶不怕,我給你變一個出來。然後伸手到女演員的裙子裡,說這裡毛多,然後抓出了一副唱戲用的鬍子來(那個道具有專門的名稱,不叫鬍子。)

像這樣的表演越來越多,二人轉裡邊那些比較正經的那些內容,還有一些什麼像拉場戲之類的就沒有了表演的機會。演員也不演,觀眾也不愛看,觀眾連這種低俗的都不願意看呢,那種就更不願意看了。

趙本山這時候已經火了,也有錢了。他此時所做的事情,就是整合招攬這些民間的二人轉演員,幫他們解決生存問題,同時淨化二人轉的表演。這樣二人轉,雖然沒有恢復到原來的原汁原味的樣子,但是其碼他又成為了一種通俗的民間藝術,而不是低俗的表演了。(這裡要搞清楚一點是二人轉這個曲種和其它的曲種比如京評越黃之類的不同,那些曲種會給人一種“高雅”的感覺,但二人傳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是紮根在平民大眾中間,是徹頭徹尾的俗文化,但這個是通俗,不是三俗)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趙本山手下的這些人,有的時候會有人出現一些生活不檢點啊個,行為不好啊之類的,其實也是當年在窘迫的生活中所留下的一些惡習。


俯首中的孺子牛


這道題我本來不想回答,可是看了其他作者的回覆後,有些話不吐不快,借個地盤發洩一下。

都說趙本山的小品抹黑了農民,抹黑了東北人,他的二人轉低俗,粗陋不堪。他的個人品質怎麼樣我不清楚,我們誰也沒有接觸過,只說他演繹的小品。我就想問一句:趙本山為什麼能連上十幾年春晚?為什麼人人都曉得有趙本人這個人?難道說央視的導演都是瞎子,看不出小品優劣?

全國人民不叫好,電視臺就能年年讓他上春晚?為什麼能紅?難道就指望東北這點人能把趙本山捧的人盡皆知?我想東北人還沒那麼大的能力吧。就像姚明的廣告詞“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一樣,沒人喜歡他的小品,那它還會存在嗎?趙本山原本就是一個走街串巷的藝人,他接觸的都是農民,他只不過把農村大大小小的故事放大了展現在觀眾面前。現在的網絡上很多人就是一天閒著沒事幹,聽風就是雨,人家說好,他就奉為神,人家說不好,他就踩在腳下。問問自己的心,十幾年前沒手機沒電腦的時候,年三十大傢伙看春晚時最想看的是誰?最期待的又是誰?《昨天今天明天》我一直認為這是最好笑的小品。

再說說二人轉,這個我承認,確實有些二人轉真的不雅,但是大多數二人轉還是不錯的,開一些無傷大雅的小玩笑也很正常,活躍氣氛,單純的二人轉正戲看的人實在不多。就像被譽國粹的京劇是不錯,可惜又有幾個人能聽懂能聽的進去,愛看的畢竟是少數。

抹黑東北人的不是趙本山,而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app某手,很多人為了吸引人的眼球,什麼事都做,毫無底限,作為一個地道的東北人都看不下去,裝瘋賣傻一無是處。

至於你們說的陳佩斯也的確對小品做出巨大貢獻,他是第一個把小品帶到春晚舞臺上的人,可惜他退出春晚舞臺太早了,沒有後續作品的支持。而趙本山才是真正把這門藝術發揚光大的人,至於他的那些徒弟不提也罷,沒啥嚼頭。

喜歡的東西就多看幾遍,不喜歡的就不看,別看小品時哈哈大笑,過後把人指責的一無是處,這種人是不是就是所謂的“鍵盤俠”。

我在頭條上也上傳了一些小品和二人轉,東北的居多,經常有人評論說俗的,我還是想問問:標題上明明寫著東北搞笑二人轉,你為何要點進來看一會兒呢?還是說只是想罵一句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呢?題目上寫著正戲時你怎麼不進來給個贊呢?

今天把話說出來痛快多了,想噴的人就噴吧,我做好思想準備了。


午夜v尋夢


趙本山在小品、二人轉、影視劇都有不小的貢獻。在這三者中,趙本山小品的貢獻最大,也是最讓人津津樂道的。

本山大爺的小品當年那可是無敵的存在。我們每年春晚等的就是本山大爺和馮鞏大爺的節目。其他的節目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我們知道也沒啥看頭。但是,本山大爺的小品那是必須看的,看春晚就是奔著本山大爺去的。你就能知道本山大爺的小品有多厲害。

本山大爺的小品之所以這麼厲害,離不開他的得力搭檔。我們知道本山大爺有幾個好搭檔,那就是範偉,高秀敏,何慶魁。前兩位跟他組成小品舞臺上的鐵三角,叱吒小品舞臺。後者給他創作小品劇本。有了這幾位,本山大爺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經典作品,讓我們領略了東北的幽默,也讓我們學會了無數搞笑金句。趙本山和範偉,高秀敏的配合天衣無縫,是絕對的小品王。

後來三人因高秀敏的離世而解散。趙本山最好的小品時代隨之過去,迎來的是趙本山跟眾徒弟搭檔的時代。趙本山不愧是小品王,跟誰搭檔,依然能夠帶給我們歡聲笑語。跟徒弟們搭檔,依然給我們帶來好的作品。跟宋丹丹搭檔得時候,也給我們帶來了好的作品。就這麼說吧,趙本山無論跟誰搭檔,風頭不會被搶走,依然是主角。所以,趙本山對小品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貢獻。

綜上,趙本山對於小品的貢獻巨大,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小品時代,是當之無愧的小品王。




至尊寶不是周星星


小品、二人轉和影視劇,都是趙本山曾經做出很大貢獻的領域。三者相比較,趙本山做出更大貢獻的是小品方面,二人轉方面也做出很大貢獻,而影視劇方面肯定是最弱的。

先說小品。

趙本山1990年起開始參加央視春晚,到2011年之後淡出舞臺,除去1994年特殊情況,其他年份每年一個小品,一共表演了20多個作品。說起來除春晚以外,趙本山也在遼寧衛視春晚和《綜藝大觀》等節目中表演過很精彩的作品,比如《有錢了》、《相親2》、《不差錢2》,但總體來說還是央視春晚的作品總體水平更高。

在趙本山之前,春晚小品王是陳佩斯,趙麗蓉也由於觀眾尊老敬賢而備受關注,而當趙麗蓉去世、陳佩斯淡出春晚之後,趙本山時代來臨,每年一個比較精彩的小品,讓他成為那時候名副其實的小品王。趙本山的小品塑造的都是東北人,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東北文化更多為全國人民所知,很多東北話更是由此成為普通話,比如忽悠和嘚瑟,改變了很多人的話語習慣。

再說二人轉。

趙本山是二人轉演員出身,早些時候他人微言輕,但當小品在春晚打響之後,他可是有意識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改造二人轉,去除其更為粗俗的部分,打造出所謂的綠色二人轉,並興建多個劉老根大舞臺,讓更多人體會到二人轉表演的魅力。

還有影視劇。

趙本山早年出演過《一村之長》等喜劇片,後來他開始自己拿起導筒拍攝影視劇,《劉老根》、《馬大帥》都曾經風靡一時,打造出劉老根、馬大帥、藥匣子、範德彪等典型喜劇形象。

如果說這三方面的成就,小品成就無疑是最高的,曾經創造出喜劇小品的巔峰,只是目前趙本山已不方便再出演,要說影響持續時間最長的應該是二人轉,如今瀋陽的劉老根大舞臺依然頗受歡迎。



鄭捕頭


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趙本山都是曲藝界、娛樂圈繞不開的那座山。他的影響力非一般藝人可言,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他都是有貢獻的,而具體到三大業務板塊而言,我認為:

趙本山貢獻最大的是改造推廣了二人轉,而非小品,更非影視劇!



很多人或許不認同,本山大叔的小品名滿天下,你居然認為不是他的最大貢獻?是的,與其說他成就了小品,不如說是小品成就了他!

為什麼說趙本山貢獻最大的不是小品?原因有二:

第一:趙本山不是首創

小品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喜劇形式,毫無疑問是從春晚開始的,而第一個把小品帶上春晚的是陳佩斯朱時茂。《吃麵條》紅了,從這時候開始小品逐漸為大眾所接受。普及了小品這種藝術形式的不是趙本山,所以,迄今為止,究竟誰才是“小品之王”還存在爭議。

第二:初期春晚小品趙本山並不是領軍人物

雖然趙本山上春晚也不算晚,第一個有反響的作品是90年的《相親》,但是真正靠小品大紅,是從2000左右《昨天今天明天》以及《賣柺》系列開始的。而在這之前,陳佩斯、朱時茂、宋丹丹、黃宏、鞏漢林、趙麗蓉、侯耀文等都比他強。



確實後期來說趙本山是一枝獨秀,以一己之力撐住了小品的臉面,但是這和陳佩斯朱時茂趙麗蓉等人因各自原因退出和淡出舞臺也有很大關係,可以大膽的說一句,如果陳佩斯朱時茂沒有與央視產生糾紛,現在的小品之王還真不好說。

趙本山小品的能走紅和眾多強勢人物退出留下了市場空檔有很大關係。

當然,這並不是否認趙本山對小品的貢獻。但是這一切與他對二人轉的貢獻相比,那就算不了什麼了。

因為趙本山是憑一己之力推廣了二人轉。

趙本山原本就是東北二人轉演員,二人轉這種表演形式原本侷限於東北,並不普及。正是趙本山在春晚小品中運用了二人轉元素,才讓東北以外的百姓逐漸接觸到了這種藝術形式。

但是同時早期的純正東北二人轉相對來說比較“粗俗”,並不是很適合更大範圍的市場。正是趙本山提倡“綠色二人轉”,並建立了劉老根大舞臺,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逐漸向全國範圍推廣,二人轉才有瞭如今人人皆知的地位。如果沒有趙本山,二人轉很難走出東北。



所以說,趙本山對二人轉的普及,遠超小香玉對豫劇,魏明倫對川劇,白先勇對崑曲所做的貢獻。

所以說,趙本山貢獻最大的是二人轉,而不是小品,也不是影視劇,即使小品成就最高。

而趙本山的電視劇,或許對趙本山來說賺錢是最多的,但論貢獻,和他的小品也比不上,更不用說和他對二人轉的貢獻比了。


電影基本法


趙本山的貢獻是他把那些在田間地頭給農民唱小曲,說段子,講笑話的人請上了舞臺。人們不是經常說人活著最重要的是快樂嗎?趙本山帶給很多人的就是快樂。什麼是低俗?腐敗分子被抓起來之前多數擁有那種所謂的高雅,不少被抓起來的前幾天還在臺上反腐倡廉掃黃打非呢。二人轉這個群體始終是被那些高雅的人看不起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裡的人如果有了毛病是絕對不會躲過被打擊的。但是這些被稱為低俗的二人轉演員的花邊新聞卻很少,雖然沒有人做過統計,但是從網絡上不難發現,二人轉群體的出軌比率遠遠低於高雅的群體。在很多問題上二人轉群體的所謂低俗是舞臺上的一種表演,而那些所謂高雅的人是在臺下實際操作。應該承認二人轉圈子整體的文化程度偏低,語音表達上與那些所謂高雅的人不同,比如,二人轉管出軌叫破鞋,高雅人的說法叫情人。二人轉管那啥叫幹,高雅的人稱那事叫上床。都是一回事,說法不同。以前那些高雅的人看不起二人轉,可能連侮辱的話都懶得多說幾句。趙本山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二人轉有了龐大的市場,富起來的二人轉讓那些高雅的人不平衡了,原本的不屑一顧變成了說三道四。其實大可不必,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籮卜白菜 各有所愛。讓英國女王聽崑曲估計她也鬧心。所以不要變著法罵趙本山,


同行1970


最早知道趙本山,是看中央臺專題片《東北出了個趙本山》。

趙的表演滑稽幽默,風趣好笑,第一次看到那麼搞笑的節目,感到新奇,從內心深處覺得他是個人物,不愧為東北“小品王”。

及至後來,每到春晚節目,等著盼著他出來,看過笑過後再睡覺。年年如此,形成了一種習慣。他的小品來自基層,來自民眾,貼近生活,有感染力。不像近來一些小品,胡編亂造,費半天功夫也難博得觀眾咧嘴一樂。

比起他的小品,趙本山的電視劇和二人轉都在其次,影響力遠不如前。

既然被稱為“小品王”,就已經認可了他的成就,何須多說。


舌動非不生5406


趙本山最大的貢獻,既不是小品,也不是二人轉,而是摸黑東北人!正是趙本山,把東北人摸黑成,不是傻子就是弱智!難道不是嗎?


高帥獨缺富


是什麼不重要!關鍵是能不能給我們帶來歡樂!高山流水有麼?沒有的話,下里巴人怎麼了?有多少男盜女娼的還正襟危坐,大言不慚?!


清淨能為


總的來說就是國家的意識形態變了,人們沒有政治思想,只要逗樂管它什麼作品都能上舞臺,看看趙本山帶的那些徒弟,尤其是小瀋陽有一部正能量的作品嗎?除了娘炮腔就是坑蒙拐騙,真可為什麼師傳出什麼徒弟。要說趙本山最大的貢獻就最帶出了一群上不了檯面的民間藝人,登上了大雅典堂,佔居了中國的主流舞臺,這也是近幾十年為什麼沒有好的文藝作品和優秀的演員,因為正派的不吃香,油頭畫面,奇形怪態的說紅就紅了,看看過去老藝術家的言行舉止,和創造的優秀作品,那是經得起時代檢驗的,是能流方千古的。今天有嗎?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