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恢复高考时,那些当年考上大学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流的泪水123


第一,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

由于“文革”期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中小学教育有名无实,各省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且准备时间有限,此次高考遂实行各省自主命题。

当时文理科都要考政治、语文、数学三科(各100分),文科另考史地(即历史、地理,满分100分)理科另考理化(即物理、化学,满分100分);英语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

1977年,报名考生人数573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 .7 % 。

以北京来说,四科总分及格,达到240分的有32127人,占考生总数的20%。北京当年最低录取线260分,共有9555名考生被大学录取。

第二、恢复高考的1977年哪些人参加了高考?

老三届和1971年至1977年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

老三届是指我国1966年在校的1966届、1967届、1968届三届初、高中学生。在我所处地区,在校就读的老三届学生最迟于1970年全部高中毕业。1966年六年级小学毕业的学生,有在读的于1971年高中毕业。到1977年恢复高考时,除了老三届学生还有七届高中毕业生,当然还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考生。

第三,关于“1977年高考改变命运”和“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命运的拐点!”,“当年那次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我们的人生道路,从此就走向了不一样的方向,”请问:哪一年考上大学的人和高考不是这样子的?

第四,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那一年,报考人数多,能考上大学的,是在当时的水平(这个可以看看当年的考试大纲、采用百分制的高考试题和2018年北大校长的致歉信中了解)中择优录取。

2018年时任北大校长在1966年是小学五年级,1977年考上北大。他不是老三届的学生。

第五,就拿菏泽市来说,1977年高考报名者中既有“文革”期间的历届高中毕业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文革”前的“老三届”毕业生。菏泽市档案馆中的资料显示,当年的报考人数是80686人,其中报考大专(含本科)的为26761人,报考中专的为53925人。在学业荒废了十多年之后,他们都渴望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年的高考阅卷工作是分地区进行的,在高考之后,地区招生委员会从全区抽调了409名教师进行集中阅卷。由于基础差,复习时间短,考生的文化课尤其是数学和理化成绩普遍较差。记者从一份当年的考生成绩统计表中看出,高考数学成绩在80分以上的全地区只有2人,而人数最集中的分数段为20-30分,有1万多人,0-10分的有3000多人,有的考场甚至全场数学试卷全是0分。

网上就有《1977年高考试卷有多难?看完试卷后,学渣:我也能考清华!》等文章,所以,事实上1977年考上大学的不可能都是学霸!



物理佬75957


1.有理想的人

2.有道德的人

3.有文化的人

4.有纪律的人

5.有关系的人

6.有想法的人

7.有早知道消息的人

8.有想碰运气的人

9.有不想一辈子这么过的人

10.有愤青的人

11有穷人

12有富人

13.有健康的人

14有有病的人

15.有被时代抛弃的人

有所有的人。。。

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高考,很多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因为高考,千千万万人的命运被改变。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无数的人通过高考,走进大学,走进新的人生,走进新的时代,走进是世纪。

愿大家都安好!


李木三皮


文革11年没有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报名570万,当年录取了27万。报考的有应届毕业生和11年积累的大量高中毕业生及部分初中毕业生。实际最强的是1966年毕业的高中生,其次是1966年上高二、高一、初三的同学,应届毕业生实力较弱。当年大学一个班的同学年龄跨度约15岁,因为1966年高三毕业生是12年制,而1977年的高中毕业生学制是9年。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高考也改变了中国!


王学森高中物理


知青较多。年龄也较大,或者较较小。


万磊说事


1、民办教师。2、下乡知青。3、老三届高初中毕业生。4、爱好学习能吃苦的农民青年。


新的中國


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记律,特别能努力。


你大爷刘树


就是那年那月那些人。


风中的承诺22486650


那些当年考上大学的人,现在都比较牛逼了,一般都是处级的人物了,在单位也工作几十年了,有经验,过得风生水起


冯小二哈哈哈


有农村的,有城市的,等其它都是积极向上的人士,都是中国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