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重点大学本科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大海啊大海sd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意味着除了1966年文革到1977年有11年的现代教育空白期,当时的知识分子还被安插在农村生产队,而1977九月恢复高考到1979年6月只有不到2年的学习时间。

假设一个正常人家的孩子,以现在学生年龄为参考,9岁跟着下乡当知青的家人去到农村,并且坚持学习,20岁参加高考并且获得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哪怕学习的只是某方面知识(不考虑专业),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方面的专家,最差也能混个老师教授级别的称号,因为上面提到同年龄的孩子都在放牛打草,并且只有两年的时间准备高考。能坚持学习并参加高考的人也不多,获得重点大学本科已经超越99%的同龄人了(注意:这里只提同龄人,原因如下)

当然,假设具有局限性,当时知识体量跟今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因文革造成了中学生滞留学校,到1968年中国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初、高中学生(即“老三届”)一起毕业的奇景。这年的冬季起,插队模式就成为上山下乡的主要模式。人数规模之大、涉及到家庭之多、动员力度之强、国内外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绝后的。

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穹顶炯月


我是1985年考上北京大学的。我认为30年前考上重点本科的,水平也还是重点本科,不能说是硕士或清北。

那个时候虽然报考的人数、招生的人数、录取的比例,比现在小多了,但是那个时候学习的深度、科技的手段、教育的理念、学生的视野,实际上跟现在是没法比的。

考上重点本科,并不意味着今后就一定能够取得比一般的大中专生强多少。特别是在情商方面,从商或者从政,更是与所考取的学校关系不大。当年我们文科班,从政最多的居然是大专学历的岳阳大学(早已经并入湖南理工学院):省政研室副主任、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残联理事长。就是经商的,现在业务做得最好的,也是两位岳阳大学的同年级同学,现在也都是市人大代表。我考上北大,并没有从政,也并非是干的最好的,当然总体而言还对得起人。

我的高中母校,考上清华北大有100多位了, 而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有近10位,有部分是重点本科,也有一般本科的,却没有一个是清华北大的。

18岁考上重点本科,只代表高考阶段性取得的成绩。如果上大学、毕业后,没有选准目标、继续奋进,就会被非重点本科的其他人迎头赶上、乃至超越。


科普rensen


个人认为,30年前的重点大学本科应该相当于今天的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的水平!

首先,应该从方面重点本科学历的学生比例和今天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相比较,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从原来的稀有人群变成了大众人群,而重点本科的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重点本科的学生在今天仍然是很牛逼的存在,更何况是30年前呢!

其次,从能力水平上来看,当年的大学生都是从众多考生中选拔出来的,都甚至自己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大多都是刻苦学习,更何况当年没有手机和网络,所以也不会有那么多时间沉浸其中,而相比于今天,当年的前辈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所以可以看出当年重点本科大学生的珍贵性!

最后,从两者的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分析,前者方面都能算得上国内的顶尖人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算得上国之栋梁,而今天有如此地位的可能也就是研究生及博士生了,并不是说大学生不强,而且相比之下,能力略弱。

综上所述,30年前的重点大学本科生应该相当于今天的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



逗小旭


从考试难度来讲,当年能考上重点本科的应该相当于现在前十双一流高校双一流专业的难度,过去重点本科招生人数少,考上本科不容易,考上重点更难,但是现在考上前十高校的优势专业也是万里挑一,能考上的同样是人中龙凤,前程无忧,难度应该差不多!

从学习深度来说,当年重点本科大学生人少,教授指导机会更多,所学知识要更认真扎实,但知识体系正处于新旧交替和计划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其所学知识可能没有现在新和广,大量知识是计划经济时代产物,学了没用的或者落后时代的也不少,因此正好面临新知识体系建立的大好机遇,这一批大学生毕业正好成为各个行业知识体系的中坚力量和带头人,又赶上国家重视学历的高潮,所以更易出成就,多数成为单位领导或者技术专家,时代造就英雄,现在即便是清华博士毕业也很难有那么好的条件,总的来说,他们很棒,但不必要神话这一代人。


智勇峰智慧探索


个人观点,30年前的重点大学本科应该相当于今天的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的水平!

首先,应该从方面重点本科学历的学生比例和今天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相比较,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从原来的稀有人群变成了大众人群,而重点本科的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重点本科的学生在今天仍然是很牛逼的存在,更何况是30年前呢!

其次,从能力水平上来看,当年的大学生都是从众多考生中选拔出来的,都甚至自己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大多都是刻苦学习,更何况当年没有手机和网络,所以也不会有那么多时间沉浸其中,而相比于今天,当年的前辈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所以可以看出当年重点本科大学生的珍贵性!

最后,从两者的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分析,前者方面都能算得上国内的顶尖人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算得上国之栋梁,而今天有如此地位的可能也就是研究生及博士生了,并不是说大学生不强,而且相比之下,能力略弱。

综上所述,30年前的重点大学本科生应该相当于今天的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


韩国东明大学


这个没法比较,但从录取率可见一斑。我1978年参加高考,全国报考逾700万人,重点本科录取7万人,录取率1%。


yyzouli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可激励自己,不可单纯比较。张飞和岳飞到底谁厉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