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音樂的人可以評價音樂嗎?

邵世敏


不懂音樂的人可不可以評論音樂?不懂做菜的人可不可評論菜是否好吃?不會做衣服的人可不可以評論衣服是否好看?答案都可以,難道說衣服只賣給設計師,菜只允許廚師品嚐嗎?同樣音樂難道只限於在音樂學院來聽嗎?現在隨著網絡科技的發達,全民,唱吧,戶外直播,甚至火山都有了K.歌功能,喜歡唱歌的人不單單隻有專業的學者,普通人也有喜歡音樂的權利,雖然我們五音不是很準,但是對音樂的熱情是沒人可以阻擋的,一首歌我們不懂音階音準,但是我們知道好聽不好聽,喜歡不喜歡,喜歡的歌我們會去模仿,會去翻唱,全世界懂音樂的人有多少,專業人又有多少,一首歌紅遍大江南北少不了我們普通人的推動。


V煙燻色素錦流年


創作音樂的人

一個自閉患者

每天都把自己鎖在屋子裡

只有一臺鋼琴

而他從未彈過任何一曲音樂

他每天做的事就是每天按一個鍵

就這樣一天一天按著直到鋼琴聲消失

直到第二天,屋子被推開他已經自殺

他只留下鋼琴臺上的一個曲譜

而他到死都不知道房子被推開時屋子外有多少人

曲譜上寫著:我害怕他們覺得不好聽,我不敢,我害怕吵到他們,可是我想得到掌聲,可是我的身體不給我這麼做,我想給上帝彈首曲子。

這首曲子就叫做《音樂》

到現在為止每天都有人在聽音樂無時無刻,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快樂、輕鬆。

我想創作音樂的人想看到的是我們快樂,但是你不評論,他怎麼知道他的音樂好不好聽。

《音樂》是人創作的而不是上帝。


情感美文綜合體


這個問題看著好“刺眼”,什麼叫不懂音樂?我們先來討論討論什麼叫音樂吧,音樂的誕生起源我想是,來源於古代勞作的大眾,它最早期應該產生於人們勞作時,隨意“喊兩嗓子”以解疲勞,再伴隨勞作工具的打擊附和。感覺這種方式能減輕疲勞調節情緒,甚至有情感交流的作用,隨之慢慢演變為一種原生態的“音樂”。最最早期的“器樂”和“聲樂”應產生於宗教的各種儀式,再經過演變再走進皇家貴族家庭,為他們娛樂欣賞。但這並沒影響原生態的“音樂”發展和延續。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作曲家,當他們在創作音樂時,很多靈感和啟發都來源於民間原生態“音樂”。比如肖邦的作品,很多元素都來源於波蘭的民間樂曲。中國的古典音樂更是來源於民間各地方,以廣東民樂為代表。即使中國的國樂代表茉莉花、二泉映月、梁祝,哪一首不是出自廣大的民間?

難道非要普通中國農民能聽懂貝多芬、巴赫、肖邦、德彪西,讓波蘭普通勞作者知道中國的茉莉花、二泉映月、梁祝背後的故事,才算懂音樂?不同的音樂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要說非要完完全全搞明白它的樂理、它的文化背景、演奏技巧,那是音樂研究人需要搞懂的。普通聽眾只要找到自己聽覺的喜好就好,蘇浙一帶的老伯、阿婆我相信一聽就知道二泉映月和茉莉花的區別。面對波蘭民眾,你一放肖邦的作品,我相信他們十有八九都知道。

我以前回答另一個問題時,有過這樣一個觀點,“真正能堪稱偉大而經典的音樂,一定是受廣大人群推崇,能和廣大人群產生共鳴的音樂,這是偉大而經典音樂的共性,它能跨越地理、民族、國家、人群、階層,能穿越時間長河而流傳。這樣的音樂,又有多少人對它沒感覺呢?”

“貝多芬的交響樂”、“莫扎特的平均律”、“肖邦的夜曲”“中國的茉莉花”,這些經典,有幾人聽見他們時會沒有感覺,會沒有內心觸動。當然也許有些人會不知道他們是什麼音樂,出自誰的創作,這重要嗎?用大白話說,好聽不好聽就是他們最好的評價。

如果只服務於一小部分人的“藝術”不叫藝術,音樂也一樣。偉大的藝術都是來自最廣泛的人群,否則它無法流傳。若無法流傳推廣,當然方式也成不了“經典”。它只能算一小部分人的生活癖好罷了。

一種音樂形式,或一曲樂曲,一首歌曲,好與不好,就看它能不能在廣大的“不懂”音樂的廣大人群中流傳推廣。如果再好的音樂沒有聽眾,沒有人傳唱,那還是把它扔進垃圾桶吧。所以我認為廣大“不懂”音樂的廣大聽眾最有資格評價音樂。











溜達HIFI聲音


不懂音樂的人可以評論音樂嗎?這個提問有點兒萌。好吧,我也萌一把,我覺得不懂音樂的人是可以評論音樂的。

音樂是面向大眾的,音樂的歌詞是口語化的。音樂不是奉獻給少數人的。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音樂。不論老少男女,不論會唱不會唱的,在每個人哪裡,都會幾首歌。音樂具有廣大的群眾基礎的。我不是廚師,難道我還嘗不出菜的鹹淡,還不允說幾句。在音樂製作方面,多聽聽他人的評論,對音樂作品的提升是有幫助的。

不懂音樂的人評論音樂不是胡說八道,而是百家講壇。





用戶油鹽醬醋各來一點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一種音樂形式,或一曲樂曲,一首歌曲,好與不好,就看它能不能在廣大的“不懂”音樂的廣大人群中流傳推廣。如果再好的音樂沒有聽眾,沒有人傳唱。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音樂每個人的風格不同,還有歌曲本身,有的歌曲大眾比較喜歡,是音樂本身樂感和節奏好聽,普通大眾一聽就覺得好聽,但有些歌曲大眾理解不了內涵,所以就感覺怪怪的。

我認為欣賞音樂是每個人天性自帶的,對音樂的喜好都是用心去感受的,才會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至於說懂不懂音樂,或者不懂音樂能不能評價音樂。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全球流行音樂俱樂部


首先,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以及對客觀事件的真實想法。(包括對音樂的評價)作為一個聽眾,可能我聽這一段音樂有著不同的想法,可能我感覺寫的就是自己我有一點感悟,我隨時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是非專業的,那可以不往技巧上去評價,畢竟這樣就感覺有點是裝懂了。

其次,每一個音樂作品都需要聽眾來檢驗!不是說音樂說火就火的,也許我們的評價可以被人看到,萬一還能啟發到作者呢,評價是很簡單的事,如果人家願意看更好,不看也沒有強求一定要看,你有發表的權利,他們有看與不看的權利!

不懂音樂的人可以評價音樂,就像不會做菜的可以評價菜的味道。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音樂旅者


音樂的存在本身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俗話說的好,音樂無國界,所以不用去懂,也不需要去懂的多麼深入。

音樂,最終的目的是給人們欣賞,難道不懂音樂的人就低人一等,沒有評論的資格嗎,所以在音樂面前人人平等,你不懂不代表你沒有自己的發言權。相反,你可以從一個不一樣的審視角度去發現音樂裡不一樣的一面,可以發現專業人士可能觀察不到的點。

不懂音樂沒有關係,只要以最真實的角度出發,以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去欣賞去評價,我覺得在所有音樂你都有資格去評論它。



玩鋼琴的雷大膽


當然可以啦,言論自由,可以發表自已的看法,唱不好不代表聽不好!另外音樂每個人的風格不同,還有歌曲本身,有的歌曲大眾比較喜歡,是音樂本身樂感和節奏好聽,普通大眾一聽就覺得好聽,但有些歌曲大眾理解不了內涵,所以就感覺怪怪的,其實是普通人沒有達到音樂創作人那種境界而已,所以理解不了,比如那高雅音樂,又是交響樂,又是指揮師的,那種音樂除非有點專業知識人才能領悟到其中的味道!但不管怎樣,不懂音樂也可以評論音樂好壞,但不是評委一樣的專業角度評論!



笨笨說事聽


欣賞音樂是每個人天性自帶的,對音樂的喜好都是用心去感受的,才會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至於說懂不懂音樂,或者不懂音樂能不能評價音樂。顯而易見任何人都有權利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和放棄自己不喜歡的,普通人對音樂的評價,就是單純的喜歡和不喜歡,他們的評價標準就是,喜歡的多聽幾遍,不喜歡的不聽。


那到底什麼的人才算懂音樂呢,難道會唱歌會寫歌就算懂嗎?《樂記》中記載認為人們由於客觀事物有所感受而用音樂把它表達出來,就成了音樂,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音樂是人們感情的表現,
音樂是客觀事物,只有好聽或者難聽。所以對於說懂不懂音樂,其實它的關係不大。音樂是用心去感受的。
以上全是個人觀點,因為我也是用心在去感受音樂,用心去聆聽。對音樂的評價只停留在好聽或者不好聽。


利援音樂館


我從沒覺得不懂音樂的人就不可以評價音樂,畢竟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這是一個“言論自由”的時代不是麼。

但是,最可怕的是,不懂音樂的人,不懂裝懂就算了,還不講理。

你以專業的知識去評論一首歌的質量的確不行,卻總有幾個槓精上線說這首歌他們覺得好聽就夠了,這還不算什麼,還有人會說“你厲害你上啊”這樣的“冰箱製冷”理論。

我碰到過這樣的人,很無可奈何,其實我也並沒有阻止這些人去聽他們認為好聽但我覺得質量不夠的曲子,只是以客觀的角度、專業的知識去評論而已。

可怕的是這樣的人以自己主觀的想法去評價一些東西,他們認為好,那就是好,別人講道理擺事實,他們覺得你在故意黑,甚至還會用上“黑這首歌就是政治正確”這樣的話語……

但是,如果是誠心的評價,我覺得彼此之間是可以互相交流的,你覺得這首歌優美動聽,我也可以告訴你這首歌的確就是有不足的地方,但並不妨礙你覺得它好聽,我也並沒有看不起的意思。

大家都理智點不好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