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你最喜欢哪一首?

余于娱记


现代诗我最喜欢废名(冯文炳)的一首《星》。全诗如次: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鱼安知鱼?



满天的星斗,仿佛座座鸟林,鸟语花香地说,自己若芸芸的春花,是天上变幻的梦寐,争奇斗妍,长开不败。东墙上的海棠花影,以花蕊的语言说,自己簇簇是永恒的秋月,永不凋谢。

然而,当晨曦梦回,星星隐蔽,东墙上的海棠花影也空荡如洗。星星与海棠的虚荣,亦如红尘的虚荣与繁华,只是冬梦一场,昙花一现而已。

昨夜夜半的星星未必一无是处,它们亦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故与春花秋月交锋:“子非鱼,安知魚之乐?”化用惠子对庄子“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的反驳典故。

春花秋月们,你们又不是星星花影,又如何知道星星花影的心思以及它们的虚荣心?

这首讥讽诗流淌着禅味,空灵孤寂,又带有现代象征主义诗派感伤、幽玄的质素。既有飘逸淡远之致,又有对丑陋的不满与讥讽。


九畹幽兰93920082


请欣赏我的诗 南山一花奴

花语心愿

千年的山谷

有我千年的无尽的寂寞

春去秋来

花开花落

一年又一年

周而复始

………………………………

我是一朵千年的山野的花

为你来

我已等了千年

我愿

在我盛开的季节

你来寻我

我愿

在我最美的时候

遇到年轻的你

…………………………

等你

我只有一朵花开的时间

等你的心

我在风中伫立了千年

……………………………………

春虫为我弹琴

黄鹂给我鸣唱

清风拂过我的脸庞

蝴蝶嗅我的清香

我沐浴着雨露和阳光

可我的心还是孤独寂寞

等你

你为何还不来

……………………………………

盼你在溶溶的月光下

将我采撷

让我的韵华

装点你青春的模样

我的心汹涌澎湃的想你

而你

还没有来

……………………………………

是风没有捎去我的思念

是雨没有把春来的信息敲打在你的窗前

等你

我只有一朵花开的时间

……………………………………

我抬起头

眺望你来的方向

恍惚中你的影子

向我奔来

我压抑住我要蹦出来的心

故作娇羞地低下了头

我看到了我的泪

洒满了一地

我看到我的影子在风中飞散

我怎么离开了枝头

而你还没有来

我怎么就离开了枝头

………………………………

海哭了

石烂了

我的心碎了

碎满了一地

和着泥土凝成琥珀

而你

还没有来

梦想的种子

我是一颗你千年前收获的种

衣袂飘飘的我在风中等

我拒绝千百次的生命轮回

只为你回首时哀伤的颜容

我要守着我给你的诺言

等着你的出现再和你重逢

林花谢了春红

千年的时光又那么匆匆

我就是一颗为你而生的种

我需要雨需要爱需要你的风

更需要你把我轻轻地收拢

…………………………………………

我盼望在春日的一天的雨后

埋在林中的那片土中

佛前的我曾无数次的祈祷

求你亲手把我深深地栽种

…………………………………………

寒冷的风飘飞的雪和寂寞的晨钟

把多年前的我慢慢唤醒

我来了 我想陪你一世加一生

把我春的羞涩夏的美丽秋的丰硕

都给你

我只需要你陪我一个寒冷的冬

…………………………………………

在你的心里默默地生根

让你知道我与你同行

我的哭我的笑我的梦都是你

我要长成你心中的永恒

……………………………………

我是一颗千年的种

在春来的日子里

与你相逢


南山一花奴


我的等待

——灵遁者

夜像一个弓着腰,背着锅盖的老人

在到处泼墨

他在等一个可以理解他艺术的人

谁理解他,他就让此人失眠

我正在失眠,也在控诉黑夜

我让一个女人出现我的诗歌中

她踩着高跟鞋,束着紧身黑色长裤

步伐轻盈,身姿曼妙,停顿之间她咧嘴一笑

就像把春天送给我一样

转眼间,她又离我而去

就像眼前的镜面,全无摩擦,全无阻力。

就像她从未出现在我的诗歌中

当我在迷恋女孩曼妙的舞蹈之时

我没有注意到父亲出门的时候回头了

他想说什么,他却没有说什么

只是扛起了锄头朝远方走去

村里没有地,都市里才有活

在黑夜中呆的太久了

我也装模作样的在纸上泼墨

我在纸上泼墨画玫瑰

黑夜嘎嘎的笑了

它唱到:“羞答答的玫瑰皱巴巴的开。”

我一直没有开口,我在等待

我在等待,等待皱巴巴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摘自独立学者,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诗歌。


灵遁者国学智慧


现代诗人写了很多现代诗优秀的作品,诗人用心血谱写灵魂,感人至深。

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们想念你!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红莲如红焰……。

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林徽因的《笑》;轻软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的涌进了你的心窝,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诗歌是灵魂的呐喊,一首好的现代诗毫不逊色一首好的古诗!

《普吉岛之恋》

流沙

二O一七年六月一日

是谁摘下天边红霞,

把它剪成碧海浪花。

是谁坐在菩提树下,

望着远方想着她。

普吉岛的傍晚是那么迷人,

热风轻撫榴莲的芬芳。

仿拂又回到远去的童年,

和妈妈牵手在暮色的垄上。

怀揣着乡愁走遍天涯,

繁星化作满天泪花。

虽然异国有无尽的风光,

我在根在故土心在家!








棠城流沙


我认为以下新诗很精彩。

《冬天的树》刘家魁

千指之手

握不住一个愿望

最后一枚叶子

也被风夺走了

剩下一个空巢

如骨立的乞丐

举向上帝的破碗

仁慈慷慨的上帝

施舍一场大雪

把空巢装得满满

2001年8月《诗刋》

《沙打王》孙晓杰

我是一棵草

沙打得痛快,令我喜悦

我因痛而感到:我在沙漠的存在

我舞蹈。我歌唱。我沉思

我留给世界的遗言

只有一句 沙子是绿色的

2010年12月上半月《诗刊》

《油莱花》兆艮

如果只是其中的一朵开了

大地会很着急

如果所有的都开了

就一两朵没有开

这一两朵很着急

事实上,这花都齐刷刷地开了

开满了整个天空

如果这些花只是些花

春天一过,农民

便很着急

2006年2月上半月《诗刊》

对上面三位才子表示敬意





根言木语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这首诗通过热切的呼喊和山谷、大地、森林、大海、广场的回音,逐层展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歌颂周总理为人民、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鲜明的持点:

1、构思新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诗人用热切的呼喊和山谷、大地、森林、大海、广场的回音,来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和崇敬。这样就突破了一般悼诗习用的“痛悼——赞颂——告慰”的常用形式,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喊——寻找——回答”的新形式。

②诗人以“周总理,你在哪里”为题,描绘了亿万人民在广阔世界里齐声呼喊、四处寻找周总理的动人情景,同时寄情于物,通过人民群众和天地万物此呼彼应的深情回答,造成一种新颖、壮阔的意境。

③虚实描写巧妙结合。这首诗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的不朽业绩结合起来,深情的呼喊中融合着热情的讴歌。其中呼喊、寻找、回答都是艺术想象,是虚写,寄托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但通过回音展现的一幅幅动人画面,则是实写,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歌颂了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这种虚实相结合的写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大量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感情。

诗人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感情。听到人民群众深情的呼喊,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发出了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样,周总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这个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就通过震天动地的反复呼喊和应答,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深化了主题,使作品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造成了一种新颖壮阔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人力量。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交替使用,不仅有助于场景的次第展开,内容的自然变换,而且能增强语势,给人以形式整齐的美感。


用户2384565160220


最喜欢哪一首?这可有点难回答了,因为有好几首在我心中都是一样的分量,比如《天湖少年》、《茉莉花》、《紫藤萝》、《放马的女郎》、《流浪者》、《丁香林》、《青海湖》、《流星雨》……

现在选一首短的分享给你:

紫藤萝

校园里边那一丛紫色的藤萝

是否依旧枝叶婆娑?

你可还记得少年时候

藤萝底下欢笑的岁月?

你捧着《堂吉诃德》

讲说心中的英雄;

我拨着六弦琴

唱那首《青春》的歌

* * * * *

校园里边那一丛紫色的藤萝

是否依旧清香漠漠?

你可还记得少年时候

藤萝底下纯真的岁月?

你一身白裙子

眉眼都是笑意;

我傻傻望着你

可惜未懂得


用户5556448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谁还记得这首诗?

是的!这首诗就是臧克家老先生的《有的人》,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它带给我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从来没有一首诗,能够这样的震撼人的心灵,从来没有这样一首诗能够让人去发自内心的反省,从来没有这样一首诗能够让人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首诗是臧老为了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全诗通篇用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情感和对他的精神的赞叹!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就凭这开头的一句话,足以碾压近现代史上所有的诗,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是这简简单单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19个字,不仅写出对鲁迅先生的精神的赞赏,对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的肯定,对那些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对人民毫无贡献,毫无人生追求的人的无情的鞭挞。

虽然是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而作,但这首诗是不是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读这首诗,难道我们不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吗?难道不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有没有意义吗?是苟且的活着?还是精彩的活着?是忍辱偷生?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臧老生活的那个年代,社会黑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别说是填饱肚子,就算是能好好的活着都是问题,有的人为了活着,无所不用其极,有的人活着,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奋斗,两种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我们应该是哪种人?臧老给了我们答案!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看看吧,这就是两种人的对比,它可以说是把这两种人的人生无情的展现在你的面前,给人一种精神上的震撼,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虽然说是时代不同,有的人所指的人也不相同,但你不觉得他同样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拷问吗?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你的人生如何去选择?是自己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还是群众把你抬举的很高很高的人?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首诗,也一起记住还有这样的一位伟大的诗人--臧克家。


盛世竹简


识途.恽代英獄中所作(别离).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当)报楚王仇.这是一首发自心灵的吟唱.这是一首惊天地动鬼神的宣言.这又是一首豪气干云的讨伐檄文.读了它.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人的品位与气质似乎有了一个新的升华.獄中的作者深知自己时日无多.行将就木.作者感人至深之处就在于.他不是念虑自己的妻儿老小命运如何.而是站在更高更阔的角度.来评估自己的事业.经历.读作品看不出这是一个临终之人的遗作.倒象一位历经磨难.千折不回而始终向既定方向大步前行无畏战士的豪迈宣言.黑暗的蒋介石政权欠下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血债太多了(故人生死各千秋).试问一下.中国人民被吓倒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作者果决的预测:三年归报楚王(蒋介石丿仇.令人无限敬仰的作者沒有看到事业的成功.但前仆后继的中国人民不畏生死的斗争.终推翻了独夫民贼楚王(蒋介石)的寡头统治.我想.作者的在天之灵也应含笑俯视他所从事的事业正欣欣向荣吧.


识途m


自胡适的白话诗《两只蝴蝶》至今,新诗已经历百年,诞生了无数优秀诗人,优秀的现代新诗举不胜举。喜欢的诗太多,要说最喜欢哪首诗,很难。评判一首诗的好坏,至今没有标准,这也说明新诗具有更多可能性,诗人还有更多未知的创造潜能。新诗不过短短百年历史,它还在成长。

我愿意分享最近读到的一首喜欢的诗,韩东的《马尼拉》。

马尼拉

一匹马站在马尼拉街头

身后套着西班牙时代华丽的车厢。

但此刻,车厢里没有游客。

它为何站在此地?

为何不卸掉车厢?

就像套上车厢一样,卸掉车厢

并不是它所能完成的。

于是它就一直站着,等待着。

直到我们看见了它。

拉车的马和被拉的车隐藏在静止中

惨白的街灯把它们暴露出来。

如此突兀,不合时宜。

那马儿不属于这里。

我甚至能看见眼罩后面那羞愧的马脸。

你们完全可以在广场上放一个马车的雕塑

解放这可悲的马

结束它颤抖的坚持。

结束这种马在人世间才有的尴尬、窘迫。

没有人回答我。

赏读:

马供人骑,马拉车,马上战场……虽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但马与人之间长久以来生成了一种共存机制,马为人工作,才显得无可厚非。韩东的《马尼拉》写马“尴尬、窘迫”,其由来是马套着空车厢站在无人的街头。

如果车厢有人,机制可以一直运转下去,然而车厢是空的,正如马自己不能给自己套不上车厢,同样也卸不掉车厢。只能“一直站着,等待着”,无所适从。它就站在那里,除了 “颤抖的坚持”,几乎静止,几乎是个交通符号和文化符号,一种象征,与周边现代环境格格不入。

马车曾经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现在仅仅是为游客提供一种旅游体验,共存机制基本废除。本可以各行其道的两种事物,为何还要荒诞地组合在一起?

一种生命形式终结,就给它雕塑。我们怀念某种事物,就给它一座雕塑。

再往深处读,《马尼拉》中的马,又仅仅是马吗?难道不是菲律宾吗,始终“套着西班牙时代华丽的车厢”。这马又仅仅是菲律宾吗?

好的诗,总会让你一直追问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