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幾位京派的名琴師

 京劇的胡琴,是一種與歌唱不可須臾離的主要音樂。因為演員的歌唱,除去崑曲或吹腔以外,都需要胡琴的襯托。一般名伶莫不各據私房琴師以資輔助自己。這裡先介紹幾位京派的有名琴師,想亦琴迷讀者所願聞焉。 

 徐蘭沅,是梅博士的琴師,手音異常圓潤,能崑曲極多,隨畹華多年,不但精於襯托旦角,對於老生亦相當的研究。曾憶十年前北平梨園公會演窩窩頭賑災戲,有餘叔巖與畹華之《游龍戲鳳》及《打漁殺家》。彼時即由蘭沅代餘操琴,“昨夜晚吃酒醉……”一段西皮快三眼,蘭沅之襯托可謂美不勝收,是誠天衣無縫,嘆聽止矣。生平除操琴外,並於故都琉璃廠創設“竹蘭軒”出售南方斑竹,並亦自制胡琴出售。其待人接物尤謙恭和藹無梨園氣,復工書,有求必應,人恆稱之曰“徐大爺”。

談幾位京派的名琴師

徐蘭沅與餘叔巖 

 王少卿,是老伶工王鳳卿的令郎,隨畹華奏二胡,倚之如左右臂。幼學老生,後改業琴,指峰剛脆,腕力過人,自創一格鳴於世,人稱為“王派”。今之操二琴者,莫不追從之。試一聆畹華之唱片或舞臺戲劇,即可領略其玄妙。畹華之腔調,多出其與姜妙香研究所得者,梅劇團場面人員無不受其指揮。更為其父及弟(王幼卿)操胡琴,如《文昭關》、《戰長沙》、《硃砂痣》等劇,弓法之快慢、託腔之幽揚,可稱一絕。又與其弟操琴時,不用二胡,在場上隨意抖弄,再加以喬三之鼓,使人聆之心曠神怡,大江南北,無不知其名者。以列行居二,又呼之曰“二片兒”。 

 楊寶忠,先唱老生,為人掛刀充二牌,後改業琴,拜錫子剛先生為師,隨馬連良將近七年。其指法乾淨利落,腕力亦有過人處,臺下人緣極佳,上場常得碰頭好。對連良之腔調,襯托極嚴,唱工、託工、唱合、託合,雖氣口之微,其弓法亦隨之頓挫有力,可稱為一把科學化的胡琴,較連良以前之琴師趙桂元善用裹腔法適成反比。現亦制琴出售。又對於西樂亦有研究。尚小云曩演《摩登伽女》時,常倩其操“梵亞鈴”,更以《擊鼓罵曹》之“漁陽三撾”鼓法稱於世。寶忠可謂多材多藝矣。

談幾位京派的名琴師

楊寶忠 

 趙喇嘛,為場面中之奇人,以左手拉琴,現隨譚富英。指峰靈活,弓法敏捷,過門規矩大方,老生胡琴可首屈一指,富英不可須臾離之。某年趙因手上生瘡,不能工作,富英隨亦因之輟演,可知其輔譚之力也。對旦角腔亦襯托得法,曾隨徐碧雲、杜麗雲等,喜結金蘭,每至一處,則有拜兄拜弟,交際頗廣。 

 周長華,是程硯秋的後任琴師,從前在故都暢懷春票友清唱社很出風頭,並在堂子裡有很多的姑娘請他操琴。手音剛柔相濟。後硯秋由歐返國,與其琴師穆鐵芬分袂,彼時長華尚未加入梨園公會音樂科,在平不能傍角出臺,更投董鳳年君為師,隨繼其任。數年來對程腔極有心得,抑揚頓挫,極盡細微。首次為硯秋奏《金鎖記》,在《六月雪》“未開言不由人淚如雨降”一段慢板中之“無情拶棒”句,與硯秋之腔調不合,致為硯秋不滿,幾至拆夥,後復經介紹人為之說項,始相處至今,致有今日之成績。瑤卿門下之桃李,亦常倩其代為操琴。惟身價日高,對一般小角均經謝絕,非復當年在煙花柳巷之態度也。又其所用胡琴,有時用雲母石片為皮,發音頗悅耳。

談幾位京派的名琴師

程硯秋之《金鎖記》

 張長霖,與周長華為同一環境之人物,在暢懷春時無藉藉名,手音近剛,腕力甚佳。投入梨園公會後,傍角甚多,如言菊朋、李盛藻、華慧琳、陸素娟、梁秀娟等皆曾與之合作,惜乎皆相處不久,是以長霖之怪癖也。尚小云之琴師原為趙硯奎,因兼為其管事,後以瑣事繁雜,難顧二役,遂力薦長霖為其操琴。又因慣用花過門,有時彩聲勝於唱者,頗為尚不滿,今仍相處,或已改善前非矣。按長霖手音多剛,對尚之喉嚨及唱法最吻合,或亦為能相處長久之一因耳。

(秋君 《申報》1939年3月22日、2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