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妈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温暖无数学子。

离高考仅剩32天!孩子,我知道此时的你正在冲刺。

每天看你放学回家匆匆中扒几口饭就赶紧回房间学习,每天凌晨你房间的灯还在亮着。清晨,你又早早起床,一遍又一遍的背英语单词你总说眼睛酸涩,但只是休息片刻就继续学习,我欣慰的同时又感到心疼。但是没办法,这是你必经的一个阶段,没人能代替。

有很多次,我总想问问你,我们能帮你些什么,但又怕打扰到你!

这一年,你辛苦了!!!

高考前,妈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温暖无数学子。

01

我们明白你的累,也知道最近你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烦。

看着你满当当的课表;

看着你堆成堆的试卷;

看着在你看来还不够理想的分数;

……

真是充满压力啊!如果换做我们,未必有你做的好。

我们不提任何要求,因为你对自己有要求,所以你才会有压力;

我们也不唠叨别人的优秀,因为在我们心中,已经在努力的你就是最优秀的。

当你觉得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试一试,接纳此时此刻的自己,包括你所感受到的压力。

高考前,妈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温暖无数学子。

咱们都无法摆脱高考的压力,但可以试着和压力和平共处。

当然,这并不容易。

爸妈也有点焦虑,我们分析了一下自己。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为了高考本身而感到焦虑,而是为“压力很大”这样的状态担忧,为“压力大就会带来的那些坏结果”而感到焦虑。

后来我们罗列了一下自己的压力清单:人到中年,工作繁忙,没时间做家务,上有老下有小,家有考生…….

等列完这个清单,我们才发现自己承受的压力如此之多。

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叹:

“我们还不错嘛!感觉真的有点佩服自己!”

其实,每个人“承受压力的能力”都比想象中更大。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是感受到压力,却很少试着将压力一条条列出来分析,所以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承受着什么样的压力。

试着接纳那个有压力的自己,不妨罗列一下你自己的压力清单!

爸妈能想到的已经有一堆了:

上课时间长;

作业多;

考试频繁;

班主任的期望;

成绩突飞猛进的好友;

还有,爸妈的唠叨(你觉的我们唠叨吗?)

……

试着接纳在压力下仍然有效的自己,比如说:

这段时间,你经常觉得自己是低效的,但低效不等于无效。坚信自己始终在做着有效的事情,认同自己做的有效的部分。

重压之下,你仍然持续努力,值得钦佩。

02

高三刚开学时你曾经立下雄心壮志:

“高考中要取得众人瞩目的成绩”。

现在,你的目标务实多了。变成了——

“减少失误,在高考中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我们相信,冲着这个目标努力,你就会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而“众人瞩目”并不重要。

我们知道:

在同学眼中,你是乐观开朗的朋友;

在老师眼中,你是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学生

高考前,妈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温暖无数学子。

在爸妈眼中,你是懂事上进的好孩子;

在弟弟眼中,你是无所不能的好哥哥!

爸妈在成长的过程种都有类似的感觉:

有时候,来自于他人的评价像一面镜子,使人更加优秀;

有时候,也像一种束缚,让人总是“提心吊胆”,觉得大家都在看着你,你不能让大家看“笑话”。

后来,当我们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就会发现事实未必如此:

大家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关注自己,是我自己以为大家都在关注自己,让自己陷入了纠结和恐惧。

当你把这些包袱都放下,就可以让内心更安宁、更从容。

你就可以轻装上阵,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将有限的注意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事物上。

03

高考,可以考查出学生对高中三年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考查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会考查出端正的态度、专注的程度、持久的毅力。

还有一个多月,加油,坚持住!你做得到!

高考前,妈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温暖无数学子。

虽然高考分数决定着你即将进入到哪个大学或者能不能进入到大学,但这个考试并不能涵盖让你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方方面。

阅卷的机器或者老师——

不知道你热心公益,乐于教同学使用电脑软件。

不了解你既是爸妈的好帮手,也是弟弟的好哥哥。

一些优秀的品质,并不能通过中考体现出来。

任何测验都不能“测试”出你所有的优秀品质,但这些无法用考试测出的品质,让你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你。

所以,成绩很重要,但不必放大它的作用。

不管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仍然需要持续努力。好学校不意味着“保险箱”,一般学校也不是“盖棺定论”。

人生很长,不必慌张。

孩子,高考在前方,咱们一起面对。问问自己想要什么,还能做什么。

不去担忧“有压力的状态”,真诚地面对自己,接受自己,活在当下,就能找回自信和内心的平和,我们相信你会获得满意的结果。

也请你相信——

爸妈,这个家,是你的大后方。

现在,永远都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