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同桌有偷东西的小毛病,你们会和家长或者老师说吗?应该怎么办?

篱笆与花香


孩子从小就有偷东西的小毛病,这个问题必须要加以重视,因为小偷小摸不及时加教育和矫正,很容易成为惯偷,在这条路上如果走远了,必将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果爱偷东西的孩子家长不知情,身那个孩子同桌的父母出于友情,我还是赞同告知当事孩子家长。那么如何告知呢?

第一,约见偷东西的那同学家长,把实情告知,但会做出承诺,不会把这件事传扬出去。

一般来说,明事理的家长,如果被孩子同桌父母告知自己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时,应该非常感激家长提供的信息,因为这是本着对自己成长负责的态度,才会实情相告的。当然,对于提供实情的家长来说,为了打消当事家长的顾虑,必须要承诺在前,这件事仅限于你和知道,我也会叮嘱孩子绝不能再告诉其他同学,避免给同桌造成更多的麻烦。而家长看到你如此坦诚,真把他的孩子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爱护,肯定会被感动。

第二,给家长一些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建议,避免偷东西孩子的父母盲目责罚孩子。

对于一些不懂家庭教育,且以往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品质培养的家长来说,一但听到自己孩子竟然在班上偷东西,心里肯定非常恼火,回家后必然要对孩子大打出手。如果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去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基本上不会起任何作用,因为孩子本身认知分辨就出现了问题。因此,给家长一些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建议才是最理性的办法,而家长有了解决之策,也能减少盲目教育的可能性。

第三,最好先不要单方面告知老师,先看家长是否有所行动,避免事态扩大化。

对于偷东西的孩子来说,必须要先进行认知和分辨的重建,否则,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当给家长建议后,就看家长是否有所行动了。怎样才能清楚家长是否真有所为了呢?当然可以从跟踪关注着手了,既然有了第一次约见,当时就应彼此建立起友好往来关系,同时把话给家长说到。为了能让孩子彻底改掉这个坏毛病,你在家里持续教育,我让孩子在班上观察一下他的同桌,看看你的教育是否产生效果了。这件事,最好我们能独立去解决,不要让老师知道,避免事态扩大化。

第四,如果约见或告知家长后,家长态度很冷漠,就有必要告诉班主任老师了。

现在有些家长自身都存在认知和分辨很差的现象,不懂家庭教育,又不重视对孩子教育,自然会护短。尤其当看到同桌家长告诉自己实情后,会脸上挂不住,认为家长多管闲事。如果遇上这样的家长,即便你再有好心,人家也不会领你的情。因此,就需要单独向班主任老师反映这种情况,但是请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当事孩子家长因想不开而闹事。如果发展到这种地步,肯定是达不到我们要帮助那个孩子的初衷。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会做好保密工作,也会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当事孩子进行教育。

结束语: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别人家孩子犯错,和我有啥关系?表面是看是没有关系,但是同为父母,当别人家孩子在走错路时,作为那个孩子同桌家长,我们还是有必要做出正确的姿态。从本质上来讲,这也恰可以教育自己孩子,充分利好这个时机,让孩子知道如果从小就养成偷摸的恶习,绝对没有任何好处,因为小偷人人厌之,如过街老鼠一样。凡事有利弊,当你出于责任心和友善之心去处理这件事时,于人于已都会有好处。


寒石冷月


讲两个关于学校“偷"东西的案例。希望你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例一:

先讲小学生被偷笔的事,有一天,一位被外婆去学校接外孙女,意外发现那个女孩铅笔盒中的笔是自己外孙女丢的,于是想找老师反应情况,但是恰好放学时间没找到老师,放学路上,她们恰好遇见女孩的妈妈,于是她赶上前去说明情况,说自己买的笔和别人的不一样,学校附近都没有卖,而她女儿文具盒中的笔和丢的笔一模一样,希望对方可以归还。

原以为女孩的家长会赔礼道歉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女孩的妈妈性子躁,不但没赔礼道歉,反而咒骂老人,根本不承认自己女娃犯的错,甚至还恐吓老人,一路骂战。吓得路人劝架,此事也不了了之。

老人虽然解释自己买的铅笔与众不同能认出被偷的笔,但是没亲眼所见笔被"偷″之过程,仅凭一家之言不足以服人反遭对方口水之战。所以,处理此事看似简单,其实你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一旦与对方摊牌很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

案例二:

一初中女生,学习成绩差,同学们说她“偷"东西,于是她觉得很委曲,恰好遇到小学同学,于是向她诉苦水,说自己学习差,同学们瞧不起她,还诬陷她偷东西,她心里非常难过。

此事可见,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你永远不能指责别人,万一误会,对别人的伤害是终身的。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无中生有。

第一例女孩养成坏习惯的原因是父母教育的问题,小女孩七岁左右,没有大人教导,根本不知道不问自取即为偷,如果她的父母能正视她的问题,应该教育她做人的基本道德,告诉她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并为其提供充足的学习用具以防不时之需,并告诫她万一忘记带文具,应向同学借用一下,用完及时归还并谢谢人家,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第二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要用势利的眼去看别人,否则莫须有的罪名会令人非常受伤害,而这种伤害对未成年人的心灵会造成重大创伤。如果她不去找同学倾诉,没有同学理解信任她,那她的性格将会曲扭变异,她以后的人生路是可想而知的。

一个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在于父母,因为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龄儿童没有偷的概念,他们喜欢将好的东西收归自己所有,你如果细心观察,在第一时间告诉他们,什么是自己的可以随便拿,什么是别人的,你想要必须问过主人,并告诉他你想拥有自己的想要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劳动去挣钱,那样才可以随时有能力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这种观念必须在学前溉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阻断"偷"的习惯。

水寒雅芙随笔




水寒雅芙


孩子的同桌有偷别人东西的毛病,确实很让人烦恼。

我就有过这样被人拿走学习用具的经历。过去好多年了,但是看到这个问题,记忆立即就回到以前的场景。


小时候,学习用具不像现在这样充足,连个像样的书包都没有,更别说文具盒,削笔刀,彩笔,什么的,上下学就那样用手直接拿着教课书和作业本。由于经常被手直接拿着,课本封面不久就会又脏又破。由于缺少学习用具,所以对自己仅有的用具特别在意,那时候我们用的铅笔都是用到实在捏不住了,才扔掉。如果不小心丟了作业本或者是笔会懊悔好长时间,所以,每当自己拥有了新本子,新笔之类,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本子上笔上刻上或者写上自己的名字,以防遗失和被偷。


一次,我的舅舅探亲回家,给我买了10根墨绿色的铅笔,我好像得到了一笔巨款那样兴奋,感到无比幸福,就忍不住向和我一起上下学的邻居姐炫耀,看把她也羡慕得睁大了眼睛,我当时绝对的居高临下神气无比,加上当时我高出她们好多的成绩,岂止是趾高气昂,简直有些飘飘然了。

一天,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我发现我可爱的铅笔少了一根,我翻天动地地找,找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问了家里的所有人,大家都说没有看到。没有办法,好几天都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只是沉重着心情,在剩下的每支铅笔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不久,我发现我的铅笔又少了一支。这次,我悄悄的观察,看哪位同学用的笔和我的相似,很可惜,没有类似的。只有我那一起上下学的邻居姐用了一支新铅笔,但是,她的那支笔是通身刻掉皮的。为什么新铅笔全刻掉皮?我问她。她说,刻掉皮就不会有人偷拿走了。很明显的地方就是我刻了我的名字的地方被她削的很深,几乎都要刻到铅笔芯了。

当时还是因为自己年龄小,没有想太多,每天还是和她一起上下学。直到有一次,就我们俩在我家,写作业累了,玩了一会,再去写作业时,我的铅笔却不翼而飞了。这次我认准了是她拿走了我心爱的铅笔。我随机问她是否看见我的铅笔,她摇头,最后在她的衣服口袋里翻出来我的铅笔。她很难为情,底着头轻轻的回她家里去了。她走以后,我很恼火,很伤心,怎么能这样,当时我们关系很好,每天都是形影不离,她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想不通,很苦闷。心里就像被塞了一块砖,不吐不快,我告诉了我母亲。当时我们两家也很亲密,如同一家人。我母亲吼我,怎么不早点告诉母亲,不能让她养成这个毛病。我母亲告诉了她的母亲,她的母亲辟手一巴掌打在她的脊梁上,嘴里骂到,不学好,叫你尽长坏毛病!当着我们的面,她大声哭起来,我母亲上前劝她别哭,被她的母亲拦着,她母亲说,让她哭,让她记住啥事不能干!再这样看我怎么收拾你!



两家因为住的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由于铅笔事件,我们俩各自上下学,途中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孤单真的折磨人,我期待我俩再续以前的情形,但想到她拿我铅笔的事,就打消念头。心里想,她要是来找我,我就和她和好。这一天真的来了,那天,她怯怯的站在我家堂屋檐下,小声唤我,我急不可待的跑出来。我母亲听见是她的声音,也从屋里走出来,问她,还干不干上次那样的事?不改过来,永远不能和我家妞妞玩!她点点头,算是应允。也许,她也被孤单的情绪折磨够了,也许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也许就是小学生的天性,事情发生过去以后,就被忘记了吧。

现在想来,当时我的母亲做的是对的,及时教育孩子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多么需要这样的正确的领路人。不然,人一旦染上偷鸡摸狗的恶习,后

果很严重。试想,一个从小就偷小东西的人,不仅仅是坏在手脚,更是坏在心灵。如果从小行为没有被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偷更大更多,可能是偷物,钱,财甚至是偷人。一路走来,轻松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一旦发现有学生拿别人东西,应该选择可行的方法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去制止他们,教育学生,不但教育偷走别人东西的学生,同时也教育全体学生,坚决不允许偷同学的东西,这种行为是见不得人的,大家深恶痛绝,也是国法不允许的。

切记:

不宜善小而不为,不宜恶小而为之。


月夜秋凉857


孩子四年级,班里有个同学喜欢拿同学的东西。其实拿的无非是只笔,一块橡皮之类的。奇葩的是,这孩子过两天会带到班级用。于是案发。

孩子和我聊过这事,开始老师私下批评,后来在班级批评。然后联系家长。最后让同学看好自己的东西。

老师没用?有家长就微信群里和对方家长说,结果对方家长直接一句,拿了什么?十倍赔你。家长失声。估计都叮嘱孩子不要理她了。

我家娃东西没了也没在意,后来发现在那个同学手里。直接过去抢回来。之后那个同学再没拿过他东西。

这事我觉得,和对方家长,关系好的可以说下。要不没必要说。反映给老师即可。

我是做不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


笨蛋的酒窝


你好,这个问题我还没有遇到,我家小孩才上幼儿园小班,不过,我闺蜜的儿子前两天跟我提过这事,他目前上小学二年级,他说班里有同学总是偷他的东西,自己发现东西不见了后同学还挑衅他。然后我就问他,你有没有目睹他偷你东西的过程?如果没有你是没有权利说人家是小偷的。即使心里认准了他就是那个小偷也只能藏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因为你没有证据而乱说话会造成不良后果的。退一万步来说,假如他真的是偷你东西的人,也不要去理会他,无视他的存在,因为他偷你东西就是为了激怒你,拿你寻开心的,你就不要上他的当,时间久了他就觉得很无趣,就不会来招惹你啦,还有一个,如果他偷东西偷久了会成为习惯,长大了自然会有别人收拾他的,但是你必须做好自己,不要被人诟病就行。

以上是我对小朋友说的话,大家认为这样可以吗?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可以留言一起探讨下哦


赣南姑娘在南京


喜欢偷东西的学生只可能在小学期间遇到,因为童心未泯,不成熟,见到了喜欢的、自己没有的就想据为己有。年龄大了,开始忌讳别人的闲言碎语,有了自尊心,就算是想要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也没有先前那样明目张胆、频频得手了。

记得儿子读小学时候的一个同桌是个男孩,调皮捣蛋,成绩也不好,每次考试也总是垫底,拖班级后腿,喜欢偷同学的东西,小到铅笔、橡皮擦,大到同学们的零用钱,有一次老师把他调换座位和我儿子成了同桌,儿子下课去厕所回来亲眼看到他正在自己的书包里乱翻,还旁若无人的拿起儿子的文具盒打开了又合上,反反复复滴!有时候竟然把儿子的本子撕几页下来扎纸飞机,不甚其扰!老师无论把他调换到哪里都会被同学们投诉,有的家长还告到校长大人那里。后面老师只能把他安排在讲台边一个人坐,一个人坐也还是要偷东西,甚至还跑到别人班去偷。有同学看到了告状给老师,他还要打别人。

因为 九年义务教育制,像这种害群之马,又冥顽不灵屡教不改的同学,老师真的拿他没有办法,他的单亲爸爸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也还是照样。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混到四年级的时候听儿子说他被学校开除了,已经转学了。


罗唐二合一


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事情在学校里是会时有发生的,而且越是低年级发生的频率会越高,学生丢失的大多是玩具、食品,少数是钱、书籍。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偷”。我们一定要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纯真可爱、洁白无暇的。是你的家庭、我们的社会让他们渐渐学坏、变坏的。一般情况下,老师遇到这样的事都会从保护孩子的尊严、名誉的角度温和地去处理。我从事小学教育30多年了,举个例子吧,那年我教一年级语文,要求班里一人一册《新华字典》,周一检查,结果周一就发生的这样的事。丢失字典的学生哭着向我说明情况,我让他先回去,再找找,答应他我也帮他找找。上课时我拿了一本新的字典交给了他,并刻意在课上强调要保管好,不要再弄丢了。并在那天下午的班会上讲到“偷”的可耻,通过观察我心中也有了数,毕竟孩子藏不住事。两天后,讲台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本《新华字典》,我看了看那位也正注视着我的孩子,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静静地拿起字典走出教室。我在想,责任可能在我,也许再缓几天检查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孩子都是纯真的,没有贫与富、官与民、男与女、健全与伤病……这些世俗的鸿沟,是我们为他们一一贴上了标签,“毁”了他们。于教育,我们等于无知和无奈。


云居客606


遭遇不打招呼就悄悄把别人东西拿走的孩子,确实让人头痛。

上文,我之所以没有用“偷”这个词,是因为孩子这个行为与成人理解的“窃取”有很大区别。这个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动机上,比如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或者因为好奇,或者因为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因为觉得看别人丢东西后着急是一件有趣的事......当然,也有极少数是想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悄悄去拿别人的东西,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曾有这样的念头。不同的是有人做了,有人只是想想,因为条件不成熟或者兴趣转移,而没有真正去做。

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年,邻居家院子里种了一棵玉米。那时我就特别想去掰下一个玉米棒子带回家,因为此前除了在书上看过图片,现实生活中我没有见过真的玉米,心里很想亲自把一个玉米棒子外面那层叶子剥开,看看里面的玉米粒和图片上是不是一样的。我每天都向那棵玉米张望好几眼,直到邻居把玉米收割完,我也没敢真的去掰一个玉米回来,因为担心别人发现说我是“小偷”。

正如题主说的那样,孩子偷东西确实是一种“小毛病”,一般不涉及道德品格问题(这是与成人偷窃的本质区别),但这个行为会给失去东西的人带来损失、麻烦和困扰,再说,“小毛病”听之任之,就可能成为“顽疾”。所以这个问题最好能有一种合适的方法来解决。

如果找对方家长,那个家长讲理还好,万一对方不讲理,“护犊子”,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引起新的烦恼。

告老师也不会成为我的首选,一是不想给老师添麻烦,二是不想使影响扩大。

以我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我会让孩子自己与对方去沟通解决。幼儿园孩子没什么东西需要带学校,不具备“案发条件”。“偷东西案件”高发期是小学,初中偶尔,高中孩子懂事了,这种事少见了。对于小学和初中的孩子,他们具备了就此事进行沟通的能力。现在我就是这样建议我的孩子的,效果还不错,不但别人不拿他的东西了,而且自己也掌握了怎样不让自己东西“消失”的方法。

30年前,我也通过私下沟通找回自己的东西。我的故事是这样的:

当时我上小学四年级,放学回家需要做小量课后作业,家里没有书房书桌,我经常在客厅饭桌上写字。作业完成,我就一溜烟跑出去玩,玩够了才回来收拾作业、整理书包。有一次回来我发现橡皮、笔还有作业本不见了,找遍了家里所有可能的地方,还是找不着。我担心父母责怪我不及时收拾自己东西,没把这事告诉他们,我向姐姐借了笔和本子重做了作业。第二天上学课间休息,我去对面教室串门,(我们上小学那会儿,课间十分钟孩子是自由活动的,学校不像现在管理这么严。)因为以前听旁人说在这个教室上学的邻居家小姑娘有点“顺走”别人东西的毛病,我去碰碰运气。果然,在这个小姑娘课桌上,发现了我的作业本。我问这个本子怎么到她这里了,她不做声。我明白怎么回事了,接着我告诉她:希望她把所有属于我的东西两天内全部还给我,如果她做到了,我会保守秘密不告诉任何人,不然我就会告诉她老师或者家长。当天傍晚,邻居小姑娘就把所有东西还了回来。我告诉她当我发现东西丢了我很着急,谢谢她这么快就把东西还给了我,并且向她保证我会遵守诺言。30多年过去了,我们周围没有任何人知道我和她曾有一个这样的小故事。从那以后,我养成了每天做完作业就收拾书包的习惯,邻居小姑娘再也没有悄悄拿过别人的东西。

N年后,我大学毕业“南漂”深圳,刚到深圳那会儿我孤苦一人,恰巧这个姑娘在那里打工,冒着被公司处罚的危险,收留了我好几晚。多好的姑娘啊!

我认为:对孩子的错,能私下沟通处理最好私下沟通处理,孩子之间自己能解决大人就可以不参与。采用影响面最小的方式,周围不容易产生一种可能不友好的气氛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这是我个人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不同的原则造成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不同,无论选择告家长、告老师,还是孩子私下沟通解决,都应该在心里把孩子偷东西与我们平时理解的“窃取”区分开,秉持宽容理性的态度,使用温和婉转的语言。


育儿智汇


孩子偷拿东西是在学校发生的,所以这件事应该对老师说明,让老师去了解去发现去想办法跟孩子家长反应情况。但是告诉老师的时候,应该同其他相同经历的家长一起,这样具有说服力和证明力。

至于家长该不该告诉对方家长,我觉得不必,原因是:孩子的这个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是“疏于管教”或者“娇生惯养”我们不知情,所以,我们跟对方家长无从“沟通”,搞不好还会激化家长之间的矛盾。

对于孩子“偷”东西的行为,我觉得作为家长一旦发现端倪,应该及时果断制止并说服教育,要“恩威并施”,不能一味暴力教育,要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孩子改掉这个毛病。


靠人找


当然说啦!

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说!不管是从哪种角度考虑,都应该把发现的问题反馈和学校和家长。

看似是个小毛病,实际上反应出了很大的问题。这个时候,可能用偷字来形容,不是太恰当。但是,这样的坏习惯如果发现了,不跟学校和家长反馈,渐渐地,这种沉默就会形成纵容,会滋养他的这种行为,甚至……

自己教上一届的学生时,就有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把孩子叫出来,先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再把家长请来,跟孩子家长好好聊聊,这样的小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是受什么影响?

一定要让孩子家长重视这个问题,这种情况,必定是有根源的。是家长的过分溺爱,让孩子产生了好东西都是自己的念头,还是接触过一些不良书籍……

找到根源,给孩子正确引导,这种问题,单纯靠学校和老师,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必须要家长用平时行动影响孩子。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番话送给自己这个奶爸,也送给诸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