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以結果為導向的家長,孩子都怎樣了?

中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


嚴格來說我就這樣的人,在工作上我會以結果為導向去安排、規劃、要求;在孩子的學習上我同樣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家長。

其實如果不是題主提出來這個問題我都沒去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結果導向”這種事兒往往會被應用於企業的管理(包括市場業務、開發設計、生產製造等等),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這個概念可能並不是很清楚。

所以我個人懷疑題主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提出“結果導向”是不是指傳統的“唯分數論”,也就是說家長只關注孩子成績的這個“結果”,而不在意、在乎孩子的“學習過程”?

<strong>如果是指“唯分數論”

那麼我可能回答不了你這個問題,因為我不是做教育調查的,所以我手頭裡並沒有這方面的調查數據。


我只能憑個人經驗來說:如果家長並不注重孩子的學習過程而只是在學習結果上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那麼無外乎兩個結果——一種結果就是家長“命好”,生了一個自律、自覺的孩子,他們雖然在日常的學習沒有接收到過多的關心、照顧,但是他們自己卻很好的處理好了這些事情,並且交出來不錯的成績,這種孩子個人感覺往往是那些“寒門貴子”;另外一種情況可能就比較普遍了,因為平常沒有父母的關注、督促,孩子的學習過程並不好,所以成績也不是很好,而偏偏又遇到了一個非常關注“結果”的家長,

那麼孩子小的時候可能還好說點,但是等到了孩子大點了之後恐怕就會雞飛狗跳,而且保不齊孩子會做出什麼極端的事情來。

“唯分數論”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個別成功的例子不足以證明這種方式的教育是合理的,關於這點我相信應該沒有什麼意義的吧?

如果題主說的是積極的“結果導向”

<strong>如果題主指的不是“唯分數論”而是指企事業常提的“結果導向”,那麼這個事兒我可以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和心得(實話實說,我也是在看到你的這個問題之後才意識到我的一些具體做法實際上也是符合“結果導向”思想的,在這之前我一直想過我的做法和這東西有啥關係)。

首先我要說明一下,在關於“結果導向”、“目標導向”、“客戶導向”等等相關的文章、著作裡往往會出現為了抬高自己、增強自己的說服力,會刻意的、片面的詆譭其他模式。

比如談到“結果導向”的時候,往往人們就會提到“只重結果不重過程”這點。

他們可能會說“過程是結果的一部分”“過程相對於結果來說微不足道”……

我認為這種觀點都是屬於“販賣文字”一類的,因為真的當你身在其中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除非是軍隊、軍校等等(比如著名的西點軍校),比如曾經流行的一本書《致加西亞的一封信》等等,在這一些特殊的行業、事件中這種“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在實踐中會有嗎?<strong>

哪家企業會不給員工進行培訓、指導上來就要求他們完成既定業績?

哪家工廠不給工人進行技術、安全培訓就要求他們必須完成多少訂單?

哪家公司會不給業務員一定的培訓就要求他們完成多少銷售訂單、開拓多少業務?

實際上如果是一家可持續發展的公司、企業都會非常注重“過程培養”甚至會制定非常嚴格的構成考核(比如生產上的流程安排、銷售業務上的“過單”、人員定期的技術和業務培訓)的不是嗎?

我們再回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看中孩子的成績或者做什麼事情之後的結果(比如考試成績、比如興趣特長班的收穫、比如各種競賽獲得的獎項、比如讀完一本書之後的收穫、比如遊玩之後的收穫等等),並不意味著對“過程”的忽略!

恰恰相反的是,很多時候當你對“結果”的足夠重視才能夠引起你對過程的規劃:

我是一個比較“雞血”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還是比較高的,無論是時間、精力和金錢投入的都不算少。


我所做的這一切實際上也是為了好多的“結果”——升學、考大學、工作、人格、品行、三觀……所有的這些“結果”促成了我決定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為什麼要做、怎麼去做和將要做什麼。

你看到了,我的“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有很多的,或者說我的“目標”有很多。

那麼為了達到這樣的結果,我們做家長的還有孩子自己就需要去做很多的事情,也就是要去規劃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一定是要對實現這些“結果”有積極作用的才行。

比如我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成為品行端莊的人,那麼我們就要注意日常給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以及我們自身的以身作則。

比如我希望孩子未來能夠考入985大學,那麼我們現在就應該去分析如何才能夠實現這個目標——比如說我們首先要保證有能力考入一所重點高中並且成績優秀,而能夠考入重點高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要贏取中考,而中考成績要好那麼我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能力都要提高,而要提高這些東西我們(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做很多的事情。哪些事情是我們提提建議就可以的,哪些事情是需要我們嚴格要求的,哪些是需要我們陪伴孩子一起去完成的,哪些是需要給孩子考闊視野去了解的……所有這些工作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過程”體系!

比如我想要增強孩子體質,那麼我就逼著他、誘惑著他去進行體育鍛煉。

……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結果導向”你認為還是不對的嗎?

當然,有人會說你這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結果導向”了,但是對我來說我就是因為特別看重結果,所以才去做這些的啊!

關於“孩子怎樣了?”這個問題,我只能說說我自己孩子怎樣了——非常好,不敢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孩子的綜合表現讓我對我們所期待的那些“結果”們更有信心了。

因為不是很清楚題主關於“結果導向”的具體所指,所以導致我的回答會缺少針對性。不過我想我已經表述的比較清楚了——以什麼為導向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是“過程”的規劃是如何去做的。“散養”未必不好,“圈養”也未必多麼的有效,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給予他們更合適的指導、規劃才是。

<strong>

小結:“結果”是“過程”的導向,“過程”是“結果”的實現方法。片面強調只重視結果而不在乎過程又或者過於看中過程而不重視結果,都是不對的!我們都需要一個、幾個甚至很多個好的結果作為“努力過程”的風向標。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才是行為主體不是嗎?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