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一個懂得感恩、心疼父母的孩子?

小雨丶g


如何培養一個懂得感恩孝順的孩子可以說是所有家長都很期望的事了,也是很多家長努力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此,談談我的個人觀點。

1,還記得我父親小時候一直這麼教育我,很小的時候,我爸不管我們傢什麼好吃的,首先要先給爺爺奶奶留好了,我才能吃,而且我的那一份要留一些帶去學校裡面分給我的同學,這一直是我爸爸自小就給我種下了分享的觀點,直到今天我也一樣傳給我的下一輩,所以我家孩子去學校上學都會帶5個蘋果,呵呵!懂得分享,懂得感恩也許也是一種快樂吧!

2,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律能力,在我家,我孩子5歲要學會自己穿衣服,洗衣服,甚至我還要求我孩子,每個星期六晚上幫爺爺奶奶洗腳,星期天要跟媽媽一起洗衣服洗碗,當然我家在農村也有洗衣機的,但是我爸爸媽媽不喜歡用,所以我們也很少用!

3,在思想教育上多下功夫,同時也要求自己做到言傳身教,在家裡,我比較喜歡看書,也許是受我影響,我小孩現在也很喜歡看書,當然有時間我還是給他看看電視的!

總之,孩子的教育主要看父母怎麼去培養,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給他灌輸什麼樣的思想,學什麼觀念,當他在學校接受的文化教育跟思想教育能完美整合,你就不用擔心他在以後成長道路會經意的改變他的觀念了,答的不好,請你在評論下方給予留言,大家一起進步,謝謝!


重拾被遺忘的愛


若要孩子懂得感恩,首先家長需要發自內心的學會感恩。

小孩子的解讀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的模仿和感知能力比較強。

當你不斷給孩子灌輸感恩思想的時候,他很可能無法理解。而你成為一個感恩的人,孩子潛移默化就會被影響,行成相應的人生理念。

我的媽媽從來沒有教我感恩,但是現在的我說的最多的詞就是感恩。

小時候,她看到鄰居老爺爺的孩子不孝順,而老爺爺年紀大了不願意做飯。她就經常做了飯送去,那時候我經常跟著媽媽去送飯。

小小的我並不懂得其中的含義,但是每次看著老爺爺的笑臉我會感覺這件事很溫暖。

大一點以後,有一個週末中午我自己在家。當我看見老爺爺又不回家吃午飯時,我下意識就跑回家做飯,然後給老爺爺送去。

那時候的我,還不太會做飯,但是因為感覺老爺爺需要,就會很努力的去做。

而這些飯,也幫老爺爺度過了他人生最後的時光。

那時候我不懂,長大後才明白,我溫暖了一個老人最後的時光。

而善良一定跟感恩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善良,所以更容易體諒別人的付出,會對身邊的點滴溫暖充滿感恩。

所以,當你充滿善良,感恩,你的孩子也很容易成為這樣的人的。



筱筱小蝸牛


關於感恩的話題最近幾年風起雲湧排山倒海般向孩子們灌輸,但是收效真的不理想。讓人深思。如何讓孩子感恩,許多教育學家專家眾說紛紜,並沒有行之效的教程。從小背誦《弟子規》,不斷地說服教育,但是還是養出許多白眼狼。

《培養感恩的孩子:塑造性格科學》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擁有感恩心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得抑鬱症的幾率更低,對自己的愛好更投入,還更善於社交。現在知道培養孩子的感恩心的有多麼重要了吧。網上有無數教孩子寫致謝信、感恩日記、把每日的開心的事情放進感恩罐中的養育技巧貼,這些都很有用。看上去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感恩心方面真的很用心,或至少在網上提過這類的事情。作為母親,我確定我會加強孩子這個方面的管教。


卿聽你的心


現在,出現了很多普通家庭的“富二代”,這種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心疼父母,不懂得感恩。長大後,很大程度會成為一個啃老族。要知道,愛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和培養。那如何來培養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呢?

1、父母要以身作則,在家裡多說“謝謝”。

父母在家裡,請孩子給幫點小忙,遞個東西,倒杯水,及時給孩子道謝,要說得有誠意。家裡的老人給我們幫忙,爸爸媽媽也要真誠地向自己的父母道謝。孩子其實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2、提醒孩子,及時表達感謝。

孩子並不會天生會表達感謝,剛開始,需要我們提醒,慢慢習慣成自然。婆婆每天一早起來為我兒子準備早餐。兒子只知道,一起床就有現成的早餐吃,覺得很正常,理所當然。我會提醒他,這是奶奶為了他早上吃得好,特意早起弄的,本來奶奶可以睡個懶覺,讓我們在外面買早餐隨便吃點。他感受到奶奶的用心,走到奶奶面前,發自內心甜甜說一句:謝謝奶奶,奶奶真好。

3、感謝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最重要的是落實到行動上。

我們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只會口頭說謝謝,其實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人。是否真正懂得感恩,一定是看行動的。遇到好吃的,是自己一口氣吃完,只顧自己盡興,還是記得給其他人留一點。出門旅遊的時候,是否記得給家人朋友帶一些紀念品。得到別人的幫助,是不是記在心上,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

4、尊重孩子的天性。

成人不要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評價孩子,給孩子隨意扣上“自私”的道德帽子。尊重孩子的感覺,一個孩子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學會愛別人。

5、享受分享的快樂。

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比如,吃東西的時候,再好吃的東西也要大家一起吃。可以讓孩子去進行分配,人人有份。分配完後及時給予孩子表揚,讓孩子體驗到分享的快樂。而不是把所有好吃的都留給孩子,或者當孩子去分享的時候又拒絕掉。當孩子表達愛時,父母應立即給予孩子鼓勵,並愉快地享受。這樣能激發孩子的愛心,讓孩子體會付出愛的快樂。父母應給孩子一個表達愛的機會,這點非常重要。

6、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

“身教重於言傳”,孩子的成長從小就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要時刻做好孩子的榜樣。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孝順長輩、關心親朋,逢年過節要抽時間回家看望老人,給老人買東西、送禮物,或者經常打電話慰問老人。父母的言談舉止,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並且會不斷模仿。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感恩,學會關心他人。

7、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很多家長只要求孩子把學習搞好,其它的事情家長都一手包辦,導致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您不妨從鍛鍊孩子自理能力開始,平時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關注”我,進入我的主頁,有更多優質乾貨哦!





高考語文140分


我覺得這個問題關鍵點是三個:

第一點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作為父母,自己有沒有一顆感恩心?自己有沒有愛心?在我們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表現無疑,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自然我們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在教育,影響孩子,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第二點是,父母要懂得放手🙏。讓孩子去做事情,去表現自己,孩子只有親身的做事情,讓他去決策,這個過程中才會真正體會到生活的不易,美好的生活需要艱苦的付出才能獲得,才能切身體會父母和長輩的不易,才會內心深處生出感恩的心,成為一位有愛心的人;

第三點是,成長的環境特別重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要多讓孩子,接觸感恩愛心的環境、事情、人物和書籍,讓這些像水一樣去滋潤孩子的心,孩子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會成為有感恩有愛心的人!🙏


玩具最能量


人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無犬子,這話是有道理的,所以想要培養一個知道感恩父母心疼父母的孝順孩子,首先父母就要做好榜樣,作為父母是否對自己的前輩有過感恩和敬畏的言行,這些言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父母的認知,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寫什麼,白紙就呈現什麼。不需要父母多高的學問和經驗,只需要父母身體力行,具有善良、感恩、擔當的人品素質就足夠了,如果父母只知道用金錢來代替人品素質,那麼給你的孩子也就埋下了虛榮、攀比、叛逆和怨恨的禍根,絲毫談不上對父母的感恩和孝順了,物質基礎不是孩子的財富也不是父母的財富更不是家庭和諧的保障,智慧和善良才是孩子和父母永遠的財富,是家庭和諧的源泉。孩子是父母複印紙,父母這張原紙該寫什麼呢?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只有做父母的最清楚!



元之創客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寧可苦自己不能苦孩子。結果發現家長節衣縮食,孩子大手大腳。甚至不知感恩。並不是我們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就是好的。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到方法得當,才能培養出既優秀又知理,感恩的孩子。一,力所能及給與孩子東西,而不是拼了命的給。根據家庭實際情況,給與孩子物質上的支持。並且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並不是昂貴的東西就是好的。二,明白理解孩子不想比別人差的心理,但是並不一定都是體現在金錢上。三,適當參與家庭活動。承擔家庭責任。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不僅能力好還懂得感恩。因為參與家庭活動,讓孩子知道他是家庭的一員,參與進來。家庭中他也有一份責任。能夠在培養孩子家庭責任感的同時知道東西的來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感恩父母給與自己的所有。


高中物理李老師lucky


個人認為,這是個境界。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大概意思是按當地的習俗,年邁的父母喪失勞動能力的時候,就把他送到山上,順其自然,自生自滅。某年某月,父子倆把年邁的爺爺抬到山上,父親把筐子扔了,兒子撿回來說,等你老了的時候抬你。推己及人,父親良心發現應該給兒子做好榜樣,就把父親接回家裡孝敬了。這是榜樣的力量。

達到這個境界,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這就涉及到家風的建設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裡的尊老愛幼值得我們推崇。一個家庭,要注重家庭的建設,通過家教以及家訓,形成家風,推及到家族,長幼有序,感恩生命,孝敬父母自然就是謙謙君子的境界了。

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社會功能也是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助推器。社會有序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子民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自然就和諧自由了。


伊人怡心2020


感覺現在大中學生特別是千禧後普遍自我意識強,感恩父母的意識薄弱。這已成教育的難題,也是國家和社會應該關注且必須關注的重要內容。這需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關注、合力攻難克難。

一是學校要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同時,要通過活動引領和社會實踐強化來加強和鞏固教育效果。

二是社會要大力表彰感恩先進典型,營造感恩祖國、感恩社會和感恩父母的氛圍。大張旗鼓對忘恩負義、背信棄義的反面典型進行批駁。

三是家庭除配合學校和社會外,還要多創造些感恩實踐活動。通過身邊的典型,來引導感恩活動的深化。

感恩意識的培養需要各方參與、共同形成合力才能完成。


智者微語


潛移默化,言傳身教。

首先先影響孩子的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一個不和諧的家庭,無法給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更別談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一個和諧的家庭裡,父母用自己得體的言行舉止去身教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孩子便會自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次影響孩子的是老師同學。老師如果不能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也會學會不平等對待別人,更別說感恩,一個人處在什麼樣的堆裡,就會沾染什麼的習慣,常和吸菸的一起,早晚都得犯戒。和一群有良好習慣的同學一起,自然而然會改變自己。人是學習的動物。

最後便是社會了,人一旦出了社會,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就看孩子如何選擇自己的天地啦。一個人學好需要幾年甚至更久,但一人學壞就只在轉眼間。

所以要想孩子學會感恩,必須要孩子所在環境去改變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