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今天又看了遍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真的是不下10遍观看,的确不错。我觉得这部影片是宁浩标志性的作品,至少它可以看到中国电影未来10年的大致走向。

《疯狂的石头》讲的是一个兵与贼之间的故事,兵是乌合之众,贼则良莠不齐。两伙人凑在一起,笑料百出。

时至今日,它仍是值得再鉴赏的好作品之一。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宁浩电影的横空出世,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人们视线之外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而且电影采用多线索穿插叙事的非线性结构,打破惯有的时空顺序,极富悬念。

不论是在叙事结构上,还是表现手法上极具个人特色,都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既迎合了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又给电影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90年代末,被称为中国喜剧“时代最强音”的冯氏喜剧走进大众市场,有趣的故事、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都让如《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等电影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与票房。当冯小刚开始感慨喜剧电影越来越难拍之后,冯氏喜剧也只能靠着观众们的支持一枝独秀。

直到04年左右,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个宁浩,《疯狂的石头》居然让很多人惊奇不已拍手称叹,这真的很难说不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曾经有人研究好莱坞大片,发现一个前十分钟规律,即影片前十分钟必然会有一个大场面来吸引观众眼球,然后才将故事情节娓娓道来。

原因就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慢慢坐下来等着看影片的发展,他们需要在一瞬间把握住影片的主要故事概况和精髓。

显然,在这一点上,宁浩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快节奏标准。

《疯狂的石头》让很多人迷恋它的原因正是因为它能抓住人们的心理,整部影片节奏紧密。围绕着一块玉石产生多轨道叙事,分别从多个角度诠释不同人物的视角,再加上台词诙谐幽默,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笑料层出不穷,于是它一出世就成为经典。然而,人们在对故事情节津津乐道的同时却忽视了最功不可没的片头,如果没有这行云流水剪辑的片头,这部片肯定会失色不少。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前八分钟的内容,宁浩用多组特写镜头强调,每一个镜头持续时间非常短,多用切换的镜头组合起来表达一件完整的事,仅仅八分钟就把事件的大部分主要人物,以及事件多方面的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

最重要的是在这八分钟,所有人的性格以及角色定位已经全部有所交代,剩下的就只是把这些有个性的人物放到事件当中慢慢发展。

由于影片中有着太多戏剧化的巧合,太多预设的幽默包袱,而人物彼此之间又有太多的联系,因此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之下故事极易发生纰漏。不过最终宁浩做得非常好,整个故事讲得相当严密,使影片从头至尾并没有出现过明显的漏洞。这样一部商业电影绝对是需要精密地反复推敲过,而并非所谓的运气爆棚就可以搞定的。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疯狂的石头》虽然以夸张的手法来制造笑料,但是你绝不能忽视它严密的逻辑性,片中很多的笑点的成功都在于预先埋下的伏笔。

比如影片中有一桥段国际大盗模仿《碟中谍》里下坠盗宝却发生绳子不够长,气得大盗骂了句“奸商”,观众观看仔细的话就会联想到影片上半段中商人卖10米绳子给大盗的镜头;

另外还有一个桥段,谢厂长接到儿子求救的电话却数番不予理睬,形成这个幽默的契因是影片伊始谢小盟曾被谢厂长发现在厕所教人用绑架蒙他老爸,这个笑点可谓一炮双响。这样的巧妙布局衔接非常之多,虽然夸张但是非常有说服力,足够使观众开动脑子来联想。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有人说《疯狂的石头》很多地方抄袭《低俗小说》和《两杆大烟枪》。

可以说,《疯狂的石头》刚开始的片段和《两杆老烟枪》还是有一些相像的。但是总的来说,《疯狂的石头》更加花哨一点,而且节奏更加紧凑。最重要的是,《疯狂的石头》的人物角色更多,更杂,但是每一个人物都能照顾到,均表现出不同的鲜明的个性,这是其他两部电影所不匹及的。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疯狂的石头》全片充满了新时代的气息,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子。而相比当今的喜剧好似走入了一个误区,一味的装疯卖傻反而适得其反。

这部作品在当时是非常接地气的,结合了大量的本土重庆方言,使作品充满了乡土气息,妙趣横生。新导演,思路新,胆子大,包袱轻,敢想敢做。正是这种新奇,使这部名不见传的电影一举打败了国内当时许多大导演的作品。

先刨除模仿因素,这部电影确实是成功的,它不需要投入几千万的费用去拍摄一些宏大的场面,但却能深入人心,以一颗石头引起的闹剧,却透漏出当时的真实。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一个濒临的工艺品厂,在翻建公共厕所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选择公厕,不是宁浩热爱重口味,而是公厕这地方,勾连着最复杂的生活况味。

谢厂长决定搞个展览,隆重推出翡翠,以获点营收,缓解一下厂里拖欠工资的窘迫。而筹备展览的安全重担,落在了包世宏身上。包世宏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高度敬业,热情地扮演着螺丝钉的角色。谁知命运难料,那块翡翠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远超包世宏的预想。

国际大盗觊觎翡翠,本土盗贼也卷入其中,厂二代谢小萌为献媚姑娘竟也打起了翡翠的主意,包世宏被一波接一波的意外,折腾得哭笑不得。但尽管被虐千百遍,准下岗职工包世宏大叔,从没丢失左胸内的那颗上进的心。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它并没有想表达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长久以来相当缺乏趣味性,电影人大都固步自封,多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影片的唯一标准,而大大忽视了电影的产业特性。多年来只有一个冯小刚能够适时推出合乎观众口味的电影,用低成本换回大收益。

而事实证明,中国已经不缺少能够拍摄高水准艺术片的人才,而恰恰缺少的是能把握市场脉络拍出成功商业电影的人才。不要以为商业片比文艺片好拍,拍一部垃圾商业片自然很容易,但要拍出一部能让观众喜欢的商业片决非这么简单。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从影片《疯狂的石头》投放市场的回报来看,宁浩真正表现出一匹黑马的潜质。

从成本300万元到最终票房2300万,真真正正的一部逆袭的低成本高回报之作。

事实上从不少院线按排的档期和放映时间段来看,这部电影其实被大片排挤到了角落,它的成功靠得是观众的口口相传与媒体的赞誉。

因为是低成本影片所以在宣传上并无太大动作,而且影片的演员阵容也缺少大腕,导演宁浩更是不为人知,所有一切决定影片没有任何其他卖点,真正吸引观众的,恰恰是电影本身带来的。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宁浩令人惊艳的黑色幽默在《疯狂的石头》中得以最好的掘取,中国特色犀利的巧融,荒诞在小人物们那行云流水般自然的演绎下,得以忍俊不禁的欢乐。

即使说电影对《两杆大烟枪》有以诸多不可规避的引见之嫌,但的确这是一部足够接地气的国产佳作。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另一个必须要说的地方是影片中庙门口那条三叉路口的作用被使用到了极致,在那场摩托车抢包撞飞汽车门的戏里,晕暗泛蓝的光线下,用三角构图的方式来表现三个人物之间的独立和交叉情节,气氛烘托恰到好处。

节奏感也是相当的强,不断回切的镜头组合成了这一情节的强调作用,为故事接下来的高潮部分作了很好的铺陈。

最后交待出的地下那个倒霉家伙还有拨打电话的镜头,造出了非常难得的喜剧效果。

并且这样的拍摄手法,非常令人信服地传达出电影独特的表现魅力。

从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出宁浩有意在结构表现上作出尝试,《疯狂的石头》采用了局部结构的手法,无疑也是一个成功且理智的做法。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就整部电影来说,它是一部严肃制作的电影,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非常用心,片中的幽默元素毫不做作,完全是由剧情推动所带出的笑声,并非如一些拙劣的喜剧片,采用类似相声的夸张肢体,抖语言包袱等等来制作笑料。

如果非要说不足之处,那就是结尾部分仍有一点略嫌不足,两个反面角色在短短的两分钟之内死亡,这种突然其来的突兀让80分钟延续的轻松怪异风格嘎然而止,或者应该将此段情节处理得更隐性一些。

比如镜头内不出现血迹。好在导演似乎注意到了这个,最终部分让观众保持在笑声中结束。

但总的来说,在人人声讨的中国电影大环境下,冒出能称为奇葩的小花,总是令人欣慰的。宁浩想必对拉丁风格电影有偏爱,受到西班牙意大利经典艺术片影响较大,尤其拉丁八九十年代的许多手法在《疯狂的石头》里都有不错的表现及应用。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这是一部反映小人物生活的电影,小人物的生活中已经充满了苦难,唯有这些幽默的镜头和诙谐的对白才能让我们这些和剧中角色一样的小人物,能够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种种酸楚。

《疯狂的石头》也是很标准的城市电影,写的是城市中人被欲望带来的疯狂。

影片的可爱恰恰是成功地刻画了几位真实的贼,他们在谎言中获得生存的立足点,又在巧合中走向善恶终极的命运报应。我觉得宁浩的成功是在写意中描绘出生活的真实。

看完《疯狂的石头》之后,突然觉得《天下无贼》中被冯小刚藏着的伪善。

看了不下10遍,宁浩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但如果以这部片为起点,中国电影在以宁浩这一代新生导演里能走出更多更广的派系出来,那无疑是中国电影人之大幸,中国观众之大幸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