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平常人家平時最大的樂趣是什麼

在人們的印象中,古代人除了工作,好像沒什麼娛樂活動,死氣沉沉呆頭呆腦的。其實不然,古人的業餘生活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多彩。節日的百樣習俗自不必說,平時的轂擊、蹴鞠、鞦韆、飲酒等各種文體活動也是異常火爆。

轂擊:就是現在碰碰車。《晏子春秋﹒雜下二》記載,“齊人甚好轂擊,相犯以為樂,禁之不止。”齊國人特別喜歡轂擊,以驅趕車子相互撞擊為樂,國家管也管不住。說明轂擊起源於戰國時期的齊國,而且在上層特別盛行。不過古代家有車馬的畢竟只是上層人家,普通百姓肯定玩不起這個。

蹴鞠:眾所周知的蹴鞠在我國流傳了兩千三百多年,也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臨淄,這個在《史記》和《戰國策》裡有明確記載。蹴鞠在漢朝得到長足發展,軍隊和宮廷貴族中普遍流行,太上皇劉太公和劉伯溫都是蹴鞠這項運動的骨灰級粉絲,為了接近蹴鞠場所居然搬家。後來又發展到下層百姓,《鹽鐵論》裡說“康莊驅馳,窮巷蹴鞠”,說明市井小民也喜歡蹴鞠。到了唐宋時期,蹴鞠發展到最為繁榮的階段,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直到清朝中葉,蹴鞠才被現代足球逐漸代替。但其實足球就是蹴鞠,只不過變了點花樣而已,蹴鞠是足球的老祖宗。

鞦韆

:如果追本溯源,鞦韆可以一直追到幾十萬年前的上古時代,那時候人們為了採摘野果或獵取野獸,經常利用藤蔓搖盪擺動,跨越山澗或攀援樹木,這就是鞦韆的雛形。後來北方少數民族據此創造了鞦韆這項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鞦韆設備簡單,一看就會,所以迅速在社會各階層流傳開來,富人窮人村夫美女大人孩子都愛玩。漢代以後,竟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的保留項目。直到今天,仍然流行不衰,而且發揚光大。真該感謝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這麼好一項財富。

飲酒:這項活動就更不用說了,從古至今歷來喝酒就沒停止過。《神農本草》記載,我國的酒起源於上古與神農時代,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到如今早已成了一種深植於我們骨子裡的文化。古代人好像比我們還聰明,隨便一個村子就有人釀酒,你看陸游就說“莫笑農家臘酒渾”,《水滸傳》裡每個小店每個村莊都能喝到村釀,現代一般人家誰會造酒?而且古人喝酒不受限制。現在工作日不準喝酒,古代沒這個紀律,啥時候都能喝酒。李白上朝時間跟皇帝貴妃在一塊也敢喝得酩酊大醉,有的縣官升堂問案也抱著酒壺。

旅遊:歷朝歷代都有大批旅遊愛好者,男的女的都喜歡旅遊。旅遊最早起源於公元前22世紀,大禹是最早的旅行家,後來春秋戰國時期老子、孔子也是周遊列國,還有范蠡為代表的商人們進行的商旅。但這種旅遊跟現代意義上的旅遊不同,這都是功利性質的。現代旅遊概念的旅遊也在商周時期就有了,他們用“旅”字專指當時非常活躍的商旅,用“遊”字指娛樂性的遊玩、遊覽、遊獵,就是像魚兒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古人旅遊往往是在春暖花開之時,“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杜甫《麗人行》),“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楊巨源《城東早春》)。明朝人尤其喜歡旅遊。據明朝鴻臚寺卿王士性所著《廣志繹》記載,明朝的北京人,特別是女人逢節必遊,有錢的遠遊,沒錢的近遊。從春天開始,她們就出城踏青郊遊,然後是到處遊玩。玩的花樣比現在不少,燒烤、飲酒、賞花、做遊戲,樂此不疲。

除此之外,古人勞動之餘,也會參加一些培訓班學習禮儀和各項技能。明朝時各村都設有一個辦公的地方,叫做“堂”。“堂”由村裡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負責處理本村的雜務瑣事。堂的右邊設塾,左邊設庠,庠的後邊設中堂。塾就是私塾,年滿八歲的兒童即可進入私塾讀書學習。庠稱為左庠,是為成年男子設的。每天晚飯後,男人們便到庠中聽秀才講道德禮儀。中堂是婦女們學習紡織縫紉技術和做針線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