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律」大同天镇桦门堡

「排律」大同天镇桦门堡

桦门堡

桦门经岁古,孤崭惕犹多。

势控瓦窑口,囊吞饮马河。

凭高锁饥隼,持险护勤驼。

此地曾平寇,而今息砺戈。

铜符销作土,铁甲化为萝。

徙倚寻思久,忽闻鸿又过。

「排律」大同天镇桦门堡

后记:欲写桦门堡,不的不从新平四堡(保平堡、新平堡、桦门堡、平远堡)说起,新平四堡是一个整体,一组完整防御体系,它们的组合足以使一道边长城脱出一线式防御的被动,成为纵深梯次,犄角呼应的效果,可以这么说,它们即可独立作战,又可以联合作战。四堡以新平为主堡,呈众星拱月散而开来。新平四堡是明代大同镇东北第一道防线,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承节点,里边是关内,外边就是大漠草原。

「排律」大同天镇桦门堡

桦门堡地形图

桦门堡的与众不同是新平四堡中,唯一一座建在山顶的军堡。桦门堡更是其余三堡重要的支撑点,这里山势陡峭,高处群峰,俯视战场了如指掌。想当年驻桦门堡的二百九十七名戍边将士,夜以继日的筹划、观察一切对蒙古的作战机宜。

「排律」大同天镇桦门堡

远看好像是窑洞,原来是桦门堡的堡门

桦门堡位于大同天镇县城北二十五公里的桦岭上,是明长城大同镇七十二堡之一,始建于万历九年即1581年,是新平四堡建筑最晚的。桦门堡如不登临绝难体会它的奇伟与和险峻,堡方而小,是突兀屹立的一道天然屏障,陡如削,立如壁,窄如鱼脊。

「排律」大同天镇桦门堡

桦门堡墙砖,大多有花纹

在脊上修筑了此堡,就是不筑此堡,这样的山势,亦是难于蜀道,险于栈道,同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祖先们不惜工程艰巨繁浩,如此险上加险,不会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优秀的文化遗产,当时追求天衣无缝的防御效果,可谓用心良苦。而今已呈颓圮,围着满城衰草,无限荒凉,在西风残照中,默然无语。

「排律」大同天镇桦门堡

当地人又称桦门堡为“花面墙”

新平四堡附近连绵不断的烽火台傲立于苍茫大地、高山,展示着万里长城永不倒的风骨和气魄。其建筑规模大多依山就势而建,一般高六米到十米,宽五到八米,每隔百米左右置一墩台,台高十五米左右 ,给初来乍到者以强烈的震撼,惊叹之余人们无不赞叹这片黄土地的祖先坚强的毅力和勤劳、智慧。以长城为界,南北两边是两个文明。两个政权的较量。新平四堡又是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两个文明交界地,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迁移、碰撞、融合的重要地区。

「排律」大同天镇桦门堡

新平四堡地区

此段长城是最引人注目的,所处地段较开阔,峰墩连绵相望,交相辉映,夯土城墙,古朴沧桑,长城脚下,淳朴的农家院落依山而建,春季时,桃杏遍野,万坡透粉,冬季,黄土沟壑纵横,远山白雪皑皑,更映衬着古长城的雄浑厚重,美景简直无法用言语描述。

「排律」大同天镇桦门堡

远眺桦门堡

总之,探访新平四堡,领略塞外风情更多了一份其它地方没有的苍凉、幽远、古朴,沧桑。内堡外墩,峰堠相望,几千年的烽火硝烟在落日余晖中穿越时空而来,演绎着金戈铁马的悲壮,也演绎着民族融合的喜剧。

「排律」大同天镇桦门堡

桦门堡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