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了“食”之大欲,一口清水也是美味|讀經

摆脱了“食”之大欲,一口清水也是美味|读经

歡迎回來【費勇修心課】,週四的晚上,我們繼續讀經。

上一堂課,我們進行了“鼻”(嗅覺)的練習《感覺一下我們周圍的氣味裡,有哪些隱藏著的信息?|讀經》

今晚,我們要進行“舌”(味覺)的練習,《法華經》第二十三堂:擺脫了“食”之大欲,一口清水也是美味。

摆脱了“食”之大欲,一口清水也是美味|读经

#課前閱讀#

如果你的舌根是清淨的,那麼,你說的任何話都能讓人心生歡喜。如果演說佛法,會吸引很多很多的聽眾,什麼聽眾呢?天上的天主、帝釋天、天子、天女、大梵天,還有天龍八部的龍男、龍女、夜叉男、夜叉女、香神男、香神女、金翅鳥神男、金翅鳥神女、樂神男、樂神女、蟒神男、蟒神女,還有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國王、王子及其眷屬、大小轉輪王及其眷屬,……這些天、神、人,都受到美妙音聲的吸引,前來聆聽佛法,並恭敬說法的法師、供養說法的法師。

舌頭用來吃,也用來說。

我們吃了很多並不需要的食物,只因為貪吃。

我們說了很多沒有什麼意義的話,只因為是是非非。

佛陀說,如果你能夠護持《法華經》,或讀、或誦、或解說、或書寫,那麼,就能成就一千二百舌功德,是人舌根淨,終不受惡味,其有所食啖,悉皆成甘露。以深淨妙身聲,於大眾說法,以諸因緣喻,引導眾生心。

摆脱了“食”之大欲,一口清水也是美味|读经

這段話包含了兩層意思:

第一個意思,不論什麼味道,到了信奉《法華經》的法師口中,都會變成美味,就像天上的甘露,甜美清新。從字面上看,說的是無論吃什麼,都會變成美味。

但從佛學的整個體系看,清淨的舌根,不會什麼都吃。吃,是為了什麼?只不過延續生命。因此,只要簡單的,滿足了生理的需要,就可以了。

如果變成美食,把吃當作所謂的藝術,或者,當作享受,那麼,就偏離了吃的本意了。

為了吃而吃,為了排場,為了消費,為了獵奇,而去吃,吃了很多動物或植物,人會變得混濁。

摆脱了“食”之大欲,一口清水也是美味|读经

飲食非常簡單,非常潔淨,只是抵禦飢餓。吃飽了,就好了。越是簡單,就越是清爽。

如果你真正地修行佛法,如果你真正地成佛了,那麼,按照佛陀的描繪,生理意義的吃,完全可以轉化成一種精神行為。

在為富樓那授記時,佛陀說:富樓那成佛後的佛號為法明如來,法明如來教化下的佛國眾生和我們世間的凡夫不一樣,他們可以不吃食物,吃什麼呢?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以法喜、禪悅作為食物,在佛法的聞受和禪定的喜悅裡培植善根、資益慧命。

所以,一切到了你的口中,變得清淨,首先是你的舌根清淨了,不再大吃大喝,不再把吃當作一件什麼重要的事情。

吃,不再是慾望。那麼,你吃什麼都可以。比如,一口清水,一片菜葉,都很美味。世間的一切,你品嚐到的,只是美妙。

摆脱了“食”之大欲,一口清水也是美味|读经

更美妙的是第二個意思,當他在大眾中演說佛法,就能以深微美妙的音聲,打動聽者的內心,讓他們心生歡喜,信從快樂。

如果你的舌根是清淨的,那麼,你說的任何話,都無關是是非非。我們每天淹沒在言語的海洋裡,無數的套話,無數的陳腔爛調,無數的算計,無數的爭鬥……在言語的迷宮裡疲於奔命。

會不會,在安靜下來的時候,會覺得,你說話,但是,好像並非你自己在說。那些話,不是來自你的內心,而是你的社會角色要求你說。長久地說著被要求的話,是不是,會覺得有點神經衰弱,有點精神分裂?

會不會覺得,你說出的話,即使聲音洪亮,即使拿腔拿調,但是,並沒有內在的力量,並沒有讓你心安理得。

有時候,我們活在混濁而虛假的言語裡,自己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摆脱了“食”之大欲,一口清水也是美味|读经

如果你的舌根是清淨的,那麼,無須大聲說話,只是平和地小聲說出來,無論說什麼,都是一種引導,一種靜心的引導。

無論你說什麼,都是一種喜樂,一種靜心的喜樂。

此時此刻,如果你開口,如果你的舌根是清淨的,那麼,無論你說什麼,都會給予別人喜樂的氣息。

我在傾聽你的說話,我感覺到周圍的空氣,都在成為一種喜樂。

-END-

【每週福利】

歡迎大家在每期聲音的下方

留下你當期聽課的所想所悟

綜合選出一條評論製作

一張專屬的優秀評論卡片

併為你送上一本費勇老師的簽名書

本週優秀評論

duxiangmemdber

領取你的禮物喲

期待大家在每一期課程裡

留下你的感悟

分享你的感動

寫下你的故事

課代表會在每週「讀經」的文末同步公佈獲獎名單

配圖 / 選自堆糖

點擊收聽,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