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最近,一个朋友跟我说起一件事:

前两天刚开学,她去给女儿去开家长会。班主任是一位26岁的年轻教师。这位老师面对家长的很多问题,自己回答不上。

当时有些家长面面相觑,用不屑的眼神打量着这位年轻老师。

我这位朋友担心,这些家长对待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会传给孩子。

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因为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孩子摸清楚了家长并不尊重老师,他们也就不会尊重老师。而这一点绝对会让日后的麻烦层出不穷。

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家校共育、家校沟通,真正美好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的,最美好的三角关系应该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

在开学季如何维持好这个三角关系呢?

老师和父母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父母要教会孩子尊重老师,一起参与进孩子学习的世界,因为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而老师在孩子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必不可少。

对待老师,家长需要明白:老师是教育者,不是保姆,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跟老师说:“孩子我交给您了,你该说就说,该骂就骂。” 这句话是家长最爱说,但是老师却往往不爱听的。

这句话看似是客套,但是话语中更有点推卸责任的意思。教师关心学生不等同于“母爱”,希望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是对教育的误解。

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曾经有一家媒体报道,江苏南通一位妈妈为了让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当上值日生,午夜时分给老师发了一条很长的消息,没有收到回复,几天后,家长却发现被老师“拉黑”了。

无独有偶,在浙江杭州,一位爸爸因为开豪华跑车送孩子上学,引发其他家长不满,孩子的老师建议家长以后不要这么做,以免引发孩子之间的攀比。这位家长争辩了几句,结果被踢出了家长群。

本来简单的一件小事,却因为有了摩擦而迅速发酵成为新闻热点,有的还会升级为公共舆情事件,甚至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出面回应、处置。

这个三角关系里最重要的主线——老师和家长,如果处理不好,那么最后受影响被殃及到的肯定是孩子。

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信任,是家校共育的首要条件。

每个人自从降生后,父母的态度就一直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借由认识这个世界来认识自己的,而父母就是最初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人。

我们从父母的言语里得到的是允许,我们就敢再往前迈一步; 我们在父母的眼神里看到的是恐惧,我们就永远躲在他们身后;我们从父母的行为里看到的是不满,我们也就学会了看不惯整个世界。

那么,对于学校教育也是一样的,如果父母不尊重老师,孩子还会尊重老师,尊重学校的规则,共同成长么?

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父母支持老师就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日本教育家多湖辉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请教老师,但老师不认识。

于是,老师和颜悦色的对他说:“你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不妨去请教他,老师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

第二天,孩子又来找老师:“爸爸说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称。他还说,老师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时忘记了。”说完,孩子还顺手把爸爸写的一封信交给了老师。

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老师打开信,上面详细的写明了小草的名称和特性,最后还附着一句话:希望这个问题由老师回答,想必更为妥当。

这位家长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师,帮助老师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实这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