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才是好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

最近,一個朋友跟我說起一件事:

前兩天剛開學,她去給女兒去開家長會。班主任是一位26歲的年輕教師。這位老師面對家長的很多問題,自己回答不上。

當時有些家長面面相覷,用不屑的眼神打量著這位年輕老師。

我這位朋友擔心,這些家長對待班主任的態度和情緒,會傳給孩子。

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才是好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

因為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不是,孩子摸清楚了家長並不尊重老師,他們也就不會尊重老師。而這一點絕對會讓日後的麻煩層出不窮。

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才是好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

家校共育、家校溝通,真正美好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的,最美好的三角關係應該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在開學季如何維持好這個三角關係呢?

老師和父母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作為父母要教會孩子尊重老師,一起參與進孩子學習的世界,因為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而老師在孩子學習與成長過程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必不可少。

對待老師,家長需要明白:老師是教育者,不是保姆,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跟老師說:“孩子我交給您了,你該說就說,該罵就罵。” 這句話是家長最愛說,但是老師卻往往不愛聽的。

這句話看似是客套,但是話語中更有點推卸責任的意思。教師關心學生不等同於“母愛”,希望教師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是對教育的誤解。

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才是好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

曾經有一家媒體報道,江蘇南通一位媽媽為了讓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當上值日生,午夜時分給老師發了一條很長的消息,沒有收到回覆,幾天後,家長卻發現被老師“拉黑”了。

無獨有偶,在浙江杭州,一位爸爸因為開豪華跑車送孩子上學,引發其他家長不滿,孩子的老師建議家長以後不要這麼做,以免引發孩子之間的攀比。這位家長爭辯了幾句,結果被踢出了家長群。

本來簡單的一件小事,卻因為有了摩擦而迅速發酵成為新聞熱點,有的還會升級為公共輿情事件,甚至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出面回應、處置。

這個三角關係裡最重要的主線——老師和家長,如果處理不好,那麼最後受影響被殃及到的肯定是孩子。

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才是好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

信任,是家校共育的首要條件。

每個人自從降生後,父母的態度就一直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藉由認識這個世界來認識自己的,而父母就是最初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人。

我們從父母的言語裡得到的是允許,我們就敢再往前邁一步; 我們在父母的眼神裡看到的是恐懼,我們就永遠躲在他們身後;我們從父母的行為裡看到的是不滿,我們也就學會了看不慣整個世界。

那麼,對於學校教育也是一樣的,如果父母不尊重老師,孩子還會尊重老師,尊重學校的規則,共同成長麼?

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才是好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

父母支持老師就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日本教育家多湖輝分享過一個故事:一位植物學家的兒子拿著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請教老師,但老師不認識。

於是,老師和顏悅色的對他說:“你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學家,不妨去請教他,老師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

第二天,孩子又來找老師:“爸爸說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稱。他還說,老師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時忘記了。”說完,孩子還順手把爸爸寫的一封信交給了老師。

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才是好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

老師打開信,上面詳細的寫明瞭小草的名稱和特性,最後還附著一句話:希望這個問題由老師回答,想必更為妥當。

這位家長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師,幫助老師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實這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