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的“不吼不叫”教育孩子怎麼做到?霍思燕教你怎麼做

老生常談的“不吼不叫”教育孩子怎麼做到?霍思燕教你怎麼做

下班途中,我看到讓人心疼的一幕。

走在我前面的是一個約4歲的小男孩,他的兩隻手死死地拽住一個年輕女人的大腿,撕心裂肺地哭喊著:“媽媽……媽媽……”。只見女人怒氣衝衝地拖著孩子往前走,嘴裡大聲吼叫著:“我沒有你這麼不聽話的兒子,你給我趕緊站起來,1、2、3……”3字一出,男孩哭得更加悲傷了,同時用更大的力氣抱著女人的腿。女人突然間一手將男孩拎起,臉色凝重,厲聲喝道:“廢物!”

吼叫式教育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在這種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在未來更容易出現以下狀況:

1.缺乏安全感

2.叛逆

3.脾氣暴躁,暴力

4.容易依賴,形成成癮性格

5.專注力不集中,厭學等

相反,不吼不叫的教育方式才是值得推崇的,它要求父母更加關注孩子本身。那怎樣做才能做到不吼不叫,還能讓孩子和父母和平相處呢?

老生常談的“不吼不叫”教育孩子怎麼做到?霍思燕教你怎麼做

一:父母要接納自己

很多父母在吼叫完孩子之後,其實內心是極其內疚的。內疚心裡長期積累,心態就會變得更加消極。我看過不少父母常常數落自己:“我就是不稱職的媽媽,我沒辦法改變。”帶著消極的情緒,對孩子“任性”行為依舊沒有包容心,於是大吼大叫就週而復始。

事實上,來自生活的各種不容易,確實讓父母承受很大的壓力,情緒的不穩定是情有可原的。因而,父母首先要懂得接納“壞脾氣”的自己,同時告訴自己:“雖然我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但是我願意為我的孩子改變。”接著,深呼吸平復心情,微笑面對你的孩子。

二:父母要尋找“觸發器”

有很多父母會看到某些行為就習慣性發火,比如孩子亂扔東西、孩子不收拾玩具、不吃飯、不睡覺等,父母找到這些容易引爆的觸發器後,便要記錄下來,當看到這些事情發生時,就暗示自己:“孩子不是不收拾玩具,而是不會收拾,我應該給他示範幾次。”隨後,把自己克服問題的具體情況與心理活動記錄下來,隨時翻閱,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溫和了。

三:蹲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

很多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其實是出於自我意識。這是成長必然過程,做為父母的我們應該給予尊重和保護,因為一個有獨立意識的孩子在未來才能生活得更加自信。可是,很多父母只要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會強行改正,完全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

老生常談的“不吼不叫”教育孩子怎麼做到?霍思燕教你怎麼做

《媽媽是超人》中出現這樣暖心的一幕:

霍思燕想要考驗一下嗯哼,讓他去買一杯冰咖啡。

老生常談的“不吼不叫”教育孩子怎麼做到?霍思燕教你怎麼做

老生常談的“不吼不叫”教育孩子怎麼做到?霍思燕教你怎麼做

嗯哼輕巧地答應了。但最終點咖啡時,嗯哼卻選了一杯熱咖啡。

老生常談的“不吼不叫”教育孩子怎麼做到?霍思燕教你怎麼做

面對兒子沒有按照自己叮囑的要求去做,她沒有生氣,更加沒有責怪兒子,只是心平氣和地問:“為什麼點熱的啊?”

老生常談的“不吼不叫”教育孩子怎麼做到?霍思燕教你怎麼做

嗯哼的一個回答,讓我感觸頗深,他乖巧地說:“因為我怕媽媽感冒”。

面對孩子“忤逆”自己,這是很多父母所不能接收的。因而很多父母選擇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權威。

在很多時刻,我們忽略了孩子們自身的想法。可是別忘了,在這個世界上,父母是最愛孩子的,而孩子也是最愛父母的。他們也想努力博得父母的笑臉啊。

做為父母的我們,能不能在大吼大叫前,再給我們摯愛的孩子們哪怕是10秒鐘,蹲下來,看著孩子,聽聽他們的想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