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l in May! 今年可能劇情反轉嗎?

A股在4月砸出今年第一道“深坑”,指數近6%的跌幅、百股跌停的局面再現也讓投資人膽顫心驚。然而,4月末,北上資金再度光顧A股。外盤在小長假期間也開始反彈。加上年報披露完畢,商譽風險和業績雷基本出清,後續企業利潤回升值得期待,5月行情是否會出現“

Sell in May”還是未知數。

Sell in May! 今年可能劇情反轉嗎?

股諺有云,“五窮六絕七翻身”,外國股市也有類似的提法“Sell in May”,5·1小長假行將結束,4月的行情如此,不堪,5月是否還要繼續面對未知。

行情數據顯示,4月22日至30日7個交易日間,上證指數區間下跌192.46點,跌幅為5.88%;深成指區間下跌743.41點,跌幅為7.14%;創業板指下跌92.02點,跌幅為5.36%。

Sell in May! 今年可能劇情反轉嗎?


滬指7日(22-30)分時走勢圖

然而,北上資金主導的市場,可能在5月出現轉折。

港股市場恆生指數在A股休市的兩個交易日大漲382.44點,猛漲1.29%,恆生指數週五收盤再度站上30000點關口,以30081.55點收官。

而夜盤,受到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支持,納指終結兩連跌,週五收漲1.5%。

5月會不會反轉,我們需要從4月造成市場大跌的原因,以及這些因素是否出現反轉相關。

原因一:經濟增長超預期,“鐵公基”完成下殺,上證50趨勢走出

4月19日,中央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當前經濟時認為,一季度經濟運行“好於預期”,“開局良好”,“市場信心明顯提升”。首次消息影響,鐵路、基建、公路建設板塊個股應聲殺跌。

據新華社刊文,4月1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當前經濟工作四大信號,一是開局好於預期,仍需保持清醒;二是穩中求進、突出主線、守住底線、把握好度;三是聚焦關鍵問題,做好經濟工作;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繼續實行最嚴格考核評估。

中央對於一季度經濟“好於預期”的判斷,意味著強刺激力度將有所減弱。此前,因為擔憂經濟下滑,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央推出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其中以“鐵公基”為主的固定資產投資成為刺激的重要內容之一。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4月18日,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袁達在發佈會上透露,今年一季度,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50個,總投資3703億元,其中審批34個,核准16個,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運輸、高技術等領域。另據公開消息,今年一季度多個重大基建項目開工,浙江、重慶、上海、廣西等地今年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規模超千億元。

受此消息刺激,鐵公基板塊個股出現明顯下跌。從跌幅來看,最近7日內,中國建築跌6.98%,中國交建跌12.72%,中國鐵建跌9.45%,中國中車跌7.96%,中國重工跌15.22%。而同期,上證50指數跌幅僅為3.19%。對比之下,權重板塊中鐵路、公路和基建個股對指數的拖累明顯。

然而從4月末的情況來看,上證50的走弱已經趨勢性完結並開始反轉。

原因二:股指期貨鬆綁,機構再獲“核武器”

作為高槓杆工具,股指期貨一直被視為機構強有力的對沖工具,而其表現出來的威力,有如機構的“核武器”。

以2010年為例,4月16日A股首次推出股指期貨之後,上證指數在一個月內由2361.34點直接下殺至1771.49點,區間跌幅高達23.41%。在2015年的股災中,股指期貨也同樣扮演“殺人狼”的角色。因為股指期貨空頭瘋狂做空,股指期貨多次大跌超5%,千股跌停格局也多次上演。

股指期貨為何對股市殺傷力巨大,主要與A股的交易結構有關。在A股市場,運用股指期貨做空的主要有三類投資人,一類是以基金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主要通過股指期貨放空對持倉進行套保,對沖股票下跌風險;一類為對沖基金,主要交易模式為在股指期貨上做空,然後通過股票砸盤獲得超額收益;另外一類為裸單投機的投資人,通過豪賭市場下跌賺取暴利。由於機構基金管理規模巨大,因此經常會出現空方力量遠大於多方的態勢。

在2015年,由於意識到股指期貨的巨大殺傷力,中金所先後發佈公告,通過提高手續費、限倉等方式,限制股指期貨交易。此後,隨著兩市回暖,股指期貨限制措施也在慢慢解除。

而此次股指期貨鬆綁,再為機構做空提供了機會。另外,由於本次兩市大漲,多數機構浮盈豐厚,有潛在的套保需求。據老虎財經曾在《今年的第一次大跌,有三個你不知道的原因》中分析,在大跌前夕,主要交易席位上股指期貨空頭持倉出現成倍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股指期貨是一箇中性事件,其可能會造成市場波動加大,但不會給多空趨勢造成影響。機構的淨多空頭寸一般會像鐘擺一樣波動,單向波動越大,一般反轉也越大。

原因三:商譽減值、個股業績變臉

從7日分時圖來看,兩市風格出現明顯切換的時間,大約從4月25日開始。在此之後,兩市曾多次出現百股跌停,中小盤個股大跌的情形。究其原因,或與因為商譽減值導致的業績變臉有關。

所謂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併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舉一個例子,假如A公司收購B公司,收購價格為10億元,但B公司實際資產只有1億元,那麼剩下的9億元即為商譽。因為收購之後一段時間內,商譽一直未進行分攤計提,這就為業績變臉埋下了隱憂。

以銀億股份為例,該公司2018年度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主要為應收款項、存貨、商譽,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人民幣13.48億元。其中,壞賬損失計提2.94億元,存貨壞賬準備計提2558.78萬元,商譽壞賬準備計提10.28億元。受業績變臉影響,該股連續跌停。

而實際上,最近因商譽減值而出現業績大變臉的公司不僅歐菲光和銀億股份兩家,這或導致了從4月25日以後,兩市個股尤其是中小板個股“天雷滾滾,百股跌停”的情形多次上演。

不過,2019年4月30日是年報披露的最後期限,也是2017年之前大量發行股票購買資產產生的商譽風險開始逐步出清的時限(一般標的資產業績對賭期為3年),在風險出清的基礎上,機構投資者在出清前會選擇避險(導致上證50反轉),但出清後會反過來加倉。而在有了北上資金之後,這種避險情緒的演繹則變得更為徹底。

原因四:機構調倉

站在機構持倉角度,機構調倉或也為導致行情調整的原因之一。

據天相投資數據,截至一季度末,全部權益類基金產品的平均倉位是72.94%,2017年底倉位是67.32%,單季度倉位大幅提升5.62%。從一季度基金持有重倉股市值變化情況看,恆瑞醫藥、中國石化、天齊鋰業、樂普醫療、東方財富等公司。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持倉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中國平安、貴州茅臺、美的集團、格力電器、伊利股份、分眾傳媒、五糧液、招商銀行、三安光電和保利地產。

在減倉方面,今年一季度,基金減倉的重點是金融業,去年底基金持有金融業市值佔基金淨值比例為7.5%,今年一季度末降至6.61%。在基金一季度減持前50大公司中,包括新華保險、中國平安、平安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等。

不過,從個股走勢來看,箇中行情卻值得玩味。基金一季度重倉持有的東方財富、格力電器、分眾傳媒等出現了明顯下跌,而新華保險、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行業個股,在短暫回調後均出現了先於大盤的企穩回升。

香港異動,五月行情出現轉機?

有人曾經戲稱,在人生中有兩種東西是不能相信的,一是八字先生的算命,二是證券分析師對股市點位的精確分析。儘管有點戲謔的成分,但也從側面說明股市的分析難度之大。不過,若從北向資金流向分析,卻或可窺見一些端倪。

在老虎財經4月25日發佈的《今年的第一次大跌,有三個你不知道的原因》中,曾明確提出“北向資金來,A股旺;北向資金走,A股衰”的觀點。而此後,北向資金與A股的相關性,也證實這點。例如,4月23日,北向資金大幅流出59.68億元,此後兩市出現大跌。再入如,4月25日,北向資金淨流出12.10億元,兩市再出現下跌。

由此可見,北向資金對目前的股市走向仍有較強的影響。相比此前資金流向,最近幾天北向資金的流向卻出現了新的變化。

據東方財富網數據,經歷連續多日流出之後,4月29日北向資金出現了巨幅流入,其中滬股通流入41.13億元,深股通淨流入9.55億元。4月30日,儘管北向資金有0.65億元的小幅流出,但深股通仍淨流入0.91億元。

更值得留意的是,隨著滬股通的巨幅流入,滬股通個股如中原高速、新華醫療、京城股份、九鼎投資等個股出現了漲停;深古銅個股如譽衡藥業、仁和藥業、新希望、正虹科技等也出現了大漲。

另外,外盤在假期期間開始回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