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麟游县,古称杜阳,相传出现麒麟祥游得名

陕西省麟游县,古称杜阳,相传出现麒麟祥游得名

麟游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总面积1740平方千米,总人口9.22万人。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绿化模范县、国家级PPP模式成效明显县、省级文明县城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历史沿革

1、秦在今县西北杜水(今招贤河)北招贤镇附近设杜阳邑。汉置杜阳县,属右扶风。西晋初县废。

2、隋大业元年(605年)于今县西北酒房乡万家城附近设普润县,十三年移治万家城。义宁元年(617年)于今县西天台寺设麟游县和凤栖郡,二年凤栖郡改称麟游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麟州治;贞观元年(627年)废麟州所辖二县改属岐州,六年麟游县治移于今县。天宝元年(742年)属扶风郡。至德元载(756年)属凤翔郡,二载属凤翔府。

3、蒙古至元年间省普润县入麟游县,仍属凤翔府。明、清因之。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4、1949年属邠县分区,1950年属宝鸡专区,1956年直属省。1958年撤销县制,并入凤翔县。1961年以原政区复设麟游县,属宝鸡专区。1969年由今老城移治镇头(今址),属宝鸡地区。1971年属宝鸡市。

二、地名来历

隋义宁元年(617年)于今县西天台寺设麟游县和凤栖郡,相传因仁寿宫中出现白麒麟四处祥游而更名为麟游。

三、旅游景点

陕西省麟游县,古称杜阳,相传出现麒麟祥游得名

1、慈善寺。位于麟游县城东6 公里处的漆水河岸,以隋唐时期的大规模佛像石窟而著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石窟分布于高28米的崖壁上,石窟的佛像丰满圆润,刀法洗练,代表了隋唐时期佛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平。

陕西省麟游县,古称杜阳,相传出现麒麟祥游得名

陕西省麟游县,古称杜阳,相传出现麒麟祥游得名

2、九成宫遗址。位于宝鸡市麟游县新城区,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开始名叫“仁寿宫”,是隋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唐高宗时曾一度改名为“万年宫”,意指颐和万寿,后又恢复原名。现在留有凤台、唐王点将台、梳妆台、醴泉、唐井、官坪等遗址。

陕西省麟游县,古称杜阳,相传出现麒麟祥游得名

3、唐井景区。一九八0年九月基建施工时发现,水井位于九成宫宫城街道的南侧,是当年宫中一口重要的饮水井。井口呈圆形,刻有图案精美的八角葵花,既美观又防滑。井壁用弓形青砖浆砌,光滑无损,水深保持1.5米—2米左右,水质清澈透亮,味淳甘甜。

陕西省麟游县,古称杜阳,相传出现麒麟祥游得名

4、青莲山公园。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县城以南,青莲山古称堡子城山,早在隋唐时为皇帝卫戍部队的驻地,并且山上修有城堡,因其得名。这里群山结秀,林茂草密,南端诸峰,恰似一朵盛开的覆莲,故名青莲山。

陕西省麟游县,古称杜阳,相传出现麒麟祥游得名

陕西省麟游县,古称杜阳,相传出现麒麟祥游得名

陕西省麟游县,古称杜阳,相传出现麒麟祥游得名

5、玉女潭。位于麟游县城南10公里处的鱼塘峡。潭深2米许,宽7米,长10米,呈长方形,面积约为半亩。潭四面高山夹峙,深涧怪石环绕,形似狮蹲,状若虎踞,奇岩巍峨,壁立千初,险峻欲坠,陡峭峥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