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一三一煤田地质勘探人:陕西韩城的煤炭都是我们找到的


陕西省一三一煤田地质勘探人:陕西韩城的煤炭都是我们找到的


西部网讯(通讯员 赵婷 侯永超)在韩城,有一批陕西省一三一煤田地质勘探的人在那里生活了61年,很多本地人对它依旧是陌生的,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勘探人王智强颇为得意地说:“韩城的煤炭都是我们找到的。”原来,这是一群能唤醒地下沉睡亿万年乌金的人!

1958年10月,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从铜川进驻韩城,2012年改制为陕西省一三一煤田地质有限公司。最早“逐煤奔跑”,后来经营范围越来越广,勘探液体和气体也在其中。60多年的岁月沉浸,地质勘探人用青春给自己竖起“大地之子”的丰碑。


陕西省一三一煤田地质勘探人:陕西韩城的煤炭都是我们找到的


子承父业 诠释勘探人的执着

王智强当了38年地质勘探人,几乎跑遍西北青山黑水和荒芜,4月23日,他在桑树坪镇王峰村西南方向50里外的一座大山里,仰望钻塔,他说“每个勘探人都这样。”他语气沉缓,在爬过两座山后完成了填图。他说填图就像战前情报收集,情报准不准决定战争会不会赢,言下之意填图马虎不得。

2000年,王智强穿越宝鸡麟游县一片原始森林时,担心有毒蛇出没,他边走边用枝条敲打,时不时看到被野猪磨掉皮的、泛着油光的树木。当同事问为什么树木油光,他说这是正常现象,他担心说出实情后同事害怕。穿越11个小时,终于走出森林,同事问:“明天还这样?”“后天还是这样。”话没说完,年轻人一屁股坐在地上。

9年前,王智强23岁的儿子王波也走进一三一队,第一次睡在空旷的大地上,一边看满天繁星,一边拍打身上蚊虫时,他不禁疑问父亲是怎么度过这一分一秒的?

王波开玩笑地说,每次出差回家他都要好好干干家务活,讨好妻子。头发花白的赖学金说地质队很多男人都会做饭,这是野外工作逼出来的。每次回家,他都钻进厨房,好好露一手,让妻子做个甩手掌柜,为求家庭“和睦”。

一家三代都是勘探人

勘探人王晨,他的祖父、父亲都把青春献给了一三一队,现在轮到了他。

他的父亲王志荣在1982年进入一三一队,此后十年,都是钻井旁的记录员。有时多半年回不了家,回家后也是忙地里的活,很少能陪伴家人,他觉得最亏欠的是没有好好陪儿子。但是当他讲起自己的父亲当年看着星星上班、赶着马车搬迁、人拉肩扛,把钻井运上山的情景时仍满脸都是敬佩。

是什么让一代代勘探人前赴后继,不辞劳苦、饱经风霜、忍受孤独,甘愿坚守旷野和荒山,毫无保留地奉献青春和汗水?

也许“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层层山峰,我们满怀无限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这首《勘探队之歌》或许就是最好的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