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夫隨聊
小村姑完整讀過《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發現裡面沒有騷體風格的辭賦,也沒有寫出過超過《三都賦》、《子虛賦》這樣的大賦,更加沒有《詩經》的意境,看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的古文功底也不過如此!持有這樣觀點的人簡直就是腦殘。
不同時期,文化風格都是不一樣的,難道我們今天還要時時刻刻吟唱《詩經》裡面的風、雅、頌?聽音樂只能夠是黃鐘大呂?
幾乎同一個時期,李白寫不出《三吏三別》,杜甫寫不出“雲想衣裳花想容”,因為每個人的遭遇、心境、性格、文字功底都不一樣,李白見過楊貴妃,可是杜甫沒機會見到。
師古而不擬古,推陳出新,一直就是文化運動的不二信條,對於一件事物景象、情感狀態描述,可以使用不同的體裁,並不代表古風的表現力一定強於律詩,或者律詩的表現力一定強於長短句,作詩第一要點是“立意”,然後才是修辭,如果沒有“意”,那麼我們寫的詩與蚊子哼哼沒什麼區別,這一點,我想呆霸王薛蟠的意境比我們要高好幾個數量級!
愛好古文學,欣賞即可,千萬不要盲從,因為我們永遠也不可能重複前人的生活經歷,因此而煩惱,勸你還是丟掉書本,忘掉所有的知識體系,迴歸自然吧!
特煩這些不明就裡的腦殘人士,滿瓶不動半瓶搖,為求出名亂吐槽。
諸葛小村姑
今人所作舊體詩詞,能躋身唐詩宋詞而不愧者,廖若晨星。即便諸如碰壁齋主、噓堂等詩詞大腕,也就勉強達到宋元詩、明清詞的水平,其他散落於草野江湖的詩詞愛好者,雖也常見性情之作,但手筆風味境界與唐宋經典相比,也是不值一提。詩詞這東西,多讀幾遍,優劣自見分曉。
舊體詩詞今不如古,不僅不是妄自菲薄,恰恰是客觀事實。特別是毛偉人故後,當代的舊體詩詞幾乎聲銷跡絕,雖有各級詩詞協會、詩網、詩詞論壇,都泯於氓流,大多自娛於一隅之樂,不為眾人知。
【七律】詩/嘲顱一疏大志困平凡,時勢逼人如猛男。 指馬枉尋頻陷鹿,有絲每吐只包蠶。 吟詩易感春秋筆,秉史忽諳司馬談。 或可浪言心是寄,閒愁寬不到江南。五四運動以來,新詩佔據詩壇主流,陸續湧現了許多優秀作品與詩人。而舊體詩詞一度只有老幹部在傳承賡續。但從目前情況看,新詩流派一茬接一茬,但總體上並不成功,讀詩的人越來越少,詩人越來越走入社會是邊緣,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所以,實際的情況是,廣大寫詩的民眾之中,新詩只是一小部分,舊體詩詞愛好者在規模上更為龐大。
【傾杯樂】冬日攜友遊秦淮外河 詞/抱庸雪薺初薹,霜楊乍蕊,衝寒曉風晴潤。煙江淨、短棹催淥,柳帶橫波,衣香逕引。縱沉浮、庸積一身行色,尚自見春來,喣愉難忍。事可心態,人今壯年猶未穩。 想帝州、凋零金粉。也曲檻吟愁,幽窗孤問?此際高樓登望,六朝但付江流滾,盡水國遺恨。嗟多少、感老悲情,藏懷花信,白頭了卻無名分。
雖大,但不強,如以詩詞藝術的標準衡量,大多是“烏合之眾”。舊體詩詞藝術水準的降格,舊體詩詞的總體沒落,是不爭的事實。抱庸認為,舊體詩詞今不如古,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是詩詞環境古今迥異。古人的詩家語,洗練我文字功夫,是今人尤其不及的。普通話方便交流溝通,但入詩入詞則非平即糙。古人讀書,吟爛四書五經,那都是舊體詩詞語言的原材料,我們今天戲謔地稱之為“拽文”,但舊體詩詞本身就是拽文,非常文雅的東西。今天的詩詞環境,除了教科書上的那些古典詩詞,還有什麼?
今日社會現象與心理遠比古代更豐富多元,社會分工也更瑣碎龐雜。因此,古人比今人思想相對更單純,詩詞所佔的文化比重遠甚於今。古代的才華就詩、書、禮、易、樂、春秋,詩排在第一位,在唐代,詩歌創作更被列入科考取仕的內容,這個就是很給力的大環境大土壤。
【滿庭芳】 江湖 詞 / 一諾 醉里長歌,胸中快意,何須座擁貔貅。狂朋呼酒,箕踞享天酬。塵世機關算盡,都為了,玉食雕裘。未如我,歸來側帽,匹馬入滄州。 休休。彈指罷,人生底事,已換春秋。潮水競,秋風一葉扁舟。試問江湖何處,欄檻外,清穎東流。君不見,曹劉等輩,相對坐茶樓。
二是質樸情懷茫然失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古人把寫詩不僅當成風雅文學,更當成情懷寄託。唯有詩魔降未得,每逢風月一閒吟,心煩了,就寫首詩渲洩一下;別館驚殘夢,停杯泛小觴,喝酒了,就填首詞助興一下;憶君無計寫君詩,寫盡千行說向誰,孤獨鬱悶了,還是會選擇以詩詞的形式來打發時光、緩舒心情,在詩詞裡放浪形骸。
反觀之日舊體詩詞的形與質,聲似胡兒彈舌語,愁如塞月恨邊吟,太多的矯情與做作,太多的無病呻吟。
抱庸閒扯。
抱庸詩書
首先不能忽視的是,環境不同了。現代人都是速食情感多。
正如木心寫到:“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如今社交軟件氾濫成災,面對無窮無盡的狂蜂浪蝶追逐不息,相互勾搭,試探,引誘,曖昧墮落的天下。
誰還肯用一生去懷念,去愛一個人?
過眼雲煙的情感,能指望他醞釀出多少深情的詩詞?
所以,後世大概再也不會有人寫得出納蘭的:“一生一世一雙人”了。
再則就是生活環境也不同了,很多詩詞裡面美麗詩意的事物本身也沒有了。
比如:“玉爐沉水嫋殘煙”,多美的畫面,詩意氤氳,光是這一句景,便足矣讓人呆坐一夜了。可如今玉爐何處尋?偶爾倒也有焚香靜坐之時,只是那爐也不能那麼精緻,四周的環境也不能那麼詩意朦朧。
正如做菜一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再比如裝飾也不如從前美。比如女子的花鈿,步搖之類,都把女子婉約的美彰顯到了極致。
這本身也很詩意。詩意的裝飾也比較容易激起詩意的情懷。更容易引起男人的憐愛。
現代的女子,都穿著高跟鞋,職業裝匆匆忙忙奔走在路上,節奏快到窒息,縱然有美女也不過就多看一眼罷了,哪裡會激起一絲一毫的詩情畫意呢?
太快的節奏也抑制了詩意的產生。
還有一點最不能忽視,現在有學歷的人多,真正在讀書的人少。
一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就整天忙得焦頭爛額,再不然偶得休息日就趕緊出去放鬆一下了,哪裡找得到幾個晨昏必讀書之人呢?
再不然,就是略讀了幾本書就趕緊各種媒體網絡的,出來寫作撈錢,真正靜下心來大量閱讀經典,靜心研究古詩詞的人寥寥無幾。
腹中少物,何來佳作?況且,心性浮躁膚淺,縱有字也未必經得起歲月。
如果說,活回了古代,又有讀書的環境和真的肯靜下心來讀書的人,一樣有好詞好詩的湧現。
所以,詩詞的意境與文筆不如從前,關鍵不是現代人不如故人,而是環境變了。
燈見居士
現代人寫的舊體詩超古人者也不少,誰說今時無古賢?爾等不讀書、不閱今人詩文、坐井觀天而不瞭解詩壇動向與詩作更新,整天自以為是,真是膚淺之極!!
《綠頭鴨·可憐煙柳誤章臺》
斂陰霾。驀然冰破雲開。散清新、紅陽欲永,無端作雨成猜。亂波間,鷗歌難應;蒼山外、鶴影難差。徒念金池,空吟紫陌,幾回晴暖到階苔。便閒卻,賦履詩筆,日日羨誠齋。堪憐處、一支梅小,誰採誰釵。
待年年、春妍萬戶,又來消遣陳懷。任欄前、蝶迷風蕊;偏籬畔、桃隱人腮。莫說潮平,怎言棹遠,可憐煙柳誤章臺。更不慣、落花人去,雙雙燕歸來。依然是,夢中燕北,月下江淮。
詩詞學者黃永強
沒了古代的特定情景啊。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換成:
“長長燒烤街,紅紅木炭火。夜涼風吹軒,啤酒整一桌。”
詩的清雅呢?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北京南站夜送客,廣告人群相交錯。”
詩的氛圍呢?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換成“某月某日情人節,街上人人買花時。”
咋覺得很濫情啊?
還有,古人寫字,很不容易。於是,古語都很精練。古人以字少容量(信息量)大為技巧。爭取沒一個廢字是基本功。能從幾個字裡讀出幾十幾百字,牛!
如《巴山夜雨》。
據說第一句是說過去。第二句是說此時。第三句是說將來。第四句竟是意想著“將來回憶此刻”。
看完這分析,我跪了。
四句詩,二十八個字。巴山夜雨四字重複了一遍。
二十四個字,時空變幻。
咱只看分析就看得萌萌噠!咱成幼兒園小朋友了。
還作詩?
就咱這“對你,愛,愛,愛不完。我可以天天月月年年到永遠……”式的“奢侈浪費 ,毫無節約意識”。詩?免了吧。
莘縣村民
詩,首先是語言。
“頭髮白了”這樣的語言,肯定不是詩。“發如雪”就是詩。
這麼簡單的事情,很多人,包括很多大學教中文的教授,卻是不知道的。所以,現在人不要說寫詩,就是會讀詩的人,也是很稀有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主要原因是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彰顯廣大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寫詩不是少數人的特權,勞動人民的語言最有活力,最美麗…在這樣的背景下,讓人們對詩的認識,混亂了。關鍵是,當時大學招生,由於要按照計劃建設更多的大學,大學建設需要人,大學建起來需要學生,於是,就出現了新氣象,廣大的本身沒有多少文化的工農子弟,到大學抬石頭,砌牆蓋房子,同時也是大學生。這些人畢業以後,充當老師和文化教員,本身文化底子薄,但是,時間長了,卻覺得自己的歪理邪說很有道理,造成社會上對於詩,這樣基本的認知都沒有了。
現在,大量亂七八糟的粗陋的文字,在各種所謂的文藝報刊上肆虐,毀壞的不僅僅是那些報刊本身,也在毀壞著中國優美的文字和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應該到了,對這些醜陋的文字,大叫“stop”了。我們需要美好的文字傳承,更需要不斷創造更加優美的文字。如果不能發展和繼續創造,對原來的美好的事物,肯定就是破壞。
讓中文系真的懂中文吧。歷史在呼喚!
老楊老師2
現代詩人寫的詩詞,其實並不比古人差。不論是古風詩詞,還是現代詩詞,寫得好的大有人在。只是你沒發現而已!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好詩,只因人不出名,詩詞寫得再好,也不會被大眾所認可、接受……若你人出名了,哪怕是寫得不好的,也會有人說好。字畫也一樣!比如某些人:因為加入了什麼狗屁書、畫協會,他的字(醜書)畫(爛畫)都能賣高價,都有人拍馬屁追捧……不信你叫那些名星書畫一些試試?儘管質量再差,但都很值錢。其實,這是一種社會病態、而且病得不輕……
總之,當今社會:人怕出名豬怕壯,最會賺錢的,自然是:明星,導演,與和尚……
下面發幾首本人近作吧:
釵頭鳳《深閨怨》
秋風吼,黃花瘦,
一彎殘月勾心走。
知音遠,相思斷;
借酒澆愁,獨酌誰伴?
嘆!嘆!嘆!
纖纖手,鴛鴦扣,
半推半就神交久?
時間短,激情散;
暗淡花容,淚流滿面。
怨!怨!怨!
七絕《不忘初心》
常憶少年追夢遊,
紅塵絕戀為情愁。
丹心未競凌雲志,
熱血焉能付海流!
七絕《屈子祭》
滾滾湘江沒楚雄,
香香粽子祭屈公。
聲聲天問朝天闕,
首首離歌映日紅!
七絕《靜夜思》
三更未睡待何時?
月下花前少故知。
夜靜春深難入夢,
蛙鳴蟲唱惹相思!
七絕《夢迴盛唐》
詩賦窮詞韻未揚,
筆書陋句意彷徨。
情隨流水歸滄海,
夢馭飛舟返盛唐!
古絕《煩》
獨步天涯夢未圓,
知音杳杳淚流寒。
紅塵多少風騷客,
不為相思兩字煩?
七絕《初心不改》
詩無雅韻毀初心,
翰墨飄香醉古今;
華夏人文輝日月,
炎黃兒女定乾坤!
五絕《天池》
夢幻天池水,
婀娜長白山。
思凡仙子淚,
落地化清泉!
七絕《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喜樂多,
人間萬象盡包羅。
奇聞異事尋常見,
絕世文章有幾何?
靈猴問天司空
沒有感覺所有的唐詩宋詞都是不可逾越的高山,難以逾越者,太白,東坡等數座高峰而已。
只有那些無能的,低智的人才妄自菲薄,以自己的才智去推斷現代所有才人的智能。
在高端幾乎看不到才氣四溢的詩文倒是事實,但是,在民間,在網絡還是不時能看到驚豔之筆的!只是,太多太多的人,眼中只有自我,對於別人的卓犖不是裝作看不見,就是刻意貶低,再有,就是這些才華出眾的人往往社會地位不高,沒有讓別人產生攀附阿諛的興奮點,倒是那些帶著高帽寫著打油的名人,讓許多許多的人爭相添贊,捨命頌歌!
世上不是沒有千里馬,而少之又少的是伯樂,一個有平和心態的伯樂!
一笑貫長天
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必定是通古博今,對詩歌瞭解很深,且有獨特'見解。我是農民,沒文代也解讀一下。文人騷客無論古今其情懷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表現手法的不同,不是每個有學問的人都是詩人,也不是每個低等草民都不懂詩詞,詩詞是文學的精悴,詩詞也是哲理的記述,只要是情懷高尚的都有詩心,或言志,或抒懷或言景,言簡意駭者為上品,,古詩今人無法比,看過李白全集嗎?白居易全集嗎?等等,全集下來無牽強之詞,這是什麼態度明白嗎?才情有,態度好,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近代也出了不少詩人,在下也拜讀一些總覺得激情昂昂而意境寡寡,那就古詩常入畫,新詩誰題跋,古詩說白了己成為中國文化的食糧,讀熟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港臺文化,比起大陸文化,有許多亮點出了不少才子詩人,不得不說傳統生命力也是鮮花怒放,燦爛奪目,余光中,黃露,等可稱之為詩人,而朦朧詩派,隨著自殺怪圈也消失了,而一些為出版量的詩人也沒有幾句讓人記得住,到現在很難讓詩心萌動了,詩人不寫了,讀者也不讀了,觸動人心靈,讓你顫抖的共鳴,給你意境隨想的詩詞很久違了,大家的目標相同,掙錢,然後就就認真的搞笑。
草堂根主
類似的問題已經回答好幾遍了。
一是現代詩歌與古詩在意蘊和境界的追求上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說海子以前和上世紀50-60年代的臺灣詩人還竭盡全力的繼承和發揚農業文明的意象,那麼農業文明的最後一個代表詩人海子去世之後,隨著臺灣詩歌的凋零,當代自由詩進入了高歌猛進的工業化時代。農業文明近千年未曾改變的意象譬如:柴扉、犬吠、鄉愁、折柳、鳴蟬、芳亭、春草、梧桐已跟不上時代的變化,無法再用,詩歌需要進行突破以跟得上時代進步和現代都市人民的內心情感。其實,不是人們不寫古詩了,是古詩僵硬、教條,固定的模式無法深刻反映社會的巨大變化了。
二,上世紀初,為了救亡圖存,挽救民族於危難之中,國人需要在思想上來一次徹底的大解放,因此掀起了文藝(音樂、繪畫、文學)、科技、思想上全方位的改革。詩歌作為文藝的排頭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寫作格式上進行了徹底的改變,以適應時代的需求,以吹響革命的號角,以抒發現代人更加複雜的內心情感,這個時期湧現了包括、郭沫若、白莽、冰心、聞一多、穆旦,艾青、田間等大家耳熟能詳的詩人。如果我們把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田間《給戰鬥者》與古典詩歌相對比,有可比性嗎?因為,這中間的參照物已經喪失了。相對古體詩歌來說,當代自由詩已經是一個全新的存在。這幾年,古體詩詞的迴歸得益於主流媒體的推波助瀾,實際上無論我們怎樣努力,都無法回到持續兩千年的農業文明時代了。
說新詩無法達到古詩的意境確實不假,其實與其說是達不到,不如說詩歌寫作進入到了全新的天地,詩人在情感寄託、參與時事、迴歸內心、讚美生活、控訴惡行上需要不斷前進,需要順應時代潮流、引領機器大工業時代新的文藝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