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詩詞是什麼?為什麼?

雲中獨走


《蘇幕遮》范仲淹
碧水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第一部分:描寫作者登高遠望的景緻,秋色寒煙,碧波連天,淼淼寒煙,日落遠山。一副廣漠無垠;虛無縹緲的畫卷展現眼前。
第二部分:在這壯麗而凝重的景象中,作者忽感一絲惆悵,“芳草無情”即是景緻又是心聲,從而引出了後面對這一句的解釋,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第三部分:解釋了芳草無情的原因,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無時無刻的思念和孤寂,夜不能寐,借酒消愁,淚伴相思。
這首詞的特殊性在於麗景與柔情的統一,即闊遠之境、穠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一。
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 ,景色寫得闊遠而穠麗 。
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於頹靡。
我本人也是挺欣賞范仲淹,他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忠臣良將,他寫過很多詞,但是留下來的不多,他曾經多年在邊塞生活,並寫了《漁家傲 · 秋思》等著名詞作,據說以“塞下秋來風景異”,來首句創作了好幾首詩詞。
既表達了范仲淹反對入侵、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願,也表達了邊地的苦寒,思念家鄉卻無法返還的心境。
他駐守邊塞時期,為了抵抗西夏,修堤駐防,對西夏進行積極防禦,取得極其有效的成果。
在《蘇幕遮》中,“碧水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寥寥數字,就描繪了深秋季節的景色。“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濃濃的鄉愁,化作兩行苦澀的清淚。確實是有情有景的佳作!

簡秋彌生


我喜歡的詩詞有很多。但最喜歡的詞詩是由我看到你所提問時我的心境而定。此時我想我老家了,唐代李白的《靜夜思》就是我目前最喜歡的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皎潔的月光照在地面上,以為是一層白霜。從詩的前兩句可以看出,李白是晚上剛剛在床上醒來了,但心智還是不很清楚,因為他把月光看成了霜。這從“疑"字可以看出。從“霜“字可以看出,當時的晚上已經很的基冷了。

李白正想解開這個“疑“。抬頭看到了天上的月亮。確定是月光不是霜。

一看到是天上的月亮,便低頭思念起故鄉的親人。這是最後兩句所寫的內容也是當時李白的反應。睹物思人,古時睹月亮思故鄉。抬頭一看到月亮,就低頭思故鄉。從這一“抬頭“到一“低頭“,這過程是特別短和快的。也表現了李白的思鄉之快之濃之切之真。

前兩兩句為後兩句很自然地做了鋪墊,整首詩融為一體。因“疑“而抬頭,因“抬頭“而“低頭“。讓“思鄉“水到渠成

語言通俗,言簡而意強,讓人越琢磨越“思鄉“。是“思鄉“的曠世之作。


詩詩入意


杜甫的《蜀相》詩最後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這兩句寫羽扇綸巾,用兵如神的諸葛亮在公元234年春帶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陝西歧山南),與魏軍激戰數月,還沒能等到取得勝利凱旋歸來,自己卻因病在當年八月病死軍中。一代明相武候諸葛亮一生征戰沙場,打勝仗無數,最後卻因出師未捷,臨死淚流滿面,死不瞑目。

每當讀到這兩句詩,就讓我想起許多革命先烈。像方誌敏、夏明翰、楊靖宇、江姐等,每次想到他(她)們沒能看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就康概赴死的場面時,總是感動的淚流滿面。喜歡這兩句詩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剛到中年的母親在臨死前,曾經緊緊抓住我的手,囑咐我要照顧好弟弟妹妹。母親在臨走時,還有多少沒有完成的心願啊!


回到從前1366


沁園春,長沙。

這詞是毛主席作於1925年,當時軍閥混戰,白色恐怖,中國的前途一片黑暗,有志之士無不對中國的前途憂心忡忡,毛主席更是如此。所以才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驚天動地的詩句。

沁園春 再賦長沙

有毛主席保佑

為紀念毛澤東主席逝世42週年和毛澤東主席巜沁園春 長沙》發表93年作。

不夜星城,玉兔當空,車如蟻流。

嘆湘江北去,不休不息,六橋飛渡,黃花樞紐。

水碧煙波,摩天高廈,偉人神像立橘洲。

相輝映,問滄桑歲月,能否停留?

百年興衰榮辱。

令無數英雄戰征途。

現兵強國富,

東風爭霸!

深水改革,福澤千秋。

東臨碣石,遺篇再賦,錦繡華章出湘楚。

終大統,創皇圖霸業,誰敢抖擻!

益陽黃侖山2018年10月於長沙。


黃侖山


《行香子》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牆。隱隱茅堂。揚青旗、流水橋傍。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第一次看到這首詞是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真的瞬間就被它吸引到了,讀著讀著就情不自禁的融入到詞中。穿花蛺蝶,鶯啼燕舞,流水淙淙,茅堂隱隱。彷彿置身於畫卷之中,忘記煩惱,讓人釋然。借用劉禹錫《陋室銘》中的一句話就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採蓮人BPZ


這幾句詩,說的是大家都是天下受苦受難的人,雖然互不相識,遇到在一起也要互相同情。但有時也用於說明境況相同,思想一致,儘管過去並不相識,但相遇在一起也算情投意合。

關注瀟灑芳子。有緣就是朋友。



瀟灑芳子


在之前的一個回答中,我回答的是最喜歡的一首詩。

這次,我來推薦一首最喜歡的詞。

詞,興盛與宋,故有宋詞之說,與唐詩並列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兩座高峰。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昨夜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首詞是蘇軾所做,是一首悼念妻子過世十年的悼亡詞。

一別十年,如今只有隔著這座孤墳對望,蘇軾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妻子的想念,積攢了一肚子的話想要說,卻沒有傾訴對象。

天人永隔了這麼久,遠在另一頭的妻子,恐怕見到東坡先生這滿面塵霜的模樣會認不出來吧。

相見只有在夢裡,看見妻子對著窗戶梳妝的模樣,伸手摸去,哪隻這只是鏡花水月。

對妻子真摯的感情,在這首詞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感情,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更顯得刻骨銘心。

每每讀到這首詞,淚水都不由溼了眼眶。

夢裡,蘇軾有看到年輕的妻子,笑顏如花。


字裡行間的夢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整首詩都喜歡。但在這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被改成“鐵馬是你冰河是你”的“洪流”下,我在冬天,更鐘意這一句。

尤其是冬天。在冬天,烤著溫軟的柴火,擼著胖嘟嘟的貓,管他窗外大雨大風或大雪,不出門,人生就能到達高潮和巔峰。


但突然,陸游筆鋒一轉。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自己並不感到悲哀,還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讀到這裡,強烈的落差頓時令我在這首詩的意境裡一腳踩空,跌下淚來。

這些恬然在下一刻立馬被陸游自己撕得粉碎。

原來這是一個體衰多病、身居野村、沒有知音的老人,孑然一身,只能孤獨與貓作伴。山河破碎,國難當頭,老人家並不為自己的苦難感到悲哀,心中竟仍舊牽掛著國家的命運和前途,何等的一片赤膽忠心。

奈何不受重用,奈何年歲已老,在我這個局外人的眼裡,這又是何等的悲涼晚景。現實中已經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他給予的情感卻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日日夜夜牽腸掛肚。

於是萬般不得法,下筆無言,陸游彷彿奪來大風大雨和萬代千秋,自古家國仇難遏,一場幽夢同誰近,終於凝成這一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全詩奉上,如下。

風捲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錦書寄終南



我最喜歡的詩詞是蘇軾的這首浣溪沙。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宋·蘇軾

細雨斜風作曉寒,

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首詞是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蘇軾與朋友在南山遊玩時,喝著乳色鮮白的好茶,配著春日山野裡新鮮的蔬菜,讚歎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這清淡的歡愉。作品中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也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於生活的熱愛。


看我的頭條號名字就知道我愛極了這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是什麼?清歡是在慵懶的午後,泡一杯清茶,捧一本好書,細細品讀;清歡是一家三口坐在餐桌前,一邊吃飯一邊聊天……

願我們都能在繁忙的工作與生活裡找到自己的清歡!


l家有學童l


望沙場刀光劍影.

敵血沾凝金甲.

劍已亦然血色.

夕陽慘淡無疑.

人生之哀樂.

丈夫戰而沙場.

男兒當殺.

無限風光.

誰亦知.

風光過後.

舉杯孤影自對月.

醉臥庭院無人陪.

月明星稀喜鵲鳴.

三十年後名何為.

人生風光無限好.

惜哉心中悲寂為.

傷痛斷腸人亦惱.

沙場之上吾逍遙.

華夏男兒應孤立.

無人陪之意境亦.

心中雖有悲涼意.

然則沙場見金跡.

風光之後仍愁腸.

對酒當歌影亦傷.

廣寒庭院無人伴.

想畢嫦娥亦悲涼.

人生情字有何用.

不如沙場為風光.

風光之後醉庭院.

庭院之涼心亦涼.

雖有吳鉤之寶劍.

安能斬斷傷愁腸.

願有月老紅絲斷.

吾將泣涕掩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